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基于13个环境因子(海拔、植被覆盖率和11个气候因子)和51个地理分布记录数据,预测了暖地大叶藓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和其他对13个环境因子的需求特点.结果发现:暖地大叶藓在贵州、云南、重庆、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湖南、台湾和江西有很高的气候适应性,而在西北、东北和华北的适生能力低;在最冷季节、最干季节、最暖季节的平均温度分别为5~10℃、5~10℃和20~24℃,以及季节雨量变化、植被覆盖度和海拔分别为55~60mm、30%~60%和600~2 500m的区域下,暖地大叶藓具有高的潜在分布概率;随着最湿月份雨量增加和平均昼夜温差的下降,暖地大叶藓的分布概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6种凤尾藓属植物茎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6种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植物,即裸萼凤尾藓(Fissidens gymnogynus Besch.)、小凤尾藓多枝变种(F.bryoides var.ramosissimus Ther.)、尖肋凤尾藓(F.beckettii Mitt.)、直叶凤尾藓(F.strictulus C.Muell.)、二形凤尾藓(F.geminiflorus Doz.et Molk.)和卷叶凤尾藓(F.dubius P.Beauv.)等6种茎的横切面观察,结果表明:茎中轴细胞的有无、形状及所占的比例,外皮部厚壁细胞的层数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分类依据之一.外皮部厚壁细胞的层数可能与植物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编写全国志所收集的标本和资料 ,分析绢藓属EntodonC .Muell.在中国的分布特点 ,提出我国绢藓属主要分布中心在西南部 ,由此向东逐渐扩展。黄柄亚属subgenusEntodon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绢藓亚属subgenusErythropus (Broth .)Miz .则广泛分布中国各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木灵藓科植物是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藓类植物,对温度和降水极为敏感.木灵藓科在中国的物种丰富度由东向西增加,在新疆的丰富度较高.木灵藓属(Orthotrichum)、显孔藓属(Lewinskya)、多胞藓属(Nyholmiella)是三个在新疆分布较为广泛的属.预测当前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范围,将为木灵藓科区系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能预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木灵藓属的分布影响.该文根据木灵藓属、显孔藓属、多胞藓属在新疆的125个地理采集样点和19个气候因子,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它们适生区,并分析这些气候因素对其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 AUC值高达0.945,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了三个属的适生区范围.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三个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湿季平均气温以及最干季降雨量,贡献率分别为24.5%、23.9%.2) 该三属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中部天山山脉、哈密、喀什和克州等地区,在和田和巴州也有一定的分布.在21世纪5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些属在阿尔泰和塔城的分布范围将扩大,而在喀什和巴州的则缩小.总体而言,在21世纪7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面积比现在的有所缩小.该文以气候因子预测了木灵藓科在新疆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今后的工作中,将考虑影响苔藓植物生长的地形、植被的类型等,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6.
报道了丛藓科对齿藓属中国新纪录种澳洲对齿藓,标本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狼山。对澳洲对齿藓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和生境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植物体形态显微照片。凭证标本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NMTC)。  相似文献   

7.
