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消元解“华约”自主招生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华约"自主招生落下帷幕,考生谈论中都指出,有道题,涉及解方程,会做,但在有限的时间我们都很难做到底.真是如此吗?根据考生回忆,笔者尝试分析这道题到底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5′×8=40′) 1.若a b<0,b>0,则a,-a,b,-b的大小关系是A.a<-b<b<-a B.-b<a<-a<b C.a<-b<-a<b D.-b<a<b<-a 2.某试卷由26道题组成,答对一道是8分,答错一道扣5分.一考生虽然把26道题全做了,但总分为0,这位考生做对的题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图形变换题,都是以图形为主的小题.题虽小,知识容量可不小,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方法得当,可以是轻车熟路,轻而易举;方法不当,小题做成大题,耗时费力,甚至进入“攻之不破,弃之不能”的两难境地.本文分类研究2005年高考中的图形变换题的解法,希望对尚未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孔祥武 《数学通讯》2011,(11):46-48
2011年江苏高考第18题的解析几何题让不少考生留下了遗憾,绝大多数考生联立入手,因运算繁琐,只得“望题兴叹”,最终无功而返;少数考生历经千辛万苦,艰难算出,终于“修得正果”;有的考生从设点入手,整体处理,想得深刻,解得简洁.掩卷反思,解析几何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类与曲.  相似文献   

5.
邹生书 《数学通讯》2013,(11):15-16
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科第10题和理科第10题分别是文理卷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两题题设条件基本相同,只是设问不同,理科设问是在文科设问基础上的推进,理科解答要用到文科结论从而体现文理有别,两题虽命制为小题但做起来相当于大题,只有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力的考生才能拿下,试题区分度高,具有较好的甄别功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北京大学招收保送生面试和考试工作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进行,我校有近20位同学参加了此次选拔;笔试于18号上午进行,共6道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文科考生做其中的1至5题,理科考生做其中的2至6题;以下试题是由学生通过回忆生成的,错误与不妥之处敬  相似文献   

7.
张琴竽 《数学通讯》2009,(11):19-20
紧张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笔者对一些考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也包括谈心的方式),从调查所反馈的结果来看,普遍认为2009年湖北卷理科试题整体而言较去年相比稍微简单一些,但对文科试题的反映却有些偏难.他们主要是认为客观题中的某几个题根本没有思路,从而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8.
刘瑞美 《数学通讯》2009,(7):28-28,41
2009年安徽省高考卷第20题是一道圆锥曲线题。本文针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和思维欠缺,对此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解答题作为初中数学中考的必备题型,包含计算(求解)题、证明题、综合题等等多种类型.解答题作为一种主观题,要求考生写出解题过程。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考生学科智力水平,展示其分析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适合对发散、综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文科解答题一般为6个题,分别为三角函数题、概率题、导数题、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压轴题(代数型或几何型),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前两题一般难度稍低,后四个题分别考查不同的内容,入口宽,但设置层层关卡,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考生进行四种能力的考查,用以区分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是在某个单一的知识点挖掘,而是注意多个知识点与方法的联系与有机结合,在知识、方法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解答题一般为6个题,分别为三角题、概率题、导数题、立几题、解几题、压轴题(代数型或几何型),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前两题一般难度稍低,最后四个题分别考查不同的内容,入口宽.但设置层层关卡,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考生进行四种能力的考查,用以区分考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是在某个单一知识点挖掘,而是注意多个知识点与方法的联系与有机结合,在知识、方法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下面分类预测六道解答题的命题趋势,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方汉 《数学通讯》2011,(10):13-13
上海高考题具有重在基础、强在能力的特点,基础题到底,能力题到位,难度泾渭分明.选填题的第14题,解答题的第22、23题通常作为压轴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2011年的第14题就是这样的,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卷解析几何题难度上与往年相当,然而笔者在参加该题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以笔者所阅1万3千份该题统计为例,所阅满分16分卷3份,得12分及以上者不超过10%,得分10分及以上者不到15%,过半考生得分集中于4~8分,均分应在8分左右.看似 简单的题目为何出现大面积会做但不得分的现象呢?笔者就此做了以下几点探究.  相似文献   

14.
2010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第21题(压轴题),题型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先给出一个新的定义——“折线距离”,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1)证明给出的不等式成立;(2)探索是否存在同时满足已知条件的点.该题实质上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绝对值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考中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一般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充分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因而考生是比较畏惧的.如何找到其切入点,才能将问题解决呢?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能够做高考题吗?不仅可以,而且不乏这种案例:比许多高中生做得更好.列位不信,请看. 1 发生在32年前的奇闻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恢复高考.那一年湖北考区的一道考题是: 例1 求tan22°30'之值. 这样一道简单的高中三角题,当时许多考生却不会做.为什么,因为大批考生都记不住有关的三角公式,还有一些考生,甚至根本没有读过高中.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1)求导;(2)判断导数正负;(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这样的三步曲是解决导数试题的“通法”.然而,2010年高考两套全国卷中的导数解答题看似普通,利用通法做起来却有些“咬手”,着实给考生增添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高考湖北卷第6题是一道选择题,该题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少考生落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本文对该题进行剖析并引申.  相似文献   

19.
历年中考数学的压轴题是拉开考生分数的重分题,总分高不高,关键看考生做压轴的题得分情况.因此每年的中考复习,从老师到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各类的压轴题,老师更是要费尽心思去研究大量的压轴题题型,从本省的到外省的、从去年的到往年的.其实,任何的数学题都是“形”变而“神”不变.下面就一道中考题进行一题多变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1994年高考中数学失分原因简析华中师大数学系赵礼刚1994年高考数学试卷,由于对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考生在解题时失误较多.本文将就考生应试中失分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一综述.一、解题目标不明确.解题应有具体的目标,即考生在解答试题时,应明确完成该题解答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