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和R22在冷凝温度40℃时在内螺纹强化管(外径为9.52mm)内的冷凝换热特性,对二者的冷凝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测试管外冷却水流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外冷却水流量相同时,R22的总换热系数K普遍比R410a小,而管内传热系数hr比R410A大。R22与R410A的总传热系数K均随管外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制冷剂流量Gm大于300kg.s-1.m-2时,管外冷却水流量对总传热系数K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2.
R407C在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R407C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并与HCFC22做了对比。试验管包括一根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结果表明,R407C在水平管(包括光管和强化管)外的冷凝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且,强化管增长的程度要比光管的强烈。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与热流密度范围内,无论对于光管还是强化管,R407C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都远小于HCFC22的值。对于所试验的两种强化管,HCFC22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的强化效果比R407C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R410A替代R22制冷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特别设计的高精度实验台,可用于不同制冷剂在同一工况下的性能测试及同一制冷剂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本文在此实验台上分别对以R22、R410A为制冷工质的制冷系统在20种工况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建立了该实际循环的稳态模型,对R410A及R22系统在同一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给出了R410A系统及R22系统性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种快速、准确的隐式格式迭代数值计算方法 ,对非共沸制冷剂 R41 7A在水平光滑管内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应用纯质的传热公式计算后与实验值相比较 ,数值计算结果高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5.
R410A和R22在水平强化管内的蒸发和冷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调器高效节能、环保及小型化发展的要求,促进了高效换热管及新型冷媒应用的发展。本文建立了无润滑油的实验台,并比较了混合工质R410A和单一工质R22在两种9.52.mm外径水平强化管:新型铜管Turbo-DWT和常规应用的内螺纹铜管Turbo-A中蒸发和冷凝的换热性能。在蒸发100-400 kg/m2·s和冷凝209-800 kg/m2·s的实验范围内,对比综合性能可知:新管型Turbo-DWT冷凝性能优于Turbo-A,效率高63%(R410A),而蒸发性能却略弱;无论是蒸发还是冷凝工况,R410A的综合性能均高于R22在57%以上(DWT)。  相似文献   

6.
在工况温度分别为6℃和10℃,对R134a在光管和三根双侧强化管(F38,F46,F56)外进行池沸腾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R134a在光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与Cooper公式计算值相对偏差均在±15%以内,R134a在强化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光管Cooper公式基本一致。受试验管外表面孔隙直径的影响,当热流密度小于50k W/m2(或壁面温差小于2K)时,孔隙直径越小,沸腾换热效果越好;反之,当热流密度大于50k W/m2(或壁面温差大于2K)时,孔隙直径大的强化表面沸腾换热效果要优于小孔隙直径表面。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R22在水平强化管内冷凝换热特性,探索了热流密度、水流速度对换热特性、压降的影响。实验测试管为内螺纹强化管,长度为5.2 m,外径为9.52 mm。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剂R410A、R22的传热系数和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内螺纹管的换热系数还随管外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而升高,压降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R410A比R22有更好的换热效率和较小的压降。  相似文献   