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目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少量居群,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其潜在地理分布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标本记录和野外调查数据,结合56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现代(1970-2000年)和3种未来(2021-2060年)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模拟精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值为0.978;厚叶木莲现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广西、福建及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在云南南部、湖南东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也有分布。(2)对厚叶木莲的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6个,分别是旱季平均温度(23.6%)、年平均降水量(22.7%)、下层土壤盐基饱和度(16.9%)、下层土壤碎石体积百分比(12.1%)、下层土壤质地分类(9.1%)和最冷月最低温度(7.3%)。其中,旱季平均温度20-25 ℃、年平均降水量3 500-4 500 mm和酸性砾质土是最适宜厚叶木莲生长的生态位参数。(3)现代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合计67.07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7%,低、中、高适生区分别占适生区总面积的69.3%、26.4%和4.3%;2021-2060年,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存在分化。在SSP126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均收缩;在SSP245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面积则有较大幅度扩张。(4)2041-2060年,在SSP585气候情景下,当前气候条件下分布于广东中部和西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中部的厚叶木莲高适生区全部消失。因此,建议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机构加大对厚叶木莲的保护力度,并开展其种苗培育和引种驯化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报道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所产的真藓科 (Bryaceae)植物 4属 14种 1变种 ,即 :大叶藓属Rhodobryum (Schimp .)Hamp .(1种 ) ,短月藓属BrachymeniumSchwaegr .(1种 1变种 ) ,丝瓜藓属PohliaHedw .(3种 )和真藓属BryumBill.(9种 )。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探讨 ,并编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白榆(Ulmus pumila)在我国分布的气候条件、分布范围及未来变化,为白榆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当代、2050s和2070s(RCP2.6和RCP6.0)3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白榆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MaxEnt模型对白榆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21和0.911。其中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年降水量(Bio12)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Bio15)对白榆的影响贡献率累计高达88.4%。依托气候环境变量,对白榆当前时期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新疆、内蒙古中部、甘肃等西北地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东北地区有少量分布;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华北地区。未来2050s和2070s时期RCP2.6和RCP6.0气候情景下,白榆高适生区面积减小,中低适生区面积增大且会出现新的潜在适生区。【结论】以年为单位的温度和降水是白榆分布的主要因子,当前白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未来其分布有向高纬度、高海拔区...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省太行山采集到多态无轴藓(Archidium ohioense)标本,该发现扩展了在中国分布极稀少的无轴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详细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从形态解剖学上,对相似属进行比较.从植物系统学及个体发育两方面,阐述了无轴藓属在藓类系统演化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蕨类植物铁线蕨科中的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灰背铁线蕨(A.myriosorum)、团羽铁线蕨(A.capillus-junonis)、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caudatum)、白背铁线蕨(A.davadii)、月牙铁线蕨(A.deentulum)、普通铁线蕨(A.edgeworthii)、肾盖铁线蕨(A.erythrochlamys)等9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了解它们对我国34个省会城市(含2个特别行政区,下同)的气候适应特点,可为这些种类的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应用基于RCP45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的11个当前生物气候数据,以及假鞭叶铁线蕨等9种铁线蕨属观赏蕨类在中国的694个分布记录,应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计测了它们对各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指数.结果表明,9种铁线蕨属植物在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假鞭叶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月牙铁线蕨、普通铁线蕨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东南部、重庆、云南、贵州)气候适应性很好,潜在分布范围广;假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鞭叶铁线蕨对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白背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在中国华中的气候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团羽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的潜在分布范围覆盖了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它们的综合气候适生指数的平均值达到0.60.  相似文献   

