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铈纳米膜对LY12铝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铝合金表面在使用环境中发生的腐蚀破坏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Sol-gel提拉法在LYl2铝合金表面制备的铈纳米膜具有无毒、无污染和明显的防腐作用。表面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膜的主要成分为铈的氧化物;用XRD测试结果估算出膜中铈的粒径为10nm。盐水浸渍法试验结果证明了成膜后LYl2铝合金表面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成膜后试样的Tafel曲线腐蚀电势正移;EIS分析结果表明铈纳米膜具有明显的电容特征,该膜阻碍了铝合金表面腐蚀反应的发生;初步提出了铈纳米膜改善LYl2铝合金腐蚀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了稀土氧化物-钼(RE2O3-Mo)阴极材料的次级发射体,测定了材料的次级发射性能,采用SEM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材料次级发射性能的因素有:材料的化学成分、掺杂方式、烧结方法、热激活温度等。所有利于提高材料表面稀土氧化物含量的因素均可以提高材料的次级发射性能,这是因为稀土氧化物中的自由电子比较少,由一次电子激发出的二次电子在离开材料时,与材料体内自由电子碰撞的机会就小,而提高材料的次级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磷酸钠、硝酸铈、硝酸铕为原料,P123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Eu3+掺杂的六方相CePO4一维纳米材料。通过XRD,TEM,PL表征,发现纳米线最长可以达到1μm左右,掺杂后的一维纳米材料,其荧光发射性能在波长为348 nm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形貌能够基本保持不变。通过比较发现,随着掺杂量的不断增加,其荧光发射强度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以样品Ce0.99Eu0.01PO4的荧光发射性能最强。磷酸铈一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荧光发射性能,在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凯信  刘畅  李梦凡  李转  肖秀仙 《分析化学》2022,50(10):1560-1566+142-148
局域型与传播型表面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磁场增强是调控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发射(SPCE)的有效方法。通过静电吸附将金纳米棒(AuNRs)引入光滑金基底表面,再匀胶625 nm发射的量子点荧光薄膜,检测到高度p偏振的定向辐射;借助体系独特的等离子体耦合特性,相较于常规SPCE和自由空间发射分别实现了约40和150倍的信号增强。研究结果表明,信号调控主要来自AuNRs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体系的增强等离子体电磁场以及“热点”结构的形成对处在耦合猝灭区的荧光团带来的“去猝灭”效应。通过条件优化,探究了AuNRs调控SPCE信号的影响因素,包括AuNRs的修饰浓度以及量子点荧光薄膜的厚度,为高效耦合增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研究方法。等离子体与不同波长的荧光发射耦合作用各异,将AuNRs用于多波长SPCE体系的信号调控,在不同的发射角度实现了对应波长的耦合增强检测。AuNRs修饰过程简单,增强效果显著,是一种调控等离子体耦合发光的普适方法,有望提高体系的检测性能;结合SPCE的波长分辨特性,可为构建多波长同时增强检测体系提供可行的光谱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对稀土络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吸附剂,用于稀土元素形态分析的新方法,以ICP-AES为检测手段,详细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静态条件下对铕及其各种络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Eu的柠檬酸络合物在pH4.0以上,Eu的8-羟基喹啉和α-羟基异丁酸络合物在pH4.5以上可以被纳米二氧化钛定量吸附,游离态的Eu^3 在pH6.0以上才能被吸附,而Eu的EDTA络合物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均不被纳米二氧化钛吸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对溶液中稀土元素的不同的结合态的吸附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可以将其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综述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总结了(稀土)掺杂型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同时介绍了这些纳米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球形CeO2纳米粒子,将其作为核粒子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四氯合金酸溶液,在CeO2胶体表面利用柠檬酸钠还原[AuCl4]-离子,得到了CeO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TEM分析表明,CeO2纳米粒子分散效果好,粒径为5 nm;CeO2@Au核壳粒子为球形,无团聚,平均粒径为15 nm。XRD分析表明,CeO2@Au核壳粒子为晶型结构,属于立方晶系,CeO2空间群为O5H-FM3M,Au的空间群为Fm-3m。UV-vis分析发现,CeO2@Au核壳粒子在300和520 nm处呈现出两个比较强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CeO2胶体溶液的吸收峰和金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EDS分析了核壳结构CeO2@Au纳米粒子中存在Ce,O和Au 3种元素。XPS分析表明,Ce3d3/2和Au4f电子结合能与标准结合能相比发生了变化,说明CeO2与Au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晶粒择优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熔体快淬技术制备把(Nd11.4Fe82.9B5.7)0.99M1(其中M=Zr,Nb,Ga,Zr Ga,Nb Ga)快淬带。发现Ga元素的添加对Nd2Fe14B相晶粒的C轴垂直于带面取向是有利的。复合添加Zr Ga或Nb Ga可获得较好的磁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快淬带晶粒的择优取向。取向度随厚度改变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带厚约为120μm时取向度最高。热处理可使淬带织构度增加,但导致晶粒粗化。利用深冷技术对纳米晶复合快淬带进行超低温处理。发现深冷处理有利于快淬带织构度的增强,且晶粒尺寸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
利用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Nd11.4Fe82.9B5.7)0.99M1(其中M=Zr,Nb,Ga,Zr+Ga,Nb+Ga)快淬带。发现Ga元素的添加对Nd2Fe14B相晶粒的C轴垂直于带面取向是有利的。复合添加Zr+Ga或Nb+Ga可获得较好的磁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快淬带晶粒的择优取向。取向度随厚度改变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带厚约为120μm时取向度最高。热处理可使淬带织构度增加,但导致晶粒粗化。利用深冷技术对纳米晶复合快淬带进行超低温处理。发现深冷处理有利于快淬带织构度的增强,且晶粒尺寸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0.
