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实验与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相结合的方法,对7075-T6铝合金在动态压缩实验中的宏观力学响应及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7075-T6铝合金进行了应变率为2 000 s-1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实验前后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修改了传统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中的强化模型和流动准则,引入位错密度作为内部状态变量,并探究了摩擦系数以及位错增殖系数和位错湮灭系数对试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增殖系数增大会导致材料的硬化行为加剧且极限强度提高,位错湮灭系数增大则会导致材料的极限强度下降,且弱化其硬化行为。通过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动态压缩过程中试样内部织构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生成了较多的Brass{110}<112>织构和Goss{110}<001>织构。  相似文献   

2.
结合M-K理论,将率相关的晶体塑性模型用于具有初始织构的体心立方(BCC)多晶体金属板坯成形极限(FLD)计算.假设沟槽内外变形均匀,在沟槽边界处满足协调条件和应力平衡条件;在塑性变形中BCC晶体最多有24个滑移系开动,在晶体黏弹塑性模型中考虑潜在硬化效应,并分析了潜在硬化和板坯织构演化对成形极限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潜在硬化相比,考虑潜在硬化时的成形极限明显较低,且发生缩颈的区域更集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典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耦合孪生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并进行了全隐式积分的数值实现.该本构模型采用饱和硬化法则,并采用孪生阻力与滑移硬化之间的正比关系来描述孪生对滑移硬化影响及孪生硬化行为.针对该本构模型的13个参数,结合各参数物理意义提出了参数的分类确定方法.以孪生诱导塑性( TWIP)钢Fe-22Mn-0.6C为例,着重对硬化参数的局部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硬化参数对宏观力学响应、孪生激活和演化的影响,根据变形机制的不同宏观变形过程可区分为孪生硬化阶段和孪生硬化失效阶段,进而给出了硬化参数确定的步骤及其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初始滑移阻力与屈服极限线性相关,取值范围在80~160 MPa之间;孪生硬化指数增大使得孪生硬化阶段减弱,其取值范围应在0~3之间;孪生阻力与滑移阻力比值增大,则孪生增长率降低,硬化率拐点后移,直至拐点消失,其取值范围在1~1.3之间.  相似文献   

4.
泰勒模型在冷轧深冲钢塑性各向异性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泰勒理论描述了体心立方织构材料的塑性变形。一种适用于这种材料的模型是:在一定三轴应变状态下,考虑材料中存在(110)(111)、(112)、(111)和(123)(111)3种滑移系,引入不同滑移系间临界分切应力比机械孪晶的权重,按照泰勒理论,结合小内功原则,确定相对主应变坐标参考系任定取向晶粒的泰勒因子(反映变形功或变形阻力)。进而利用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法,对单晶性质进行织构计权  相似文献   

5.
实验误差分析中的概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误差分析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学生常因对误差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从实验测量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误差统计规律,并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误差处理中的概念及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晶体塑性模型及M-K理论对具有初始织构的金属板坯的成形极限(FLD)进行分析,研究了初始缺陷、材料参数及初始织构对成形极限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晶体塑性理论能较好地预测金属板坯的成形极限曲线,同时通过初始织构及其演化的模拟能成功地分析材料各向异性对F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实验误差分析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学生常因对误差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从实验测量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误差统计规律,并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误差处理中的概念及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在油品粘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开发了一种新的油品粘度监测方法,阐明了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在油品粘度监测中应用的基本原理,研制了适合油液环境的传感器探头以及振荡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频移值与润滑油粘度的平方根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石英晶体微性关系,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对油品粘度进行监测是很灵敏的,因此适合用于油品在线粘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奇异函数法应用于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简化计算某些固支环形板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介绍了将信号在小波包最优基下展开,利用小波包最优基极好的空间、尺度定位性,使得信号的小波包变换系数在小波变换域尽可能集中,从而使在不降低压缩信号的质量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信号压缩比成为可能.具体讨论了小波包分析及小波包最优基的选取,同时针对小波分析在信号压缩中的局限性,研究用小波包分析来进行信号的压缩,从而提高了信号的压缩比和重建信号的质量,并用于实际数据处理压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刚塑性体的广义变分原理采用20节点60自由度曲六面体等参单元,计算了长、宽、高不等的六面体塑压过程的流动速度场、应变场、外力等。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金属塑压过程三维流动的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塑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讨论了电塑性效应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特别对电塑性效应在微成形和渐进成形等塑性成形工艺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为电塑性效应在塑性成形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在X射线晶体分析过程中,应用微机处理立方晶系德拜像的数据,确定晶格常数、晶面指数及对应的晶体,并能在监示屏上直观图解,显示晶体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模型压缩和对抗鲁棒性在深度学习模型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二者结合到同一视角下,探讨在模型压缩同时又可以使精简后的模型具有鲁棒性的问题。在对抗训练的框架下,对模型压缩和模型鲁棒性之间一些性质上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模型压缩和对抗鲁棒性可以同时得到。  相似文献   

15.
次加载面理论及其在土体循环塑性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次加载面理论的基本思想、假设及其物理解释.开创性地把次加载面理论与广义塑性力学相结合,把常规的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扩展为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并通过多种应力路径下土体本构响应的模拟,表明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呈现出的非线性、滞回性与变形的积累性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系统与以往采用固定布线逻辑设计的硬件系统相比,具有设计方便、灵活性强等突出优点。但是普通的廉价微型计算机用于实时图象处理有很大困难。本文提出并制作了用MEK6800D_2单板微机为主体的静态图象实时增强器和二维预测编码器实验装置。结果说明: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单板机可以代替固定布线逻辑进行静态图象实时处理,并且容易实现自适应功能。本文叙述了这两种处理的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编制,以及为了使单板机用于实时图象处理,在处理方法和软件编制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就静态图象实时处理中进一步应用单板机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的竹种分类方法,旨在将压缩后的模型移植到手机端进行竹种自动分类.首先动态设置阈值删除已经训练的竹种分类模型中不重要权重,迭代剪枝与再训练同时进行.再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神经网络各层的权值聚类,从而实现权值共享,最后再经过量化模型的参数值压缩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剪枝后的模型相较剪枝前的模型内存占用降低了46.4%.剪枝后模型进行量化后模型压缩了75%.压缩后的模型整体运行速度提升,其中基于AlexNet网络结构相较于VGGNet-16的竹种分类模型压缩后可更好应用到移动端,为离线状态下基于移动端进行分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黄健 《科技信息》2012,(35):I0368-I0368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围堰中的应用是一项综合了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本文首先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围堰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然后对其的施工工艺技术与施工组织措施进行了着重的分析与探讨.并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围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一定的探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中,由于金属塑性成形多是大变形且一般都是非线性的,所以需要运用增量理论来进行分析。本文论述了增量法在金属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中应用的原理及方法,以Marc软件为平台,介绍了增量法在金属塑性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膨润土应用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中不仅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降低,渗透系数减小,极限应变增大,安全性和防渗效果均有较大的提高,而且还降低了工程成本,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