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剧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和生态碳平衡破坏的因素之一.利用可持续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甲烷、甲酸、甲醛和甲醇等燃料,因此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在被开发利用的光催化剂中,二氧化钛作为一种经济廉价、无毒、稳定和可持续的金属氧化物,是多相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的研究重点.本文重点综述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其改性策略,包括异质结的制备、表面功能修饰、能带结构调节和形貌设计等,目的在于提高二氧化碳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对二氧化钛在液相光电催化和气相光热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基本原理进行总结.对三种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体系进行讨论,其主要内容包括:(1)阐述光催化、光电催化以及光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2)针对不同体系,分析提高二氧化钛催化活性和还原产物选择性的方法,包括表面改性、贵金属沉积和阴/阳离子掺杂;(3)探究密度泛函理论在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还原的路径调控、关键中间体的吸附构型和和自由能的...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电化学转化二氧化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得到电能来实现碳中和,以及经济和能源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电还原二氧化碳不仅需要较高的选择性和转化率,也需要考虑其大规模应用的成本和经济价值.尽管近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415 ppm),但仍仅占了空气气体中较少的一部分.从空气中捕获和浓缩二氧化碳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8.65 GJ/t),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业成本和复杂性.另外在更负电位的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下存在氧气(O2)还原竞争反应,也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研究报道的二氧化碳电还原体系都是使用高浓度(通常是纯的)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只有少数几篇近期文献研究了低浓度二氧化碳(如~10%二氧化碳浓度的烟道气)的电还原性能.此外,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中性或者碱性溶液常被用来作为电解液,而气体扩散电极通常用来提高二氧化碳的传质,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一部分二氧化碳不可避免地会与碱性或中性的电解液反应或者被吸收,大大降低还原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气相电化学电解槽,并使用低成本的铜或纳米铜催化剂,实现电还原浓度为0.03%或...  相似文献   

3.
2, 6-二羟甲基吡啶(1)经活性MnO~2氧化得到2, 6-二甲酰基吡啶(2)。邻硝基苯酚与N-取代的二(氯乙基)胺在DMF溶液中反应, 得到N-取代的1, 5-二(邻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3a~3c), 再经水合肼/Raney Ni还原, 获得N-取代的1, 5-二(邻氨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4a~4c)。利用Ba^2^+作为模板离子, (2)分别与(4a~4c)反应, 合成了一类新的含吡啶环系西佛碱大环配合物I-III, 配合物I、III与NaBH~4的乙醇溶液还原解络, 得到氮杂大环自由配体IV和V。所有西佛碱大环配合物和氮杂大环自由配体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4.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是人工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还原二氧化碳的活化能过高导致其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这里,我们报道Ni_2P材料耦合光敏剂能够实现高效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此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氧化碳还原性能,一种合成超薄片层结构Ni_2P纳米片的策略被采用,目的提高其对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和降低二氧化碳还原的活化能。一系列物理化学表征被实施,比如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这些实验结果证实了厚度为1.5 nm的超薄Ni_2P纳米片被成功地制备。荧光实验结果揭示了Ni_2P纳米片能够更高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此外,电化学实验证明了Ni_2P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活性比表面积和电荷导电性,因此可以为二氧化碳转化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从而加快其界面反应动力学。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实验结果展现了Ni_2P纳米片光催化一氧化碳的生成速率为64.8μmol?h~(-1),且其活性是Ni_2P颗粒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四倍,同时它展现出较高化学稳定性。这项工作为超薄Ni_2P纳米片在光催化二氧化碳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氮, 氧和二氧化碳在25℃, 10-15atm范围在全氟三丙胺(FTPA)和全氟萘烷(FDC)中的溶解度. 在上述压力范围内, 氮氧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溶解度都符合Hanry定律, 测量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导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 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电催化的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和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利用氧化还原刻蚀法,在铜表面形成复合纳米结构,用于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研究. 首先,作者通过一定浓度的三氯化铁(FeCl3)溶液与铜片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刻蚀铜表面时形成具有立方体结构的氯化亚铜纳米材料,用于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反应. 为了研究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作者通过改变反应时间(1、2、3和4 h)合成了不同结构的铜基催化剂. 研究发现,在反应3 h后,Cu-3h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具有较小的起始电压(-0.3 V vs. RHE)和较大的电流密度值,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能力. 经检测,所得到主要还原产物为一氧化碳(CO)和甲烷(CH4). 在-0.6 V时,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的法拉第效率可达到60%,表明以氧化还原法刻蚀铜表面具有较好的改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S型异质结不但可以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可以维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构建S型异质是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构建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 780 nm)的二维BiOBr0.5Cl0.5纳米片和一维WO3纳米棒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用于高效还原二氧化碳。能带位置和界面电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BiOBr0.5Cl0.5/WO3遵循S型电子转移路径;不仅提高了载流子的高效分离,还维持了两相(BiOBr0.5Cl0.5和WO3)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此外,二维纳米片/一维纳米棒的结构使得半导体之间具备良好的界面接触,有利于载流子的分离,且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最终提高催化效率。结果显示,BiOBr0.5Cl0.5/WO3异质结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CO2还原能力和CO选择性,CO的产率高达16.68 μmol∙g-1∙h-1,分别是BiOBr0.5Cl0.5的1.7倍和WO3的9.8倍。本工作为构建S型二维/一维异质结光催化剂高效还原二氧化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电极材料是决定还原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电沉积方法在泡沫铜上直接制备纳米结构硫化亚铜薄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硫化亚铜作为阴极电催化材料、0.5 mol·L~(–1)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乙腈溶液为电解液,在该体系中可高效催化转化二氧化碳为甲酸。结果表明,这一电解体系可有效实现电化学反应,甲酸的法拉第效率(FEHCOOH)可以达到85%,同时甲酸还原电流密度可达到5.3 mA·cm~(–2)。  相似文献   

