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瞬时相互作用假定出发,假定层子-反层子间的有效耦合是I、γ5、γμ型的简单组合(W(S)=-W(P)=-W(V)),则可得出自然JPC介子(J取一切可能值)的一种统一解.在这种解中,介子的B-S振幅中的独立的空间波函数只有一个,它们满足同一个二阶标量方程.在重层子近似下,取线性位势,可由这个方程的能量.本征值公式大致统一解释新、老介子的质量谱.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层子模型的基础上,用[2]中给出的基态介子、重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在一些假定下,构造了不具有 SU6对称性的介子、重子波函数;用这些波函数去解释介子、重子的电磁、弱作用性质,得到许多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这种不具有 SU6对称性的((1+)/2)重子波函数可以给出质子的反常磁矩,而不需要在层子的等效电磁作用哈密顿量中引入层子反常磁矩项,也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子的磁矩.  相似文献   

3.
应用两个层子在一个格点上, 另一个层子在其他任意远的格点上, 中间由最短折线的所有链上规范场连接作为重子变分态, 结合用固定ρ介子质量和弦张力得到的重整化层子质量m(g)计算出重子的质量. 计算结果在1/g2等于0.1至0.9范围内数值相当平直并与实验值相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导出了过程J/ψ→γ+G(3-+), G(3-+)→M1M2的多重角关联函数, 其中G是Jpc=3-+的态, M1和M2是自旋为零的介子. 本文还讨论了3-+胶子球态并计算了过程J/ψ→γ+G(3-+)的螺旋性(helicity)振幅之比. 结果表明, 其中的一个比率与胶子球的质量无关, 其值很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禁闭夸克系统的QCD低阶微扰,讨论了核子-介子耦合顶点的结构。在MIT袋模型球腔近似下,导出了从核子→核子(重子)+介子顶点结构的几率振幅。在不考虑末态重子与介子的分裂和相对运动时的计算表明,相应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中的激发态重介子(B、δ、A1…)交换和有激发态重子(N*、Δ*)为中间态的双π交换过程是主要的。但单π、单ρ、ω等介子交换过程未出现。  相似文献   

6.
假定高能强子碰撞在产生 N 对层子的同时,还伴随着产生了与这些层子的键数成正比的胶子,就得到 N 和层子-层子质心系释放能 Q 的函数关系:N=(α2+βQ9)1/2—α.出它算出的平均带电多重数〈nch,与目前所有的 pp、π&;#177;p、K&;#177;p 碰撞的实验数据相比较,证明在广阔的能区内都很符合.并定量地解释了介子-质子和质子-质子的能量——带电多重数关系的差别.得出的层子平均能量也与其它理论给出的层子有效质量的平均值相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重层子模型[1]中得到的介子B-S波涵数讨论介子的轻子型弱衰变、电磁衰变和各种二体强衰变过程. 除了解释fπ≈fK, 1→l+l等过程外, 计算得到的各种强衰变宽度也都同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新发现的重粒子γ(9.5)是SU(4)×S3a层子模型方案中介子的色激发态的可能性.指出在γ能区,应存在三个色激发基态,并且表现为质量约差0.5 GeV的两个峰.讨论了γ的轻子衰变、强衰变、辐射衰变、二级电磁强子型衰变的行为和γ的产生行为.还给出伴随γ在9.5 GeV能区还应存在许多介子色激发态,其中至少存在四个弱衰变粒子.  相似文献   

9.
李炳安 《物理学报》1975,24(1):21-45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基本假定出发,对介子和重子波函数进行了探讨。文中讨论了介子、重子这样的强耦合束缚态的物理特性,指出“层子对”的产生效应对波函数的贡献是重要的。文中给出了具有任意角动量的介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在质心系中,假定介子波函数和重子波函数具有近似的SU6对称性质,得到了在质心系具有SU6对称性质的介子波函数和基态重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禁戒了实验中不出现的介子态。在质心系假定了O3?SU6对称性,写下了在质心系具有这种对称性的几个低激发态重子的波函数。在每一个O3?SU6多重态中的介子和重子波函数都含有两个洛仑兹协变的空间函数,对强耦合的束缚态,由于“层子对”的产生效应是重要的,这两个不变函数一般是不相等的。由于只在质心系假定了SU6和O3?SU6对称,因而可以使波函数具有洛仑兹协变性,即运动系中这种对称性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把满足约束Pi2—mi2—U(x2)=0(i=1,2)的二质点组的相对论力学应用于介子的SU(4)层子模型。在U(x2)为无限深球方势阱情况下,导出介子的质量谱。得到一组较精确的线性的质量关系。对于O-介子,代替η’—ηs混合,提出了η’—ηc混合的猜测。指出瑞奇轨迹对J—M2直线有系统地偏离,得到新的轨迹为M2对ξnl2的直线,其中ξneπ为球贝塞尔函数的零点,l为轨道角动量,新轨迹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资料[1]讨论过的一种可能的介子束缚态方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位阱形状参量v值较大(v=102~103)的情形下,对方程的解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指出,特征值λ和有关物理量对位阱参量v、E的依赖关系大致仍有资料[1]所述的规律性,但介子束缚态平均半径的数值当v较大时,并不随v的继续增大而不断增加.对应于每一个参量v值,存在一个最大的介子平均半径,当v>102时,所有的约为12.6M-1(M为层子质量),尚小于π介子的物理半径.若考虑到层子与反层子之间的超强相互作用除这种吸引势外还存在另一排斥势,并引入和资料[1]中位势Vv(r)相应的差型Vv(r)势进行计算,可使介子束缚态半径与实验值接近的程度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亚层子模型. 层子和轻子是由rishon T和V组成的. T和V是SUH(3)×SUC(3)×SUG(2)×U(1)群的多重态. 由这些多重态可以自然地得到三代层子和轻子. 在此模型中质子衰变为μe+e+或eμ+μ+.  相似文献   

