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實驗儀器不完備的條件下,我想出了簡易的方法測定空氣的重量,現在把這個實驗方法介紹一下。(一) 準備階段在上課前我用水蒸氣排出空氣的方法,先把一個容積為1.25升的平底燒瓶做成了真空瓶龀傻姆椒ㄊ沁@樣:在瓶內裝少量的水,瓶口用單孔橡皮塞塞緊,塞孔插一玻璃管,玻璃管的上端套一薄的橡皮管。這樣裝置好了以後用酒精燈加熱,當瓶內的水沸騰把原有的空氣完全排出以後,用夾子夾緊橡皮管,拿開酒精燈,待瓶內水蒸氣完全凝結時,這就是一個相當好  相似文献   

2.
基留斯金編的七年級化學課本中第12頁里寫道:“如果在有灰尘的房間里通過窄孔放入一束日光,就可以在光路中看到灰尘的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運動論是這樣解釋這個現象的:組成空氣的不可見的氣體分子,不規則地運動着並從各方面碰撞灰尘。” 對灰尘運動的這個解釋是不正確的。當然,同其他任何物體一樣,灰尘在空氣中受到各方面來的很多空氣分子的打击,但是像灰塵那樣用肉眼就可以看出的比分子大得很多的物體,從各方面來的分子打擊的總衝量,或者等於零,或者是小到不會給它以明顯的作用。由分子的布朗運動的打擊能引起運動的,只有非常小的微粒。在這種微粒的微小表面上的打擊数是很小的,因此這些打擊在一定時刻的总衝量不致為零,其量值對這樣小的微  相似文献   

3.
在解答物理學課本或習題集裏的習題時,不需要把習題的全文抄錄在黑板上或練習本裏,而應當用規定的字母符號把習題簡短地寫下來。採用什么形式來簡寫物理習題呢?這是根據從這種寫法來回想習題原有的內容和它所涵的物理現象時是否方便來决定的。簡寫的形式應當使学生便於運用基本的合於邏輯的思維方法,也就是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在教學法文獻里都建議把物理習題裏的條件簡寫下來。茲那敏斯基教授在他所著的‘中學物理教學法’(1947年)一書中建議,在誦讀了習題里的條件,查明了學生是否了解所有這些條件,並為着揭露習題內容的物理本質而對這內  相似文献   

4.
陳同新許南明合编初中物理課本上册,第157頁關於四氣缸內燃機的爆發次序寫道: ‘……第一個氣缸如果在爆發,那么第二個就在排氣,第三个就在吸氣,第四個就在壓缩。再  相似文献   

5.
方愈 《物理》1954,(10)
在講述“大氣壓随地方的高度而不同”這一課時,學生常會聯想到:樓上與樓下的高度有了不同,大氣壓也應該有改變;可是在水銀氣壓計與無液氣壓計上却看不出明顯的改變。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們設計並自製了“水氣壓計”這個簡單的儀器,同時我們又利用它測量校旁小山的高度。最初我們用一個平底燒瓶,注入少量的水(含有紅或藍色的墨水),用橡皮塞把燒瓶口塞緊,取細長玻管穿過皮塞並使管口插入水中。自玻管吹入少量空氣,使水柱能因瓶內氣壓增加升至燒瓶口上,以刻度尺附於玻管上,其裝  相似文献   

6.
《物理》1954,(10)
高中物理學中有一部分氣體導電的教材。氣體電離的知識是學習氣體導電的關鍵,也是學習各種射綫的基礎。講氣體電離時,首先要碰到兩個學生最容易懷疑的問題:1.在大氣壓力下和兩極間電勢差相當大時的放電現象,究竟是怎樣呢?2.在稀薄氣體中的放電現象又是怎樣的呢?這兩個問題,除了依靠教師透徹的講解而外,配合演示實驗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學校並沒有高壓實驗設備,也沒有各種程度的稀薄氣體放電管,但是我們為了教好課,為了幫助學生容易理解,我們經過多次的研究,利用現有設備創製了氣體放電實驗裝置。我們願意把它介紹出来供物理教師們參考,並希予  相似文献   

