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1]给出了圆锥曲线中的斜率为定值的四个结论,现考虑将点A分裂成两个点A1、A2,结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将一个点分裂成两个点是几何中常见的一种推广结论的手法,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笔者经过深入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将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顶点A分裂为两个点,记为A1、A2,连线A1A2与底边BC交于点D,仍保持两腰A1B和A2C相等,我们不妨把所得图形称为畸形的等腰三角形,如图1所示.特别地,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则称A1A2D为畸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若∠BA1D=∠CA2D,则称A1A2D为畸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也传给了畸形的等腰三角形.例如,等  相似文献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是两个很重要的公式 ,同学们在运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 ,现总结如下 .1 搞不清“首项”与“项数”导致错误例 1  (高中数学课本第一册P1 2 9第三题 )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 ,每半小时分裂一次 (一个分裂为两个 ) ,经过 4小时 ,这种细菌由一个可繁殖成多少个 ?错解 :由题意 ,每次分裂后得到的细菌个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记为 {an},且a1=1 ,q=2 ,经过 4个小时 ,共分裂 8次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8=a1q7=1× 2 7=1 2 8.答 :经过 4小时 ,共可繁殖成 1 2 8个细菌 .剖析  1个细菌经过半小时分裂一…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球面上的几何》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依赖如下结论:结论1设A,B是球面上两点,在连接A,B两点的球面曲线段中,以过这两点的大圆弧中的劣弧长最短.教材对结论1作了一个直观解释,却并未给出严格证明,本文将用微分学知识对这个结论作一论证.引理1三面角中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5.
定理设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由b上两点A,B引a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1,B1.则cosθ=(A1B1/AB) (*) 证若A1、B1为相异两点,如图1,过A作  相似文献   

6.
经过探究,笔者得到了抛物线的两个有趣性质,现介绍如下.性质1如图1,已知抛物线C:x2=2py(p>0),F为y轴上异于原点的任一点,过点F作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抛物线C在A,B两点处的切线交于点M,直线  相似文献   

7.
将错就错意外惊喜——一堂圆锥曲线的讨论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武学 《数学通报》2005,44(11):27-29
打算上一节椭圆与双曲线的综合习题课,我精心挑选了几道题,并制作成课件.上课了,我用多媒体显示出了例题1:图1如图1,A1,A为椭圆的两个顶点,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1)写出椭圆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2)过线段OA上异于O,A的任一点K作OA的垂线交椭圆于P,P1两点,直线A1P与AP1交于点M  相似文献   

8.
一、由直二面角联想到长方体例1 线段AB长为2,端点A、B分别在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面上,AB和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45°和30°,那么点A、B在这个二面角的棱上的射影A1、B1间的距离是____.……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感受"橡皮筋"法:我们事先承认三角形内角和是一个定值,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等,来直观感受得出猜测獉獉.如图1,将一条橡皮筋在A1、A2两点用图钉固定,将A1、A2之间另一点A3往上拉,形成△A1A2A3,然后将点A3慢慢放松时,∠A3逐渐变大,∠A1与∠A2变小,恢得到原来位置时,A1、A2、A3成一条直线(即退化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全国高中联合数学竞赛第二试第二题是这样的:△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固定△ABC,而将△ADE 绕 A 点在平面上旋转,试证:不论△ADE 旋转到什么位置,线段 EC 上必存在点 M,使△BM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图形见本期 P40图7)这道题的解法可分成三类:1°平几证法;2°解几证法;3°复数证法.所运用的知识是紧扣中学现  相似文献   

11.
一、在几何上的应用如果在A点上放置质量m,我們表成:(A,m)。两个貭点(A,a)和(B,b)的重心C,是在綫段AB上且滿足“槓杆法則”——a与CA的乘积等于b与CB的乘积,即 a·CA=b·CB,或CA/CB=b/a.(1)这就是說:两个貭点的重心到这两点的距离与这两貭点的貭量成反比。“点C是貭点(A,a)和(B,b)的重心”我們表成 Z[(A,a),(B,b)]≡C,  相似文献   

