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温室接种试验基础上 ,对蓝桉混合菌根人工合成、接种效应进行了研究。根系显微观察表明 ,真菌组合在蓝桉根系上形成混合菌根 ,即 LA [(Laccaria lateritia)× (Acaulospora laevis) ],本试验对接种后菌根合成、菌根真菌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试验证明 :光壁无梗囊霉感染率(相对总根数 )呈下降趋势 ,同时 ,蜡蘑菌在根系上的合成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生菌根的形态及根毛生长状况对宿主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黑松接种3种不同外生菌根菌进行研究,观察菌根形态,并对菌根根段进行透明染色后观察根毛的生长发育程度及菌套、哈氏网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松与不同外生茵根菌形成的菌根形态各异,黄色须腹菌(Rl)和彩色豆马勃(Pt2)的菌根以多头状分支、二叉分支、多级二叉分支为主,美味牛肝菌(Be)的菌根多见二叉分支和顶端明显膨大的棒状.菌根的形态与黑松生长状态似无明显相关性.黑松不同外生菌根根段上均可观察到根毛,且根毛的生长发育状态与菌根菌对黑松的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生长较好的Rl和Pt2菌根化松苗中具根毛的菌根段所占比例较高,且在根毛生长区可同时观察到较多哈氏网菌丝;而在Be菌根苗和对照菌根中,具根毛的菌根段相对较少,在根毛生长区很难观察到根内哈氏网,且杂菌较多.  相似文献   

3.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九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苗木的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La)均能与杨树苗木较好地形成菌根,Xc在4种杨树苗上的菌根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菌根菌,Be在I-69杨上形成菌根能力较强,Pt和La则形成能力较弱;褐环乳牛肝菌(SL)、褐疣柄牛肝菌(Ls)、华美牛肝菌(Bs)、头状秃马勃(Cc)和黄须腹(R1)在灭菌基质上不易与杨树形成外生菌根,但在自然土中却可形成;通过打孔接菌的方法,苗木菌根化率要比移栽时施底肥接菌和蘸根法接菌时高,其操作也更简便、省工;小叶杨可与大多数供试菌根菌形成菌根,Ⅰ-72和NL-351杨则与Pt的亲和度最高,Ⅰ-69杨与Xc菌的亲和度最高.研究显示,与Ⅰ-69杨、Ⅰ-72杨和NL-351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分别为Be、Xc和Pt;与小叶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为Xc和Be;这些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白色豆马勃、松乳菇的接种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较好的菌种。结果表明:(1)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均能显著增加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长、侧根数,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接种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其地径生长还低于对照。(2)外生菌根促进了马尾松苗木体内水分增加,根吸收能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降低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3)外生菌根促进了苗木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对马尾松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效果不显著。与对照比,所有菌根化苗木根中氮、磷、钾分配比例减少,而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增加,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增加。总的来看,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无论对苗木的生长、生理、养分吸收促生效果较好,而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促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将黑松分别接种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Pt)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研究了不同菌根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黑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根横截面中,中柱、皮层、菌套的结构以及哈氏网的分布均有较明显差异,且与黑松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生长较好的Rl和Pt菌根苗其根具有较小的中柱和较大的皮层,皮层细胞间密集分布着高度分支的哈氏网菌丝;生长一般的Be菌根则形成较大的中柱和较小的皮层,皮层细胞间哈氏网菌丝较少。菌套的厚度与黑松生长无明显相关性,但Rl和Pt菌根的菌套排列紧密,形成拟薄壁组织,似与黑松根成为一体。Be菌根菌套排列相对松散,可见菌丝分隔;CK菌套菌丝排列疏松,不规则或平行排列。由此可见,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菌根其解剖结构有所差异,并对宿主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一种最佳的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本研究拟通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鸡油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95414.8)和一种紫色马勃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82596.4)所生产的2种外生菌根菌菌种,应用到无籽刺梨扦插繁殖中。结果表明: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和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扦插成活率较高(90%),处理水平3(鸡油菌液体菌种100 g)(82%)次之,处理水平4(紫色马勃液体菌种100 g)为80%,处理水平1(不使用外生菌根菌菌种)成活率最小,为73%;处理水平1株高590 mm,处理水平2株高为860 mm,处理水平3株高为780 mm,处理水平4株高为750 mm;处理水平2生物量总计为868 g,处理水平4次之(661 g),处理水平3为634 g,处理水平1为479 g。说明经外生菌根菌处理的插穗,其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生物量明显优于未处理,在处理的插穗中,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强于其它二个处理,二种外生菌根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无籽刺梨的扦插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8.
