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三正辛胺-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汞(Ⅱ)的迁移行为,确定了完全且快速迁移汞(Ⅱ)的制乳和迁移条件。汞(Ⅱ)可与常见离子Zn~(2+)、Cd~(2+)、Co~(2+)、Ni~(2+)、Cu~(2+)、Pb~(2+)、Mn~(2+)等得到满意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三正辛胺-仲辛醇-煤油组合液膜分离镉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萃取和膜迁移实验研究了镉、锌离子在三正辛胺-仲辛醇-煤油组合液膜体系中的迁移和分离的影响因素。实验证实,该组合液膜体系能从含镉、锌的料液中选择性地迁移镉,有效地实现镉、锌分离。理论分析表明,组合液膜的双固体膜可简化为具备两张固体膜厚度的单一固体支撑体的支撑液膜。测定了组合液膜因迁移而流失在料液相和反萃相中的三正辛胺含量,实验显示,组合液膜的两张固体支撑体可阻止三正辛胺的流失,增加膜稳定性,延长膜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反萃剂,料液HCl浓度、温度、N235浓度对N235-二甲苯-醋酸铵大块液膜体系迁移Cd^2+的影响,当膜相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Span-80时,测定了膜-料液界面的萃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1和膜-反萃相界面的反萃取表观速率常数k2,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实验证明,Cd^2+的迁称可用两个连续单不可逆的一级反应来描述,在本文的液膜体系中,Cd^2+的跨膜迁移和H^+的同向迁移耦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反萃剂、料液 HCl浓度、温度、 N_(235)浓度对 N_(235)二甲苯醋酸铵大块液膜体系迁移 Cd~(2+)的影响。当膜相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Span 80时,测定了膜料液界面的萃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 k_1和膜反萃相界面的反萃取表观速率常数 k_2,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实验证明, Cd~(2+)的迁移可用两个连续单向不可逆的一级反应来描述。在本文的液膜体系中, Cd2+的跨膜迁移和 H+的同向迁移耦合。  相似文献   

5.
梁勇  李全民 《分析化学》1998,26(8):1039-1039
1引言钒的分离方法很多,但利用三正辛胺(TOA)作为乳状液膜分离V(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以TOA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V(Ⅴ)行为及机理。试验表明:TOA-Span 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能使V(Ⅴ)得到高效、快速、完全迁移,并能与常见离子得到完全分离。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pHS-2酸度计;高速搅拌制乳器(自制)。V(Ⅴ)标准溶液1.0g/L,TOA和Span80分别配成0.10mol/L和10%(W/V)二甲苯溶液,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2.2乳状液膜的制…  相似文献   

6.
7.
三正辛胺与丙酸的萃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宇  秦炜  戴猷元 《应用化学》2001,18(11):861-0
三辛胺;离子对萃合物;三正辛胺与丙酸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正十六胺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分离镉(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十六胺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分离镉(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三正辛胺(TOA)为载体,由OP-10,异戊醇,环己烷和NaOH水溶液组成的微乳液分离铋(Ⅲ)的行为及机理。当膜相中三正辛胺浓度为0.030mol/L,内相中NaOH的浓度为0.030mol/L,外相中Ⅺ浓度为0.10mot/L,HCl的浓度为0.02~0.05mol/L时,可使铋(Ⅲ)的萃取率达98%以上。在该条件下,可使铋(Ⅲ)与Fe(Ⅲ)、Co(Ⅱ)、Ni(Ⅱ)、Zn(Ⅱ)、Mn(Ⅱ)、Cr(Ⅲ)、Al(Ⅲ)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0.
用三正辛胺-SPAN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迁移Mo( Ⅵ)的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制乳和迁移条件下,Mo( Ⅵ)可以快速,完全地迁入内相,并能与Fe^2 ,Cu^2 ,Co^2 ,Ni^2 ,Zn^2 ,Cd^2 ,Mn^2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以三异辛胺为载体的微乳液分离汞(Ⅱ);微乳液;三异辛胺;分离;汞(Ⅱ)  相似文献   