12.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肉质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5个巴戟天有效分布信息,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38个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巴戟天当前(1970-2000)及未来2050s (2041-2060)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根据贡献率及响应曲线综合评判影响巴戟天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4种气候情景下的Area Under Curve (AUC)值均大于0.985。(2)对巴戟天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导环境因子有4个,分别是最冷季度降水量(47.4%)、年平均气温(28.9%)、年降水量(10.0%)、平均气温日较差(1.7%),最适宜巴戟天生长的生态位参数分别是156.8 mm、21.8 ℃、1 857.1 mm、6.4 ℃。(3)当前巴戟天的潜在适生面积合计83.59×104 km2,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高适生区集中在广东(肇庆、云浮、惠州、河源)、广西(玉林、贵港、防城港)、台湾(花莲、台中)、海南(保亭、陵水)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地理分布总体收缩,低适生区变化较为明显,中、高适生区相对稳定。(4)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适生分布呈现“西扩”与“东缩”的趋势,适生区由东向西迁移,云南西南部是主要增加区。适生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巴戟天栽培区域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珍稀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Mell)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我国已有的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和最湿月降水量(bio13)在金斑喙凤蝶的地理分布中起主要作用。在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为423~ 1172 mm,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为-7 ~ 14 ℃,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为21~39 ℃,最湿月降水量(bio13)为186~ 479 mm的环境条件下适合金斑喙凤蝶生长;在当前气候情景下,预测金斑喙凤蝶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和海南等地,面积约为133.27万km2,其中高适生区分布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南亚热带地区,约为39.93万km2面积。本研究模型预测精度高,对金斑喙凤蝶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采自横断山区双壳缝目舟形藻科鞍型藻属硅藻1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奥德雷基鞍型藻(Sellaphora auldreekie Mann & McDonald)、椭圆披针鞍型藻(Sellaphora ellipticolanceolata Metzeltin, Lange-Bertalot & Nergui)、冥河鞍型藻(Sellaphora styxii Novis, Braidwood & Kilroy)、日本鞍型藻(Sellaphora japonica (Kobayasi) Kobayasi)、辐节型鞍型藻(Sellaphora stauroneioides (Lange-Bertalot) Vesela & Johansen)、古言鞍型藻(Sellaphora guyanensis Metzeltin & Lange-Bertalot)、十字形鞍型藻(Sellaphora crassulexigua (Reichardt) Wetzel & Ector)、娜娜鞍型藻(Sellaphora nana (Hustedt) Lange-Bertalot)、分离鞍型藻(Sellaphora disjuncta (Hustedt) Mann)、类瞳孔鞍型藻(Sellaphora paenepupula Metzeltin & Lange-Bertalot)、凸腹鞍型藻(Sellaphora ventraloides (Hustedt) Falasco & Ector)和黑色鞍型藻(Sellaphora nigri (Notaris) Wetzel & Ector). 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给出每个种的地理分布、生境信息和理化指标,并对新记录种及其相似种的形态差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3种不同演化地位的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的增加,海金沙、水蕨和狗脊孢子的萌发速率加快,丝状体的长度增长; 2)在缺水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雄性配子体,而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两性配子体或雌性配子体; 3)次生假根的形态及毛状体的数量等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 4)孢子萌发类型、配子体发育类型及成熟原叶体和毛状体的形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存在安布闭壳龟的初步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于1991年在1992年两次带着安布闭壳龟的活动标本,深入上思县思阳镇,钦州市大直镇等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访问,获得安布闭壳龟的幼体背甲标本2个,一背甲标本1个。在调查中虽没获得活体标本,但两次调查所得资料表明广西的十万大山很可能生存有安布闭壳龟。  相似文献   

17.
唐凤鸾  盘波  赵健  韦霄 《广西科学》2021,28(5):491-498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 E,23°56''-25°19'' 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1 388.7-1 752.5 mm,多集中于4-8月,年均相对湿度为75%-83%。白花兜兰种群位于坡度大于30°山体的中上部,植株生长于荫蔽度大于60%的岩壁上,土壤稀少。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个体数量不足100丛,并以1-20丛居多;80%种群的植株年龄老化,属于衰退型种群。少数位于潮湿环境的种群生长有大量种子幼苗,具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种群土壤主要为黑色石灰土,pH值为7.95-8.27,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丰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保护区内种群所在群落植被保存良好,保护区外原始植被破坏严重。群落植被由分布于49科80属的94个物种组成,且广西和贵州分布区的植被种类相似度极低。调查新发现白花兜兰野生种群6个,扩大了分布范围和资源数量。潮湿环境有利于白花兜兰种子自然萌发。本研究基本掌握了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和主要生态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有种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团队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踏查时发现丹霞梧桐的新群落分布(后文统称为白湾群落)。为了解丹霞梧桐在石灰岩地貌上的群落结构与种群特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不同地貌及不同分布点间的丹霞梧桐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的12个群落中共记录到30科36属38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种类少,未发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次之。(2)11、12、6和3号样方为丹霞梧桐分布数量最多的4个群落。丹霞梧桐群落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其在乔木层的生长优势大于灌草层。(3)与丹霞山、南雄和英德的丹霞梧桐群落相比,白湾丹霞梧桐群落的物种丰度更低,种子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构成相似,丹霞梧桐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均高于丹霞山群落,低于南雄鸳鸯湖群落。目前,白湾群落的丹霞梧桐生长状态良好。为科学保护,建议将此群落设为丹霞梧桐就地保护小区,并将11、12、6和3号样方作为重点进行持续稳定监测。  相似文献   

19.
白肩天蛾属(Rhagastis RothschildJordan,1903)在中国分布有9种.于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对贵州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和海南乐东县尖峰岭地区进行考察并采集到一些天蛾标本.在对长喙天蛾族(Macroglossini Harris,1839)的标本进行整理之后发现,其中一些标本为宽缘白肩天蛾(Rhagastis acuta Walker,1856),这是该种首次在中国境内被记录.对该新记录种雄性成虫的形态进行了描述且附图,并对中国白肩天蛾属目前已知的种类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