13.
陈世浩 《中国物理 C》1985,9(6):679-686
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称性破缺前不仅左、右对称, 而且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与荷电轻子、反轻子的弱作用也相同的SU(3)×U(1)模型. 这一模型无三角反常; 导出了sin2θw≤1/4; 在低能范围内与标准模型一致. 我们反轻子数推广为轻子荷. 证明了只有轻子荷才是严格守恒的, 各代轻子数分别守恒只能近似成立. 夸克不仅带有重子数、电荷, 而且也带有轻子荷. 本模型预言有μR→eReLμR, e+e→μ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议了一种SU(4)×S3α层子模型方案.讨论了介子的分类.给出在质量2Gev附近除粲粒子外还可能存在一批普通介子的色激发态,讨论了这些粒子的性质和它们在实验中表现的行为,并指出它们在一些新现象中可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个证认宇宙线中新X粒子的分析原则:筛比较法。对目前全部已知乳胶室事例进行了判定。其中结果有D介子和∑c+重子的平均寿命和质量,τ(D&;#177;)=5.8×10-13秒,τ(D0)=2.0×10-13秒,τ(∑c+)(?)2.4×10-14秒。支持△I=1的选择规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 夸克组合中快度近关联与QCD的要求一致, 并与慢强子先产生原则一起, 完全确定夸克组合律, 并自动排除重子偶素的产生. 给出了N对夸克随机组成介子、重子与反重子的计算公式. 把它用于e+e湮灭, 根本不需另引入双夸克对的真空激发等假定, 即自然解释了重子的显著产生.  相似文献   

17.
侯仁锠  赵玄 《中国物理 C》1983,7(2):236-244
本文用DWBA方法对两种入射能量Eα=31和和43MeV的64Zn(α, α′)64Zn*非弹性散射中可能的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核力势和库仑势, 零级近似核力势取为Woods-Saxon势, 由靶核振动引起的核力势的非球对称部分V1作为微扰. 在计算中, V1取到核表面集体坐标αλν的二级项, 总初态波函数Ψ(+)i取到V1的一级项,目在扭曲波格林函数中略去了作为中间态的吸收道. 此外在双声子激发机制中, 假设直接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主要的, 相继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次要的. 所得的理论角分布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由这样符合可推知64Zn的3.72和4.19MeV能级是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能级, 其角动量和宇称分别为3和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层子模型中重子和介子的波函数提出了一种合理的位相约定,澄清了位相上存在的混乱,并给出了 SU3的 I、U、V 三种表象之间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假定重轻子τ的自旋为3/2,通过 e+e-碰撞产生的τ+τ-的各个态将不具有相同的权重.甚至在一些可重整的模型中,当产生能量大大超过 mτ时,τ可能只有±1/2 helicity 态.这样τ的二体衰变能谱将呈现定性的改变,因而给出判别τ自旋的一个极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最近发现的重粒子γ(9.5)可能是什么类型的粒子,分析了五种可能性的实验鉴别判据.指出γ是重光子、中间玻色子、层子与反层子柬缚态、无价层子强子时Tee将分别差几个数量级,因此不难在e+e-对撞实验中鉴别出来.对于γ是介子的色空间激发态和新层子反层子对的束缚态这两种情形,虽然Tee量级相同,但是Tee的数值和γ与γ'的Tee的比例仍不相同,并且它们要求还存在的其它新粒子的质量,特别是所予言的弱衰变的重粒子的质量不同,都可以作为实验上鉴别这两种可能性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这五种可能性下γ的主要衰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