周敏毅 《广西科学》1999,6(2):135-141
在密之根州(美国)南半岛北部地区要龄大约90年的北红橡(northernredoak,QuercusrubraL.)林中,调查了北红像幼苗外生菌形态类型,实验地的立地质量为中等水平,通过砍伐不同数量的上层林木,形成0%(皆伐),25%(第一年50%)75%,100%(高度郁闭)4各郁闭度,北红橡幼苗是由模仿自然更新人工播育种出,种源一致,在头2年,将幼苗上的外生菌根分类,描述和计数,同时收集菌根菌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外生菌根菌浸染对核桃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浸染技术方案,采用浸染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对比实验研究了美味牛肝菌、紫色马勃、鸡油菌等外生菌根菌对核桃浸染的根际菌根形成及菌根感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7.34%,紫色马勃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54%,鸡油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73%;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时,菌根感染强度最大为48.6%。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条件下,以楼土为基质,研究了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株的小麦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小麦生长发育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小麦苗期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VA菌根、VA菌根真菌及其研究概况,VA菌根及VA菌根真菌的研究发展,将能丰富生命科学的内容,也将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野外采集的植物根际土壤和野生葱属植物根段作为接种体接种三叶草(TrifoliumrepensL.).观察三叶草菌根侵染率,统计其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类、并与原始接种土壤比较.结果表明:用不同植物群落的土样作为接种物,三叶草菌根侵染率和根际AMF种类和密度有很大差异,但菌根真菌种类数目较多;用不同种葱属植物根段接种,三叶草菌根的侵染率差别明显,根际土壤孢子的种类数目较少但菌根真菌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桑树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后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合桑树育苗的基质和AM真菌种类,为桑树的生态和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Ga(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Gc(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Gi(根内球囊霉 Glomus intraradices)、Gv(地表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BGCH(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 BGC HEB07A)、BGCX(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GC XJ03C)6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设置P1(牛粪、菇渣、珍珠岩、黄心土体积比6.0:3.0:0.5:0.5)、P2(牛粪、菇渣、珍珠岩、黄心土体积比6:2:1:1)、P3(黄心土)3种基质配比,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桑树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Gc、BGCX和BGCH 3种AM真菌对桑树根系的侵染率最高,且基质P1中的侵染率显著高于P2和P3; 接种Gc和BGCH桑树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 接种AM真菌桑树的株高、地径、根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根尖数量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桑树,以Gc、Gv和BGCH 3种效果最好,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 接种AM真菌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天线转化效率、实际原初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等参数值均显著高于未接菌种的桑树,总体上以Gc、Gv和BGCH 3种效果最好,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结论】AM真菌促进了桑树的生长,以Gc和BGCH 两种最优,且以基质P1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技术是目前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AM),研究接种后2~14 个月间菌根对紫穗槐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 极显著提高植物成活率7.2%~9.7%,株高极显著增加34%~62%、冠幅极显著增加39%~65%;极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16%~21%,极显著提高菌丝密度50%~70%;菌根侵染率、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接种AM 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 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接种AM能够促进采煤沉陷区紫穗槐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全球氮沉降变化背景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应对策略。【方法】以1年生盆栽灌木铁线莲单一接菌(根内根孢囊霉,编号+R;摩西斗管囊霉,编号+F)、混合接菌(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体积比1:1的混合菌剂,编号+RF)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未接菌,编号-M)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试验,即不施氮[CK,0 g/(m2·a)]、低氮[LN,3 g/(m2·a)]、中氮[MN,6 g/(m2·a)]、高氮[HN,9 g/(m2·a)],测定1年生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淀粉(ST)],以及根际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氮沉降量增加的背景下,研究不同接菌处理对苗木根际土壤碳、氮、磷相关酶活性及苗木各器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从而探讨接菌处理下各指标对不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①除BG活性外,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根际土中氮、磷相关酶活性。HN处理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降低苗木根际土壤NAG活性。-M处理下,与磷相关的根际土壤ACP和ALP活性在HN条件下显著增加。+R和+F处理下,ALP均在HN处理达到最大。