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夹逼法"就是指a≤m≤b型的不等式,由a、b的取值从而定出M符合条件的解,"夹逼法"广泛地应用于数论,三角函数、复数,线性规划及数列等知识领域.巧妙地应用"夹逼法"  相似文献   

2.
“夹逼”原理:若a≤b,同时a≥b,那么a=b (a,b∈R).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对于正弦函数y= sinx,余弦函数y=cosx,有|sinx|≤1,|cosx|≤1,(x∈R).因此称正、余弦函数具有有界性.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夹逼”思想来处理三角函数中的一些非常规问题,往往能有  相似文献   

3.
“夹逼”原理:若α≤b,同时α≥b,那么α=b(α,b∈R).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常遇到要应用“夹逼法”才能完成的题目.所谓“夹逼法”是指:当A≤B≤A时,可推出A=B;或者当A≤C≤B且C∈Z,可得到C的整数值;  相似文献   

5.
所谓夹逼法,就是将问题的解限制在某一数值范围内,然后根据题意逐步缩小取值范围,从而使问题获解的一种方法.灵活运用夹逼法,可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在初中数学中,如对√2的估算,高中数学求极限的“夹逼法”,函数中的“二分法”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以下就是夹逼法在函数方面应用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6.
从相关习题出发,借助夹逼定理可证明:lim n→∞(b1a^n1+b2a^n2+…+bma6n m)1/n=max{a1,a2,…,am};设函数φ(x),f(x)在[a,b]上都是正连续函数,则有lim n→∞{∫^b aφ(x)[f(x)]^n dx}^1/n=max a≤x≤b{f(x)}  相似文献   

7.
反思"定比分点法"的一个流行误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增儒 《数学通报》2005,44(7):44-47
拓展“定比分点”的功能,用来处理一类不等关系(特别是连不等式a≤b≤c)问题,在中学数学界俗称“定比分点法”.比如,课本例题中的真分数不等式;b〉a〉0,m〉0推出a/b〈a+m/b+m.  相似文献   

8.
“若a≤x≤a,则x=a”.这就是不等式的“两边夹”性质.据此,我们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先根据题意建立起若干不等关系,然后运用“两边夹”法则来确定某些参数的值.从而实现由不等向相等、由变量向常量、由运动变化状态向静止状的转化.这是在不等中寻找相等,运动中寻找静止的重要途径.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一法则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旨在探索解题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果夹出来     
在解题中 ,如果能分别求出所求量x的上限b与下限a ,得到上限为a、下限为b的夹子a≤x≤b ,在a ,b确定的范围内讨论 ,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举例谈谈这种方法的三种常见应用模式及一些构造“夹子”的常用方法 ,供读者参考 .一、一次夹 ,枚举验证———如果满足某种条件的x有无数个 ,我们可以先求出x的可能范围a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数学课本中 ,介绍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上往往是局限于能判断给定命题中条件的充分性或必要性 .但笔者认为学习充要条件的概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有许多题目本身并未出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字样 ,但在解题思考中 ,自觉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却成为加深理解 ,避免误入歧途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解题思考中经常会因忽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从而导致错解 .例 1 已知 :2≤ a +b≤ 4 ,1≤ a- b≤2 ,求 4 a - 2 b的范围 .错解由题设条件 2≤ a +b≤ 4 (1)    1≤ a - b≤ 2 (2 …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吉林省预赛最后一题:正数a.b,c满足2a+4b+7c≤2abc,求a+b+c的最小值. 正如文[1]所言,此题的难度非常大.笔者也有同感.所谓“难度非常大”可以理解为这个不等式证明的“技巧性相当的大、灵感要求也相当的高”.这就是不等式的特点,特别是数学竞赛的不等式试题.  相似文献   

12.
问题 原命题p:“若√a>√b,则a>b”.写出命题p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 这是一道测试题,测试的结果是,年级400名左右的学生几乎都得出如下答案. 逆命题:“若a>b,则√a>√b”. 否命题:“若√a≤√b,则a≤b”. 逆否命题:“若a≤b,则√a≤√b”.教师也大都认同以上答案.参考答案也是如此.然而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b都是正数,求证:2/1/a 1/b≤ab~(1/2)≤a b/2 ≤a2 b2/2~(1/2).此不等式“串”说明了关于两个正数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和平方平均数的大小关系,证明并不困难,若能记住它对我们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廖冬云 《数学通讯》2003,(18):13-13
教材中某些含有乘积之和或者乘方之和的不等式 ,可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的结构特征构造向量证明 ,下面试举几例 ,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例 1 如果a ,b∈R ,求证 :a2 +b2 ≥ 2ab(当且仅当a =b时取“ =”号 ) .证明 构造向量 p =(a ,b) ,q =(b ,a)由 p·q≤ |p||q|有2ab≤a2 +b2 .当且仅当 p ,q同向时 ,取“ =”号 .注意到 |p|=|q|,由 p ,q同向有p =q ,即 a =b .故当且仅当a =b时 ,取“ =”号 .例 2 求证 :a +b22 ≤ a2 +b22 .证明 构造向量p =12 ,12 ,q =(a ,b) ,由 ( p ,q) 2 ≤ |p|2 |q|2 ,有  a +b22 ≤a2 +b22 .例 3 已知a …  相似文献   

15.
<正>题目三个正数a,b,c满足a≤b+c≤2a,b≤a+c≤2b,则b/a的范围是___.解法一∵三个正数a,b,c满足a≤b+c≤2a,b≤a+c≤2b,∴两个不等式同时除以a得  相似文献   

16.
原命题:若a>6,则 (?)a >(?)b . 显然原命题为假. 逆否命题:若(?)a≯(?)b,则a≯b. 因为:“不大于”就是“小于等于”,所以这个逆否命题可变形为:若(?)a≤(?)b,则a≤b,内容正确,即逆否命题为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弃尾检验法,主要是:证明质数p(p≠2,5)均可使用弃尾检验法;给出弃尾检验法进行的一般程序。§1.预备知识定理1.a是任意整数,b是任意非零整数,则有唯一的整数对q,r,使得 a=qb r,0≤r<∣b∣证明:①整数对a,r的存在性。先设b>0,此时∣b∣=b 下面的两端均无终点的序列均匀地“布满”整个数轴, …,-3b,-2b,-b,0,b,2b,3b,…。对于a,必有qb,使得qb≤a<(q 1)b,记r=a-qb,则0≤r相似文献   

18.
由连续单调函数的几何意义直观地得出一个不等式,即若设函数f(x)在[0,b]上连续且单调递减,则有b∫0^af(x)dx≥a∫0^bf(x)dx(0≤a≤b).通过构造辅助函数给出其数学证明,并对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定理若0相似文献   

20.
Lehmer问题的两个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宁  张文鹏 《数学学报》2006,49(1):95-104
设素数P>2,整数C与P互素.对任意整数1≤a≤P-1,存在惟一的整数 1≤b≤P-1满足ab≡c mod P.Lehmer建议我们研究a与b的奇偶性不同的情形.本文给出了这一问题的两个推广,并获得了两个有趣的混合均值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