12.
分散支撑液膜中金属镍(Ⅱ)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有机膦酸为流动载体的分散支撑液膜(DSLM)中金属Ni(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载体种类、料液相pH、Ni(Ⅱ)起始浓度、分散相中H2SO4浓度以及膜溶液与H2SO4溶液体积比对Ni(Ⅱ)传输的影响,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Ni(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Ni(Ⅱ)在DSLM中传质动力学方程,采用直线斜率法对扩散层厚度以及金属离子在膜内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详细地研究了七种贵金属彼此分离以及与贱金属分离的可能条件。此种工作尚未见报道。用三正辛胺作固定相。分别用1mol/L HCl、6mol/LHCl、2mol/L HNO_3—2mol/L HCl、3mol/L HNO_3-2mol/L HCl、4mol/L HNO_3-2mo1/L HCl和5%硫脲-1mol/L HCl为淋洗液,可以将Rh、Ru、Pd、Pt、Ir、Os、Au分步淋洗下来,达到彼此完全分离。为了使Rh(Ⅱ)与贱金属分离,必须将RhC1_6~(3-)转化为RhBrb_6~(3-),然后在另一色层柱上使它与贱金属分离。合成矿样的分析结果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强、富集比大等优点[1-4],但该技术目前大多还处在实验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则必须解决液膜稳定性、有毒试剂的使用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表面活性剂对于乳状液膜的形成和稳定至关重要[5-7],而在液膜体系中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能改善液膜性能,提高膜稳定性及传质效率[8].本文研究了铜(Ⅱ)在span80-SDS-NH3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体系中无流动载体,利用内、外相中被分离物的浓度梯度促进物质迁移.当Cu2+进入内相时,与NH3产生络合反应,使内相中游离的铜离子浓度趋于零而促使其由外相进入内相,实现Cu2+与外相溶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多孔聚偏氟乙烯为支撑体,N503为膜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Hg(Ⅱ)的迁移行为,测定了Hg(Ⅱ)与N503在煤油溶剂中的萃合物组成和条件萃取常数,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料液相及反萃相中Cl-浓度等因素对Hg(Ⅱ)迁移的影响,获得Hg(Ⅱ)迁移的最佳条件:料液相pH=2.5~3.0,Cl-浓度为0.1 mol/L,载体浓度为0.706 mol/L,反萃相中Cl-浓度为0.8 mol/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Hg(Ⅱ)起始浓度为5.0×10-5 mol/L时,迁移120 min,Hg(Ⅱ)的迁移率可达99.6%.Hg(Ⅱ)在N503-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为1.57×10-5 m,膜内扩散系数d0为7.26×10-13 m2/s,确立了Hg(Ⅱ) 的渗透系数P方程.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钠-碘化钾-罗丹明B液-固浮选分离镉(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aCl KI 罗丹明B液 固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7.0,当固体NaCl用量为1.0g,0.1mol/LKI溶液和1.0×10-3mol/L罗丹明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mL、1.5mL时,Cd2 可被定量浮选,而Zn2 、Ni2 、Mn2 、Co2 、Al3 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Cd2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并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镉(Ⅱ)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吡哆醇与锰(Ⅱ)、钴(Ⅱ)、铜(Ⅱ)和镉(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达摩尔电导、比移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和分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六胺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分离汞(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十六胺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分离汞 的结果表明,当膜组成为(0 02~0 030)mol/L正十六胺+3%(W/V)Span80+煤油;内相为(0 010~0 020)mol/LNaOH;外相为0 020mol/LKCL+(0 010~0 10)mol/LHCl能使汞快速有效的完全迁移;并使Hg 与Cu ,Fe ,Zn ,Co ,Ni ,Mn ,Pb ,Cd 等离子完全分离。不使用有毒害的膜溶剂甲秦或二甲苯[1-4],使用长碳链的有机胺,因而在相分离过程中避免了三相乳化现象。1.实验部分在制乳器中加入一定量Span80和正十六胺的煤油溶液,在约2000r/min转速下,加入内相试剂…  相似文献   

20.
曾坚贤  贺勤程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2010,27(12):1444-1450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