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模糊逻辑系统用模糊集合描述模糊信息、用模糊集合转换处理模糊信息.阐述支撑模糊集合转换的模糊逻辑为什么是伪逻辑的原因.指出定义在论域一个空间上的模糊集合,因为破坏了集合中元素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模糊集合描述的模糊信息不能用数学计算通过模糊集合转换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模糊信息定义在论域与状态空间两个空间上,其正确表达方式是满足"归一化"条件的隶属度向量;处理的正确途径是,研究基于状态转移矩阵的隶属度转换;支撑隶属度转换的是近似推理逻辑,目的是使构建的隶属度转换模型是当前条件下人们可能构建的"最优"近似模型. 相似文献
2.
水质评价在算法层面上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实现指标隶属度到目标隶属度转换确定目标水体的污染等级;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是,如何界定隶属度转换不是简单的线性转换以及如何解决隶属度转换的非线性计算.为此,通过计算由隶属度向量表征的分类信息的信息熵、确定指标对水体分类所做贡献的大小;借助区分权概念揭示指标隶属度中包含对目标水体分类的冗余值.以"冗余"为切入点,建立以冗余定理、非线性转换等定理推论为基本内容的冗余理论.用冗余理论界定隶属度转换的非线性,建立基于区分权滤波的去余算法实现隶属度转换.所建模型在指标隶属度只取"0或1"两个数值时,将退化为通常的"加权平均"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集合描述模糊信息无效的原因是,把原本是论域与状态空间上二元函数的模糊隶属函数看成是论域上的一元函数,用模糊集合描述的模糊信息,不能支持模糊集合转换;使得通过模糊集合转换处理模糊信息的模糊数学,不得不借用不是数学计算、无缘数学模型的"取大取小"实现模糊集合转换;结果是背离数学计算的模糊数学,不能为处理模糊信息提供算法支持,导致大量需要处理的模糊信息滞留至今.还原模糊信息是高维状态空间上分类数据的真实面目,把处理模糊信息明确为由指标隶属度确定目标隶属度的隶属度转换,是模糊数学回归数学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很多,多数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本文运用模糊逻辑的思想,构造了一种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其计算量较其它方法大大减小,且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凝汽器状态评价指标是具有不同量纲的特征参数,为避免对具有不同量纲的特征空间实施无量纲化变换造成的信息失真,隶属度转换模式成为凝汽器状态评价的基本模式.由于特征参数状态渐变连续,所以表征参数状态的指标隶属度是模糊隶属度.模糊隶属度表征模糊状态,模糊隶属度转换实现模糊状态转换.用冗余理论界定模糊隶属度转换的非线性,用非线性去冗算法实现模糊隶属度转换并建立凝汽器状态评价的非线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判在不能界定隶属度转换是线性转换条件下,硬性用加权平均线性模型实现隶属度转换.通过揭示指标隶属度中通常包含确定目标隶属度不起作用的非线性冗余值,建立区分权滤波的冗余理论,用冗余理论界定隶属度转换不是线性转换,并构建近似推理逻辑支撑的隶属度转换模型.阐述所建模型为什么是当前条件下人们能构建的最优近似模型.当指标隶属度只取1或0两个值时模型将退化成模糊综合评判的\"加权平均\"模型.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建立各种可换和非可换模糊逻辑的公共基础(蕴涵片段),提出了一个新的蕴涵逻辑,称为模糊BIK+-逻辑。证明了这一新的蕴涵逻辑的可靠性和弱完备性定理,同时讨论了模糊BIK+-逻辑与各种模糊逻辑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它们配套的代数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煤矿瓦斯风险评估中因风险状态渐变连续,所以单风险隶属度是可取[0,1]区间上一切实数,可表征"部分属于"模糊状态的模糊隶属度.因此由单风险隶属度确定多风险隶属度实现的是模糊状态转换,所以支撑隶属度转换的不是二值逻辑而是多值逻辑.在多值逻辑研究中,基于"取大取小"推理的模糊逻辑不是数学逻辑,"加权平均"的模糊综合评判是"假设"不是推理.所以处理模糊信息的多值逻辑尚需深入研究.指出隶属度转换不是线性转换的原因是,单风险模糊隶属度中可能包含对确定多风险隶属度不起作用的非线性冗余值.通过确定冗余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冗余理论,用冗余理论界定模糊隶属度转换不是线性转换,并推导去冗算法实现隶属度转换.由此建立处理模糊信息的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12.
13.
首先建立了非可换R_0t-模,以此为语义背景将模糊逻辑形式系统L~*拓广到非可换情形,提出了新的模糊逻辑形式系统PL~*,证明了系统PL~*的可靠性定理.其次,引入PL~*-代数及其滤子概念,得到PL~*-代数的正规素滤子定理,借此证明了PL~*系统的完备性.最后说明了PR_0t-模及PL~*系统可能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some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adaptive abilities and compare with them. Crossover and mutation operators of genetic algorithms are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adaptive abilities. All together four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are suggested: one uses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mproved in this paper and others employ several heuristics used in conventional studies. These algorithms can regulate the rates of crossover and mutation operators during their search process. All the algorithms are tested and analyzed in numerical examples. Finally, a best genetic algorithm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Disturbing Fuzzy Propositional Logic and its Opera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n Liu 《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2006,5(2):163-175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disturbing fuzzy propositional logic is introduced, and the operators of disturbing fuzzy propositions
is defined. Then the 1-dimensional truth value of fuzzy logic operators is extended to be two-dimensional operators, which
include disturbing fuzzy negation operators, implication operators, “and” and “or” operators and continuous operator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logic operators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6.
Cancelled the first axiom L1) or the third axiom L3) of the classical formal logic system we established two kinds of quasi-formal deductive system, LG-Rand LG, respectively. In LG-R we proved that neither the deduction theorem nor the hypothetical syllogism (HS) rule held but a deduction theorem and an HS rule are obtained in a weak sense. We also proved that both the deduction theorem and the hypothetical syllogism(HS) rule hold in LG.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不是线性可加,AHP用矩阵乘法实现多路径序转换值得商榷.自隶属度从只取"1或0"两个值扩展到可取[0,1]区间上一切实数,可表征界于"是"与"不是"之间所有可能"部分是"模糊状态时起,对二值逻辑的研究已拓展到研究近似推理的模糊逻辑.这是逻辑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的是在隶属度转换过程中,通过对人类近似推理本领进行规范,使得到的目标值是"真值"在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近似.模糊逻辑的量化方法是数值计算;推理依据是区分权滤波的冗余理论;实质性计算是由冗余理论导出的、实现隶属度转换的非线性去冗算法;所建的隶属度转换模型也是不同测量条件下高维状态空间上测量结果的非线性可加模型.将一维测量数据映射到高维状态空间上表为隶属度向量,可借助隶属度转换模型解决AHP多路径序转换的非线性计算. 相似文献
18.
19.
模糊集的取大取小算法的不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松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11):209-212
许多作者对模糊综合评判的取大取小算法的不合理性给予充分重视,并提出许多改进方法,从模糊命题逻辑人手,指出这些不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