②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沉降处理下,各接菌处理苗木SS、ST和NSC含量高于未接菌处理苗木的,且在+F处理苗木的SS、ST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③在LN、MN和HN处理下,-M处理苗木的各器官NSC含量大小顺序为茎<根<叶,而接菌处理苗木的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HN处理下,+F处理苗木根内ST和NSC含量达到最大值,茎和叶内SS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④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SS、ST、NSC含量与土壤氮相关的NAG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磷和碳相关的酶显著正相关;其中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磷相关土壤酶ALP活性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与碳相关土壤酶BG活性相关性系数最低。【结论】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灌木铁线莲苗木根际土壤氮、磷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对根际土壤碳相关酶活的影响,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强菌根苗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氮沉降背景下,接菌处理提高了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的效果最为显著,且明显增加了高氮环境中苗木对根中非结构性碳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神东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经16、25和28个月监测和对接种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对植物生长和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产生的一定影响.回归分析方法表明,接种菌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而对照逐渐呈现正相关性;不同的监测时间相关性不同,如9月的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优于6月的,这与菌根发育时间密切相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在宏观上有效地促进紫穗槐生长和发育,在微观上改良植物生长的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榉树(Zelkova serrata)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为利用菌根真菌技术提高植物在盐碱地中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榉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接种AMF(N)、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1号(GM1)、接种摩西球囊霉2号(GM1)、接种扭形球囊霉(G.tortuosum,GO)4个处理组,进行盐胁迫与非盐胁迫(CK)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探索盐胁迫下AMF对榉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评定5种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盐胁迫下GM1、GO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榉树苗高、地径净增长量,而GM1、GM1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榉树的地径净增长量;(3)盐胁迫下,榉树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种接菌处理均能提升榉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并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GM1和GO较未接菌处理变化最大;(4)盐胁迫条件下只有以叶子飘模型拟合的平均决定系数(R2)高于0.900,其余4种模型各处理的R2均低于0.900。【结论】盐胁迫对榉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有抑制作用;接种AMF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升植物净光合速率,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抑制作用。综合AMF对榉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GM1较为突出,为盐碱地林业生产推荐选用菌株;5种光响应模型中,叶子飘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为探究盐胁迫下AMF对榉树净光合速率影响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榉树(Zelkova serrata)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为利用菌根真菌技术提高植物在盐碱地中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榉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接种AMF(N)、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1号(GM1)、接种摩西球囊霉2号(GM1)、接种扭形球囊霉(G.tortuosum,GO)4个处理组,进行盐胁迫与非盐胁迫(CK)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探索盐胁迫下AMF对榉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评定5种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盐胁迫下GM1、GO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榉树苗高、地径净增长量,而GM1、GM1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榉树的地径净增长量;(3)盐胁迫下,榉树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种接菌处理均能提升榉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并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GM1和GO较未接菌处理变化最大;(4)盐胁迫条件下只有以叶子飘模型拟合的平均决定系数(R2)高于0.900,其余4种模型各处理的R2均低于0.900。【结论】盐胁迫对榉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有抑制作用;接种AMF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升植物净光合速率,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抑制作用。综合AMF对榉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GM1较为突出,为盐碱地林业生产推荐选用菌株;5种光响应模型中,叶子飘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为探究盐胁迫下AMF对榉树净光合速率影响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以及施氮对滨海盐土氮素转化的影响,探究提高滨海盐土氮素供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江苏北部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接种AMF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土壤氮素矿化和氮素供给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