9.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电极材料是决定还原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电沉积方法在泡沫铜上直接制备纳米结构硫化亚铜薄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硫化亚铜作为阴极电催化材料、0.5 mol·L-1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乙腈溶液为电解液,在该体系中可高效催化转化二氧化碳为甲酸。结果表明,这一电解体系可有效实现电化学反应,甲酸的法拉第效率(FEHCOOH)可以达到85%,同时甲酸还原电流密度可达到5.3 mA·cm-2。  相似文献   

10.
用KBH~4,CaCl~2为还原使D及L缬氨酸甲酯还原得到光学活性产物R-3-甲基-2-氨基丁醇(2a)及S-3-甲基-2-氨基丁醇(2b)。2a,2b同CS~2在KOH存在下反应得到(R)-4-异丙基四氢噻唑-2-硫酮(3a)及(S)-4-异丙基四氢噻唑-2-硫酮(3b)。肉桂酰氯分别同3a及3b在Et~3N存在下反应得到N-肉桂酰(R)-4-异丙基四氢噻唑-2-硫酮(4a)及N-肉桂酰(S)-4-异丙基四氢噻唑-2-硫酮(4b)。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PM3方法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电子结构,得到了产物的最优构型和电荷键序分布以及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11.
由异喹啉、喹啉或酞腈与α-卤代苯乙酮反应生成的鎓盐在二氢铬酸四吡啶合? 埽═PCD)存在下与乙酸铵反应,可一步法合成咪唑并[2,1-a]异喹啉(2a~2b)、? 溥虿1,2-a]喹啉(4a~4b)或咪唑并[1,2-a]酞腈(6a~6c)衍生物,该方法原料易? 茫从μ跫子诳刂疲佣峁┝艘恢趾铣烧饫嗷衔锏男路椒ā?  相似文献   