7.
克重和達因     
在現用高一物理課本第31節中寫道:“在地球上每一個地方,1克重和達因相當的數值,就等於那個地方用每秒每秒厘米做單位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在兩極1克重=983達因,在赤道1克重=978達因,在北京1克重=980達因,平均起來差不多是1克重=980達因,1千克重=980000達因”。照這樣說來,作為力或重量的單位的克重,其大小是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的,而1克質量的物體,其重量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是1克重,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物理学中重量或力的單位是必须有確定意義的。在同一本書第29節里也說道:“現  相似文献   

8.
今年高二將使用新編的物理課本,在这里謹提出一个按課时分配教材的初步意見,供同志們考慮教学進度的参考。在下面的每一課时中,第一段寫的是这一課时的主題和在課堂上巩固教材用的習題,第二段寫的是課外作業的內容。  相似文献   

9.
談談日光燈     
有些讀者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日光燈下揮動手指會感覺到有閃爍的印象。也許有人會這樣地回答:這是由於交流電的緣故,交流電電壓不是不斷在變化嗎?但是為什麽在普通燈光下沒有這種現象,而只有在日光燈下才有這種現象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它說明了日光燈和普通電燈發光的機構的不同。普通用的電燈叫做白熾燈,它的作用是將燈絲燒得很熱,因高温而發出輻射。電流通過钨絲,電能就轉變成熱能,使鎢絲温度昇高。燈泡中是抽成真空的,熱的絕緣很好,熱的傳導和對流都很小,所以繼續不斷產生的熱都以輻射的方式發散到四周空間,也就是發生光了。  相似文献   

10.
學習本報今年八月號所載北京地質學院蘇聯?铱ㄈ欠蚰峥路颉P於領導學生進行物理數學和技術課程習题課方法的報告’一文,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蘇聯先進的教學形式開始有一比較全面的了解,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教學形式的性質和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對於‘習題課’的目的,進行‘習题課’的方式以及在‘習題課’中應該貫穿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甚麽?開始有一正確的認識。现在把我自己學習這個文件後的一些體會和對於做好‘習題課’這一項教學工作的意見寫出來,希望讀者批評與  相似文献   

11.
同今年通報7月号發表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材的課時分配計劃”一样,在这裹關於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材的課時分配的意見,也採用如下的寫法:在每一課時中,第一段所寫的是这一课時的主题和在課堂上鞏固教材用的習题,第二段所寫的是課外作业的內容。第五章物体的相互作用(6小時) 第一课: 牛頓第三定律(第60節和第61節)。第60節的習題1。閱讀課本第60節和第61節。第60節的習题2、3。第二課: 解習題:第61節的習题4、7、8。第61節的習题5、6。  相似文献   

12.
一点意见     
高中物理第二册氣體的性質一章中的等壓線和等容線說明問題是不够明顯的。等温線是温度不变時壓强与體積關係的圖示,教科書中的圖95很明顯的說明了這個問題。但教科書中的圖97原應說明在压强不变時體積与湿度的關係的,而現在圖97卻只表示出在P不变的条件下,V在变化,但V是怎樣會發生變化的卻沒有表示出來。我們知道,一定質量氣體,當壓强不变時,體積随着溫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如果改用體積和温度的坐标系來作图,就可以明白表示出這一點。福里斯的普通物理中就是這样來表示的(中譯本第一卷图107)。  相似文献   

13.
我校教師為了交流教學經驗,决定進行觀摩教學。現將我這次進行觀摩教學的備課情况、教學過程及體會等,總結於後,請同志們予以指正。一、教材陳、許合編初中物理學上册第7章‘物體的熱膨脹’第70節‘氣體的熱膨脹’、第71節‘液體的熱膨脹’及第72節‘固體的熱膨脹’。同書下册第10章‘電磁感應’第76節‘感生電流’及第77節‘感生電流的方向’。二、備課 (一) 鑽研課文——在鑽研課文時,不但要對教材內容徹底了解,而且要掌握教材的精神實質,找出新舊教材間有何聯系及每章每節  相似文献   