La2O3,Y2O3-Mo次级发射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La2O3,Y2O3-Mo次级发射材料,测试了各种材料的次级发射系数。结果表明在钼中加入稀土氧化物可以具有很好的次级发射性能。经过激活处理后,材料的最大次级发射系数均高于2.0,达到了材料使用要求的发射水平。应用扫描电镜(SEM)和光电能谱仪(XPS)研究了稀土元素在烧结体断口和发射前后在试样表面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易于在晶界处偏聚,且发射后试样表面稀土元素的相对浓度明显高于发射前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铈对纳米铁氧体粉末电磁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固相反应制备的Ce0 .2 5FeNiO3,FeNiO5,Fe3O4 ,Fe2 O34种纳米粉体 ,在 1~ 2 0 0 0MHz范围内进行了电磁学性质 (μ′,μ″ ,ε′,ε″)及吸波特性的比较研究。发现 4种纳米粉体的 μ′数据大小顺序为Ce0 .2 5FeNiO3>FeNiO5>Fe3O4 >Fe2 O3,μ″的变化幅度为Ce0 .2 5FeNiO3>Fe3O4 >FeNiO5>Fe2 O3。Ce0 .2 5FeNiO3的ε′和ε″的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几种纳米粉体。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铈的铁氧体纳米粉体性能优于其他几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La-Y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 ℃,保温90 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La-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所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加La-Y时还原粉末由W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La-Y的还原粉末有W,γ-(Ni,Fe),Y(Ni0.75W0.25)O3和La (Ni0.75W0.25)O3四相组成;当La-Y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时(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随着La-Y含量的增加,粉末dBET粒度由96.6降到50.3 nm,粉末Fsss粒度由0.64降到0.33 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降到22.2 nm;未添加La-Y时粉末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La-Y,粉末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添加一定量的La-Y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稀土/纳米TiO2的表面电子结构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用浸泽法对纳米TiO2粉末进行稀土处理,制得稀土/纳米TiO2光催化功能材料。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技术研究稀土/TiO2纳米光催化材料的表面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在纳米TiO2中加入铈元素制备的Ce/TiO2纳米粉末材料,其表面禁带内-0.8及 0.5eV附近可出现新能级,稀土能促进羟基自由基产生、提高光催化活性,可实现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净化空气。  相似文献   

14.
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系列掺杂浓度的Dy3+∶Ge-Ga-Se-KBr硫卤玻璃样品,测试了样品的折射率、吸收光谱、近红外及中红外荧光谱。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Dy3+离子的强度参数(Ωi,i=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数。研究了810 nm激光泵浦下样品中红外荧光特性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McCumber(MC)和Futchbauer-Ladenburg(FL)理论分别计算了常温Dy3+:6F5/2→6H9/2(2.17μm),6F11/2(6H9/2)→6H13/2(2.47)和6H13/2→6H15/2(2.86μm)中红外荧光的受激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5.
固相反应两步法制备纳米CeO2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 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 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 于800 ℃进行热分解反应. 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 TEM分析. 结果表明, 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的纳米粉体, 同时对制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生产N46与N45H烧结NdFeB永磁体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和改进合金铸锭技术、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磁场取向成型技术以及烧结技术,应用全部国产设备与国内通用的工业生产烧结NdFeB永磁的原材料,避免使用镓(Ga)等稀有贵重金属元素,实现了N46与N45H等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工业化生产.N46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r=1.392T(13.92kGs),BH.=1004kA@m-1(12.62kOe),JH.=1085kA@m-1(13.64kOe),Hk=1008kA@m-1(1267kOe),(BH)max=366kJ@m-3(45.9MGOe).N45H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x=1.386T(13.86kGs),BH.=1059kA@m-1(13.32kOe),JHc=1418kA@m-1(17.83kOe),Hk=1357kA@m-1(17.06kOe),(BH)max=364kJ@m-3(45.8MG0e).SEM观察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的高性能产品具有良好的取向度和晶粒细小而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7.
稀土铽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价稀土铽配合物作为发射层、二胺衍生物(TPD)以及聚乙烯咔唑(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 玻璃衬底/ITO/PVK 或者TPD/Tb3+ 配合物/Al, 其中空穴传输层TPD 和发光层Tb3+-配合物采用热蒸发办法成膜. 而空穴传输层PVK采用旋甩涂敷的方法成膜. 对于以上的两种器件均获得了来自Tb3+ 的窄峰发射, 在直流电压15.4 V驱动下, 器件发光亮度达210 cd·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峰值波长651nm的红色发光材料(CaO)20.68(MgO)1.32(SiO2)4S2∶Eu2 ,Dy3 的制备及发光特性。通过XRD分析表明硫气氛中合成的材料为具有硫成分的硅酸盐相。红光发射带为硫元素进入晶格后在发光中心周围形成了类似长余辉材料CaS∶Eu2 ,Cl-的局域结构。这也使材料具有了硫化物长余辉材料的发射光谱特征和硅酸盐材料高化学稳定性和高亮度的优点。热释光测量揭示它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长余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