12.
冯新培 《中国稀土学报》2002,20(Z3):170-173
研究了P204与P350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采用烧碱热水法分离获得成功, 该方法利用烧碱与P204皂化反应形成钠盐, 而P350不与烧碱反应. 用热水洗涤分离P204与P350,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从混合有机相中回收了纯P204和P350, 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陈小涛 《有机化学》1993,13(3):326-335
综述了四个天然产和的中分离的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合成进展.它们是:Calicheamicin,Esperamicin,Neocarcinostatin chromophore和dynemicin,此外还综述了若干人工设计的烯二炔类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s of three copper(I) complexes, [Cu43-Cl)22-Cl)22-(2,6-Me2C6H3N(PPh2)2)}2] (2), [Cu43-Cl)22-Cl)22-(Ph2POPPh2)}2] (4), and [Cu22-Cl)22-PPh2OPPh2)(η1-Ph2PP(=O)Ph2)(PPh3)] (5), and one cobalt complex, [(CoCl2){μ2-2,6-Me2C6H3N(PPh2)2}2][CoCl3NH2(2,6-Me2Ph)] (3). Tetra-nuclear copper complex 2 was prepared in good yield by the reaction of bis(diphenylphosphino)-2,6-dimethylaniline [2,6-Me2C6H3N(PPh2)2] (1) with copper(I) chloride along with triphenylphosphine in methanol. Adding a calculated amount of water and dichloromethane mixture (1?:?10) to 2 produced a second tetra-nuclear copper(I) complex, 4, with a P–O–P backbone, along with a small amount of the unsymmetrical copper(I) complex 5. The cobalt complex 3 was obtained by reaction of 1 with cobalt(II) chloride. The solid-state structures of 2–5 were establish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 the solid state, both 2 and 4 form a tetra-nuclear copper core. In the 31P{1H} NMR study, we observed the conversion of 2, with P–N–P backbone, to 4, with P–O–P backbone.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以4,4'-双(三苯基环戊二烯酮基)苯为双烯体,含乙烯基或苯乙炔基有机硅烷为双亲烯体,通过成环反应合成了六个新的4,4'-(多苯基三联苯)双(有机硅烷),产率60%~85%,并用元素分析,IR和'HNM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元素氟、高价金属氟化物和电化氟化链状有机化合物往往得到许多副产物,而主要产物产率较低,通常认为氟化时伴随有链的降解,重排和聚合等副反应.以三氟化钴进行氟化只有少量环化产物生成.近年来由于分离技术的提高,对复杂的氟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探讨氟化机理从而提高反应得率,使氟化反应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我们将丁基苯以三氟化钻进  相似文献   

17.
吴世晖  武戈  陶凤岗  林子森 《化学学报》1987,45(11):1107-1111
2-(α-呋喃基)-2-苯基六甲基三硅烷在光照下可产生新型的有机硅活性中间体-α-呋喃基苯基硅烯.它与2,3-二甲基-1,3-丁二烯反应后,得到了相应的加成与插入反应产物;与环己烯反应后,再用甲醇分解所得硅杂环丙烷中间物得到了α-呋喃基环己基苯基甲氧基硅烷.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氨基分别为1'-四氢吡咯,1'-六氢吡啶和4'-吗啉的1-苯基-3-氨基-2-丁烯-1-酮的晶体结构. 它们的构型.构象均为trans, S-cis.由于共轭体系的扩展,这些烯氨酮的氮原子都比相应的烯胺有程度更大的电子离域,其中又以扭式构象的四氢吡咯基的离域程度最高.四氢吡咯形成N-不饱和化合物的特殊活性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炳祥  何婷  李邨  胡宏纹 《有机化学》2003,23(8):794-798
研究了3,5-二芳基-4,5-二氢异(口恶)唑化合物(1a~3c)和1,3,5-三苯 基-4,5-二氢吡唑化合物(5)分别在二铬酸氢四吡啶合镍(II)[(Py)_4Ni (HCrO_4)_2]氧化下脱氢反应的结果;研究了在[(Py)_4Ni(HCrO_4)_2]存在下,吡 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立德分别和缺电子烯烃反应,一步法合成中氮茚 衍生物 9a~9b,11a~11b,13的结果,发现金属配合物氧化剂二铬酸氢四吡啶合 镍(II)可用于多类杂环化合物的脱氢芳构化。  相似文献   

20.
王普善  叶秀林  张滂 《化学学报》1984,42(7):722-726
近十年来,呋喃和嘧啶的并合体系之一的呋喃并[2,3-d]嘧啶的合成受到了一定的注意.对其衍生物的肌肉松弛、利尿、抗敏、镇静等作用及抗癌作用曾进行了研究.两个主要的合成途径是由取代4-羟基嘧啶与a-卤代羰基化合物缩合,或从2-氨基呋喃-3-甲腈或酮与胺或甲酰胺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