14.
在電学緒論的備課當中,由於自己對俄國学者們的工作成就知道得太少,因而感到了一定的困難,我認識到這會使貫澈教學上的政治思想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補救這種缺陷,我曾參閱了某些材料。這些材料雖然不需要全部放在教授的内容中,但是對於一個物理教師來說,充分掌握這些材料却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我把自己的閱讀筆記摘錄一部份,供給和我有同樣困難的同志們參考,我想這對手邊缺乏材料的同志們可能會有些幫助。因為我閱讀的書籍有限(書名列於文末),而且這些書籍又多不是宨T論述俄國科學家的成就的,所以寫在下面的材料並不是完整的。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手中有充分材料的同志們今後多加補充,互相供應,充實我們的教學內  相似文献   

15.
我們繼續着本通報54年7月號和8月號所發表的初中三年級上學期物理課教材分配計劃,现在再把初中三年級下学期物理課的教材分配計劃编寫出来,供同志們參考。 這學期的教学時數是34小時,擬分配如下: 第一課 電流的磁場(第50節) 第二課 螺線管的性質和電磁鐵(第51、52节) 第三課 電鈴和电报原理(第53、54節) 第四課 簡单的電報裝置和電话(第54、56節) 第五課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运動(第66、67節) 第六課 電動機(第58节) 第七課 學生實驗:安裝電動機模型,並實驗它的動作(第59節)  相似文献   

16.
‘物質的結構——分子論’這一課題是初中物理教學中較抽象的課題之一。理論與實際告訴我們,如果講解‘分子論’時,只是從理論上去抽象的解釋,或把結論教條式地硬灌給學生,那学生就會感到抽象而難接受。相反的,如果能多從觀察,實驗和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現象出發,盡量採取啟發談話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推理力,引導學生從鮮明的形象中和恰當的比喻中建立分子的概念,使學生對物質结構的學說有一初步的認識,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來解釋一些以前講過的簡单热現象,這樣学生就不會再感到枯燥而難理解了。因此,教師在講授這課時,必須認真備課,選择生動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中学物理課本和各种物理复习資料或习题集中,常出現一些求极值的課題。在这些問題的教学和作业中,同学們大都感到有些辣手,习題中的那些“最大”、“最小”等等詞儿,常常給同学們带来許多困难与麻煩。这在过去高等学校的普通物理的教学中也曾出現过类似的現象。其实,极值課題的解决,只要我們能熟悉和熟练地运用某些有关的数学知識(当然,深刻地了解物理学的各种原理还是头等重要的),多作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通報1954年8月號和9月號上我們介绍了八個初中二年級上學期學生物理實驗的一些經驗,现在繼續介紹關於初中二年級下學期的兩個学生物理實驗的經驗,供同志們参考,並請指正。實驗9(課本第146頁) [說明]:通過這个實驗,使學生具體地體會到能量的轉換和能量守恒定律。本實驗的主旨就是為了說明熱水所失去的熱量慼恰好等於冷水、量热器及空氣等物質所吸收的熱量。不過这里对量热器和空氣所吸收的熱量並未計算,故仅將冷水所吸收与熱水所放出的熱量比較而已。当實驗結束後應結合課本所提出的討論問題,向学生說明冷水所吸收的熱量為什麼少於熱水放出的熱量,即結合實驗裝置指出兩項熱量差别之原因。例如,以黃銅製作的量熱器其質量一般約為80克,如使其升高20℃则需熱  相似文献   

19.
在液體導電和法拉第定律的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基本電荷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現用教科書,和現在許多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所用的講叙法拉弟第二定律的方法,是有着重大的缺點的。這些缺點如下。 1.我們知道,在中學化學課程中已經多年沒有化學當量這一概念了。但是在物理教科書中叙述法拉弟第二定律中,沒有任何事先解釋  相似文献   

20.
流體力學 第二十一課 課題:液體的壓縮性,在液體和氣體裏壓强的傳遞,水壓機。教材內容: 1.作演示實驗,說明液體很難被壓縮。舉出實際數字說明液體受到很大的壓强時,體積僅發生微小的改變。 2.就實例說明在液體和氣體裏壓强傳遞的情形,總結出帕斯卡定律。說明流體傳遞壓强和固體傳遞壓强情形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