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低渗透煤层气藏中气-水两相不稳定渗流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低渗透煤层渗流问题,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引起的动边界和动边界内吸附气解吸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目前仅限于单相流,而更符合实际的气-水两相渗流动边界模型未见报道.本文综合考虑了煤层吸附气的解吸作用、气-水两相渗流、非达西渗流、地层应力敏感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低渗透煤层的气-水两相渗流模型研究.采用了试井技术中的"分相处理"方法,修正了两相渗流的综合压缩系数和流度,并基于含气饱和度呈线性递减分布的假设,建立了煤层气藏的气-水两相渗流耦合模型.该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描述由于低渗透煤层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产生的可表征煤层有效动用范围随时间变化的移动边界,还可以描述煤层有效动用范围内吸附气的解吸现象以及吸附气解吸作用所引起的煤层含气饱和度的上升;为了提高模型精度,控制方程还保留了二次压力梯度项.采用了稳定的全隐式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模型的数值求解,并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获得了模型关于瞬时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响应的双对数特征曲线,由此分析了各渗流参数的敏感性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煤层气藏开发的气-水两相流试井技术提供渗流力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4.
考虑煤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介质的分形特征,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分形介质煤储层非平衡吸附、非稳态条件下的气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分别求得了无限大地层条件下中心一口井定产量生产时无因次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析解和实空间上的数值解.给出了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其导数随分形参数、无因次井筒储存系数以及表皮系数等变化的双对数曲线图. 相似文献
5.
向地层注入CO2可以有效地提高致密砂岩原油采收率,常规的试井解释数学模型不能满足致密砂岩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CO2混相驱试井解释的需求.因此,基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考虑应力敏感影响的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CO2混相驱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摄动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进行求解,编程绘制典型特征曲线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典型特征曲线共划分为八个流动阶段.由于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径向流阶段内、外区压力导数曲线不再是0.5和0.5M13水平线,而是呈“上翘”的曲线,并且应力敏感系数越大,曲线“上翘”越明显;混相区压力导数曲线符合幂律型变化指数规律且高于(1-n)/(3-n)斜率直线;内区、混相区半径和M12的变化都会使得外区压力曲线升高;通过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致密砂岩压裂井CO2混相驱试井资料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垂直裂缝井两相流体渗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介质中垂直裂缝井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其解,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到了含水饱和度沿径向、最大及最小渗透率方向的分布和水驱油前缘等饱和度面随时间的变化,分别讨论了各向异性、吸渗作用对这种介质中两相流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较在的方向,前缘推进速度较快,油井见水较早;吸渗使前缘推进速度减慢,使油井见水晚。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以充分发挥吸渗作用,存在最佳注入率。这对于水力压裂垂直裂缝井注水开发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非常规储层的压裂井进行压力试井分析时,裂缝表皮因子通常考虑为单一定值,而由于压裂措施的复杂性,其裂缝周围区域的污染程度并非均匀单一,进而导致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因此,为了准确地描述裂缝非均匀分布的污染区域,从裂缝表皮因子定义的角度出发,确定了非均匀分布的裂缝表皮因子公式,建立了对应的数值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并考虑不同表皮分布规律研究了压力试井曲线及压力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表皮因子中心大两边小分布规律下,压力试井曲线过渡段凸起高度更高,线性流段持续时间变短,压降主要集中于裂缝根部位置;裂缝中心小两边大分布规律下,压力试井曲线过渡段凸起高度更低,径向流出现时间早,压降主要集中于裂缝中心位置。通过现场实例对比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为裂缝井的裂缝污染评价及压力分布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应用方法,对非常规油气井的产能评价与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渗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渗流和储层岩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本文首先研究给出了低渗裂缝性储层孔渗参数的等效方法,然后将渗流力学和岩土力学相结合,给出了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基质孔渗参数在开发中的变化,而且更能反映裂缝开度变化所引起的渗透率变化,而这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田而言十分重要。最后对一实际井网进行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给出了开发过程中孔渗参数的变化及其耦合效应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非稳态窜流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常定窜流因子和现有的非稳态因子对于低渗透基质-裂缝窜流的不适应问题,根据对23 个低渗岩心渗流曲线的拟合分析结果,引入了变渗透率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非线性扩散方程,也就是低渗透基质-裂缝系统间窜流的控制微分方程;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引入了动边界条件,分别利用积分方法和矩方法导出了非线性扩散方程在前后两个阶段的近似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稳态窜流因子的表达形式;新的窜流因子可以有效应用于低渗透基质-裂缝系统间的窜流计算,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新因子在计算非线性非稳态窜流方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11.
深入分析了常定窜流因子和现有的非稳态因子对于低渗透基质-裂缝窜流的不适应问题,根据对23 个低渗岩心渗流曲线的拟合分析结果,引入了变渗透率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非线性扩散方程,也就是低渗透基质-裂缝系统间窜流的控制微分方程;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引入了动边界条件,分别利用积分方法和矩方法导出了非线性扩散方程在前后两个阶段的近似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稳态窜流因子的表达形式;新的窜流因子可以有效应用于低渗透基质-裂缝系统间的窜流计算,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新因子在计算非线性非稳态窜流方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