12.
过抛物线上任意三点 A1 ,A2 ,A3 ,分别作切线 ,三条切线围成一个△ B1 B2 B3 叫做切线三角形 ,而△ A1 A2 A3 叫切点三角形 .同样过抛物线上任意四点 A1 ,A2 ,A3 ,A4,分别作切线 ,四条切线围成一个凸四边形叫切线四边形 ,同样 A1 A2 A3 A4叫切点四边形 .不难发现 ,过抛物线上任意五点作五条切线 ,它们相交成 10个点 ,已不能围成凸五边形 ,看来 n≥ 5时 ,切点 n边形已不再有切线 n边形了 .本文将研究切点 n( =3 ,4 )边形与此时切线 n边形的重心的性质 ,然后给出一个应用 .定理 1 如图 1,设 A1 与 A2 是抛物线 y2= 2 px上任意两点 ,…  相似文献   

13.
<正>多解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屡见不鲜.很多同学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经常会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以致于出现漏解.现列举几例与同学们分享.例1 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5,与点A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__.分析 (1)数轴是一条直线,它有正、负两个方向.问题中只是提到点B距离点A是3个单位长度,没有明确点B与点A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4.
1.真题呈现2020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文科第12题(即选择题压轴题)得分率较低,原题如下:题1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5,AD=3,AA1=4.过点A且与直线CD平行的平面α将长方体分成两部分,现同时将两个球分别放入这两部分几何体内,则在平面α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球的半径之和的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正n(n≥5)边形A1A2…An,过它的一个顶点A1连n-3条对角线,将这个正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本文给出有关这些三角形重心和垂心的两个性质. 性质1 设n-2个三角形的重心分别为W1,W2,…,Wn-2,则这n-2个点共圆.这个圆的圆心M在正多边形的外接圆过A1点的直径上,且圆心是直径的靠近A1点的一个三等分点. 图一和图二分别画出了n=8和n=9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点算法还是区间算法,能较好的估计‖B~(-1)A‖是十分有用的,然而按‖B~(-1)A‖≤‖B~(-1)‖‖A‖来估计又往往不能达到予期目的,为此本文应用[15]中关于区间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对区间矩阵B,A给出了一类满足‖B~(-1)A‖<1的条件及判别方法,将这些结果应用到区间线性方程组的诸分裂求解方法如Jacobi、Gauss-Seidel、SOR及正则分裂方法中,不仅改进了已有结果,而且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7.
1 结构的引领   师:(呈现两个问题)(1)某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2个,由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有y个,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   (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一半,…,问剪去x次后剩下绳子的长度是y米,那么y与x的关系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8.
学完有理数,我在家里复习,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数轴上三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1、-1,那么 |a+1 |表示( )A. A、B两点距离;B. A、C两点距离;C. 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D. 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从“距离”去试验: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可依然想不出,翻开答案,正确答案为B,我百思不得其解,点A与点B的关系如何扯上了点C?无奈下,我勇敢地给老师打了电话. 老师只说了一句话:“用数轴上两个具体点的距离去试试.”我开始仔细地考虑“两个具体点”,可以从 5个角度考虑:(1)两个正数(2)两个负数(3)一正一负(4)零与正数(5)零与负数…  相似文献   

19.
五立体几何     
1.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这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已知a、b为两异面直线,由直线a上两点A、B分别引直线b的垂线,垂足为A_1、B_1,已知AB=2,A_1B_1=1;求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 3.已知三条射线SA、SB、SC所成的∠ASC=∠BSC=30°,∠ASB=45°;求平面ASC与平面BS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4.巳知A、B、 C、D四个点在平面a和平面β之外,A、B、C、D在平面a上的射影是A~1、B~1、c~1、D~1,且这四点在一直线上 A、B、C、D在平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 0 4年中考数学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如下 :数学课上 ,老师出示图 1和下面框中的条件 .如图 1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0为坐标原点 ,A点坐标(1 ,0 ) ,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 ,AB =OA ,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 ,分别交二次函数y=x2 的图象于点C和D .直线OC交BD于点M ,直线CD交y轴于点H .记点C、D的横坐标分别为xC、xD,点H的纵坐标为yH.图 1同学发现两个结论 :①S△CMD∶S梯形ABMC=2∶3②数值相等关系 :xC·xD=- yH.(1 )请你验证结论①和②成立 ;(2 )请你研究 :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A点坐标为 (1 ,0 )”改为“A点坐标为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