8.
9.
以汽油-空气为介质,在不凝性气体质量含量不超过5%时,对导程为200mm的螺旋扁管管束中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沸腾换热系数随两相质量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流动压降随空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相应条件下,载气汽油在该导程的螺旋扁管管束中的沸腾换热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含Solest-120冷冻油的R134a,在饱和温度为5℃和10℃工况下,在水平高效强化管(管E21.为C3型管,管E22为A1型管)管外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管径的光管的换热性能相比,强化管E21、E22的管内传热系数强化倍率分别为3.703和3.035。随着含油浓度的增加,管外池沸腾换热效果得到优化,含油率为1.0×10~(-4)时的管外传热系数比含油5.0×10~(-5)时更高,在实验研究的水流速范围内,在蒸发温度为5℃时增加了3.7%~7.2%,而在蒸发温度为10℃时增加了0.8%~10.9%。从含油R134a的黏度、表面张力等的角度,对含油率高时换热系数大的结论进行了必要的物理解释。研究对开发设计蒸发器有一定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inside horizontal micro-fin tubes is carried out using R410A, R22, and R32 as the test fluids. This study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heat transfer area upon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The test sections were made of double tubes using the counter-flow type; the refrigerants condensation inside the test tube enabled heat to exchange with cooling water that flows from the annular side. The satur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s were measured at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test sections to defined state of refrigerants,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the tube were measured. A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ducer directly measured the pressure drops in the test secti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pressure drop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measured at the s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48°C with mass fluxes of 50–380 kg/(m2s) and heat fluxes of 3–12 kW/m2. The values of 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 from the existing correl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and a new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R410A与R22在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水平管流动沸腾试验台,采用恒热流加热方法,对 R410A 在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 R410A 在水平微翅管内换热系数的因素,考察了工质质量流量、热流密度、质量干度以及微翅管的几何参数对工质的流动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比 R410A 与 R22 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二者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R410A 与 R22 相差不大,R22 比 R410A 的换热系数大约高 7.5%.  相似文献   

13.
利用软件EVAP-COND,模拟对比了在室内换热器中分别采用R22与R410A制冷剂时冷凝器的性能随支路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R410A的换热量比R22的要大,换热量的差别是由两排管共同造成的,两排管中R410A的换热量都比R22的要大;随支路数的增多,第一排管对冷凝器换热量差值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第二排管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一排管换热量的差别主要受传热系数的影响,而第二排管受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的综合影响。因此,支路增多时制约R410A和R22冷凝器换热量差别的因素,从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共同作用逐渐转变为传热系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丙烷R290是理想的制冷剂替代物之一。目前换热器的小型化是一种趋势,直径5mm的小管已广泛应用于空调蒸发器中。文中针对目前关于R290小管内两相流动研究不足的情况,采用Fluent软件,开展了R290在外径5mm水平光滑管内两相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的相关性能模拟,详细分析了质流密度、热流密度、饱和蒸发温度以及入口干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制冷行业开始改用新型环保制冷剂,要求新型强化传热管有更良好的性能并适应环保制冷剂的工况.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台集管内蒸发和冷凝为一体的实验台,以R410A作为制冷剂,分别对5mm、7mm以及9.52mm三种内螺纹管进行实验研究.发现:(1)螺纹齿径和齿顶角对冷凝换热系数有重大影响;(2)齿径比以及齿高对内螺纹管的压...  相似文献   

16.
以R600A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式热管的整体热量传递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蛇形翅片管作为冷凝段和蒸发段进行热管实验,探讨了蒸发器进风面风温及分离式热管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高度差、工质充注量对分离式热管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蒸发器进风温度的升高,蒸发器与冷凝器换热系数都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冷凝端进风温度恒定为16.55℃、蒸发端进风温度低于60℃时,以R600A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的传热量曲线近似于二次曲线,蒸发端进风温度高于60℃时,其传热量曲线近似于一条直线。加大充液率及增加蒸发器与冷凝器的高度差,分离式热管的传热能力均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相流体的概念,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但是关于其流动传热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竖直管内向上流动过程中,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其流动结构和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表明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是浮升力和流动加速直接导致的,存在的估计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准则均是在常物性流体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假设得出的,不同的研究者采用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准则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最后,基于拟沸腾理论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过程,提出超临界沸腾数区分了超临界流体正常传热与恶化传热的转换边界,为超临界流体流动传热研究提供新思路,超临界沸腾数对建立用于不同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动力循环的最佳运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霜工况下R410A热泵空调器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选用R410A工质的热泵室外换热器表面的结霜视为准稳态过程,建立了热泵系统的分布参数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对其在结霜工况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换热器采用分相流模型,并考虑了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引起风量下降及换热器管排布置的影响,毛细管模型中考虑了"闪点延迟"和"壅塞流"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霜开始形成阶段,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有助于改善空气源热泵性能,而在结霜循环的后期,霜层厚度快速增长,热泵的制热量、性能系数等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