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广大工农兵、科技工作者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儒法斗争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阐明劳动人民对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正确评价法家的促进作用,批判儒家的阻碍、破坏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和总结。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对化学史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特辟“儒法斗争与化学史研究”专栏,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2.
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的一项伟大发明。现在已知的最早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见于隋末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丹经》。这说明,火药与炼丹术和医药学有一定的联系。在火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儒法两条路线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炼丹术起于战国时期,主要目的是企图通过某种神奇的超自然力使某些物质变成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这是唯心主义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有些人在炼丹实践中,借助于对物质性质变化的探索,自觉或不自觉  相似文献   

3.
研究化学发展史的人都一致承认,炼丹术是近代化学工作的前驱,它为化学实验打下一些基础,因此,考证炼丹的历史对于了解近代化学的起源有很大的帮助。世界现存的古代著作之中,讨论到炼丹术的,要算我国的“周易参同契”一书为时代最早了。苏联学者湼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里,就这样说:“中国学者魏伯阳(汉代,二世纪人)的参同契,则是特别有关炼金术的名著中最古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先驱——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与西方炼金术相比,中国的炼丹术发源更早,并且对阿拉伯炼金术和西欧炼金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近代化学的源头之一。西方炼金术后来进化成近代化学,而中国炼丹术却在近代化学诞生之际走向了消亡,这使得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5.
说到硫酸,不少人认为它是现代化工产品,其实古代就生产了。我国唐朝人辑录的炼丹术文集《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收录了东汉(公元25—220)末年炼丹术士狐刚子(又名胡刚子) 的“出金矿法’,其中有“炼石胆取精华法”。  相似文献   

6.
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统治阶级的物质享受较前大有增加,这就使得那些皇帝们、贵族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愿望,一是希望长生不死,一是希望有更多的财富。财富之中的代表物是黄金。于是乎求长寿、求多金乃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现实的要求。为了想满足他们的愿望,就逐渐有些彼时的知识分子来搞炼丹的方术,认为可以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或是炼成人造的金银好为统治者服务。这在我国古代和外国的古代都曾经有过十分相似的情形。这也就是炼丹术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我国开始有炼丹术是很早的。据可靠的记载,在战国的时代就有了搞这类工作的所谓方士。在公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儒法斗争非常激烈的一个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阐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冶铁技术上的伟大创造,正确评价法家在冶铁技术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批判儒家的阻碍作用,对于进一步认清林彪尊儒反法、推行“克己复礼”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促进我国冶金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迅猛地前进,具有重要意义。一冶铁技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遗址中就发现了一件带铁刃的铜钺。1931年在河南濬县也发现过商末周初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用铁,尽管这种铁是冶炼得到的熟铁还是陨铁,有待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8.
化学史学家、化学教育家、书画家、诗人曹元宇从研究中国古文献《道藏》中的化学开始,发表了《中国古代金丹家的设备和方法》,开创了中国炼丹术研究的先河;出版了《中国化学史话》,对中国化学史研究及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炼丹著作的分析研究,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炼丹术在我们认识金属性质、促进冶金业与合金学发展等方面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已故的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学给人以知识,科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自16世纪的炼丹术,到18世纪的原子学说,直到20世纪的量子力学,化学科学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以炼丹术的原始形态出现的。公元前二世纪炼丹术就在我国产生了,从汉朝到唐、宋各代一直盛行着。我国炼丹家留下很多出色著作,其中公元二世纪时魏伯阳所写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的炼丹著作。所以,从近代科学来看“周易参同契”,无论对于我国化学史或世界化学史,都有很大意义。在欧洲,古老的炼金术书籍或手稿早已送进了博物馆,或是被图书馆珍藏起来。但是“周易参同契”却有所不同,它在中国有着极广泛的流传,“周易参同契”的各种版本和注解本相当多,它是受到正统的儒家的推  相似文献   

12.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普遍开展,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正在深入,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下面发表陈鹰同学来信,一位中学生认真看书学习,用马列主义观点,对本刊1974年第5期中一篇文章的某些论点进行了批判,从而说明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然科学工作的必要性。这表现了我国青年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正在茁壮成长。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让我们和广大读者、作者一起,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参加对自然科学领域内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团结老、中、青科学技术人员,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更快地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谢振声 《大学化学》1988,3(2):54-57
我国的化学和化学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为举世所称颂。这些成就既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亦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章鸿钊、王琎、曹元宇、吴鲁强等先生率先在中国古代金属化学、制陶工艺和炼丹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考证,这些先驱者的工作揭开了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的序幕。章鸿钊先生(1877—1951)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之  相似文献   

14.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北宋时期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坚决推行新法的一个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北宋,由于大地主阶级的任意兼并,不仅迫使广大自耕农破产,也侵犯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农民不断起义,以及中小地主阶级反对兼并的斗争。同时,由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契丹、西夏的统治者的不断侵扰和掠夺,引起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沈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内民族矛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化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概括了化学教学设计近10年来的主要发展和存在的3大问题,并针对前2个问题讨论了怎样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如何提升化学教学设计的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65年第6期所载尚仰震同志的“电化学上的符号问题”一文,详细地讨论了电化学符号的混乱现象,并认为“现在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完全可以使电极电位的符号明确合理化,完全可以使我们摆脱习惯规则的硬性束缚,走上理之当然的道路,整个统一起来”。电位的符号问题对于初学者确实会引起一些麻烦的,这个问题在化学教学上是值得讨论一番的。国外对于这个问题,曾在1954年作出规定,保留了下列两种“习用法”:  相似文献   

17.
家廉  余洁 《化学教育》1980,1(3):44-45
编者按:本刊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情报和园地,除继续刊出国内外有关化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外,拟在“论坛”栏开展关于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讨论,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就大中学化学教育衔接与结构改革、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大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化学教学法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化学师资水平等各类课题,提出建议,提出问题,评论时弊。来稿最好一事一议,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18.
刘培 《化学通报》2023,86(2):249-255
杨承宗(1911—2011)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核燃料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放射化学学科奠基人。目前关于杨承宗的学术贡献多散见于一些回顾和介绍其生平事迹的文献之中,尚乏深入讨论。本文系统梳理了杨承宗不同时期的主要学术工作,认为他对我国放射化学的贡献有二:一是在放射化学学科的建立和长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带领科技人员解决了天然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放射化学及其工艺问题,为我国铀工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最后,结合中国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对杨承宗的学术生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探索"任务驱动"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任务驱动”化学教学模式,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推进化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意义,对如何设计化学学习任务和化学学习支持系统,以及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做了比较具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6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曾组成一个由著名生物有机化学家F.H.Westheimer教授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发表了一篇题为“化学——机会和需要”的远景规划研究报告。1982年再次组成了一个以著名物理化学家G.C.Pimentel教授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对化学进行第二次远景规划研究(参见本刊1984年第8期56页)。在该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上,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应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要求提出了一个简报,对化学近期及未来的前沿课题做了分析与预测,认为化学反应性能、化学催化作用以及生命过程的化学是居于首位的化学研究重点,并提出了这三个前沿领域中有待研究的78个基本问题。1984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发表了简报的主要内容,现将该文扼要介绍,以提供近期化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本刊欢迎国内外作者撰写或编译类似分析和预测性文章,介绍和展望当代化学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