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金融集聚、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理论表明在市场化进程的作用下,金融集聚通过价格竞争效应与交易成本效应,降低了企业创新的融资成本,激励了创新行为的发生.实证发现,金融集聚、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应,且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弱于市场化进程;考虑金融集聚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相后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影响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为0.715,由市场化进程引起的间接效应为0.517,总效应为1.232.考虑区域异质性,三种效应在沿海地区表现突出,高于全国水平;内陆地区则低于全国水平.同时,以市场化进程为门槛变量考察金融集聚影响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当市场化进程低于临界值-0.724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0.147;当市场化进程高于临界值-0.724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0.537,这说明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依赖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本文选取2011-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DM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行为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金融集聚区位熵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位熵和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辐射以及外溢作用比较弱.金融效率、政府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则恰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发挥,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之间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省内金融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688-703
农村金融发展对于降低农民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消费至关重要,而农村金融聚集又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跨期消费选择理论,在对农村金融聚集对农民消费影响机制的梳理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基于2006~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聚集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且存在非对称的"门槛效应",当收入水平超过门槛值后,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分区域研究则显示,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东部和东北地区门槛特征不显著;分位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的分位数,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村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非对称的,农村金融集聚对低消费群体和高消费群体影响更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何提高农村金融对低收入者的普惠性和对相对高收入者的易得性仍是解决农村消费乏力、缓解农民生产和生活消费流动性约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FDI对经济增长是否总是起到正面推进作用?进一步,该作用的发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这是我国当前修订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前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使用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我国1992-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金融发展门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一般认为的FDI总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观点不同,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而且是双重门槛: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低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会有抑制作用;在高低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增长会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高于高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回落;金融发展双重门槛的存在使得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呈现倒U型。论文最后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实行差异性政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增长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运用中国1990-2005年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非中性技术进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各省区乡镇企业增长的规模报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因素。主要得出结论如下: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产出弹性不断接近甚至有超过劳动产出弹性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资本深化"过程;整个规模报酬略大于1,这表明适当扩大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而整体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增,技术进步率则逐年下降。在这些实证工作的基础上,论文还得出一些政策建议,希冀能够对实现我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运用世界73个经济体2000~2008年度数据,结合动态门限和两阶段DEA模型,将制度质量和金融效率指标作为金融规模发展对经济体OFDI影响的门槛,探究制度和金融发展对不同经济体对外投资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1)制度改善可以促进经济体对外投资水平,但对不同经济体影响不同。发达经济体制度质量与OFDI显著正相关,发展中经济体则相反。(2)金融规模发展对不同经济体OFDI影响机理不同。随着制度质量的改善,信贷规模主要显著促进发展中经济体OFDI,股市规模主要显著促进发达经济体OFDI。(3)金融效率的改进有助于提升金融规模发展对OFDI的促进影响。经济体在完善本国制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国内金融效率的提升,以便更大程度促进对外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威廉姆森假说分别构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利用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不考虑非线性影响时,产业协同集聚均值与广西经济增长负相关,即均值水平下的产业协同集聚抑制了广西经济增长;考虑非线性影响后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关系,即产业协同集聚最初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但超过一定阈值后会抑制广西经济增长,从而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在广西产业协同集聚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利用上述非线性关系构建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广西产业协同集聚作用于经济增长时存在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变化而变化的单一门槛效应,相对于跨越门槛值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越过门槛值0.5867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抑制力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包括政府研发补贴的创新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评估政策绩效。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技术进步变量,进而测度出区域创新政策。在此基础上,基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依据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的影响及其绩效。研究表明:创新政策具有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企业研发经费具有政府研发补贴门槛效应,中等研发补贴时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具有创新政策门槛效应,当创新政策水平较高时,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创新政策的综合绩效大于政府研发补贴;创新政策的弹性系数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1):162-174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态效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此背景,依据2005-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得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综合测度指数,并给出评价分析。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空间地理特征,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各省市的Moran's I指数来确定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把金融集聚分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密度四者的集聚,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来检验各区域中四个金融指标对生态效率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省市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金融集聚水平从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降低;总体上,证券业集聚促进生态效率,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促进东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金融密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普惠金融在南疆的发展程度,使用2008-2017年面板数据测算出南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通过测算泰尔指数反映出南疆各地州的城乡差距,最后建立门槛面板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普惠金融对南疆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表现出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水平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倒"U"型,即城乡收入差距受普惠金融的影响表现出先显著扩大,再缓慢扩大,最后明显缩小的关系.为了促使普惠金融在南疆得到更好的推广,基于金融环境和金融机构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助力降低普惠金融在南疆地区的门槛,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主要由科技投入和产出决定.选取2012-2015年的主要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建立C~2R-BC~2静态效率评价模型和Malmquist动态效率评价模型进行效率分析.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给出相关建议:提高中部六省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应培育科技创新的思想意识;创造适宜的科技创新环境;引进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队伍;加大科技资本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耿申  乔晗 《运筹与管理》2022,31(10):169-175
为测度环境治理政策波动对产出、减排、要素配置、消费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将异质性消费偏好、产出差异性、环境效用和环境损失函数引入E-DSGE模型。政策强度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排污税和消费税政策效果较强,环境控制和治污支出冲击效果较弱。政策效应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政策效应最优,能实现增产和减排双重目标,促进要素配置和居民消费、产出与消费结构改进;排污税和政府治污支出政策次优,能实现增产和减排的双赢目标,促进要素供给和产出结构清洁化,不利于消费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环境控制与消费税政策效果最差,以牺牲产出实现减排,不利于要素配置,产出与消费结构改进效果较弱,消费税会抑制居民消费,但消费税政策效果随环境友好型家庭比例提升而加强。  相似文献   

14.
数字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分析两方面探讨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传导路径.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依托于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的数字金融存在网络效应特征,进一步地设定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数字金融和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从异质性分析看,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模式下的有益补充,其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金融监管较强地区、银行部门发展水平较弱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财务费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三类渠道是释放数字金融创新红利的重要机制,探索了传导机制新视角.最后,采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金融的激励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从环境绩效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文章的研究推动了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因以及数字金融赋能技术创新的效应、机制等的理...  相似文献   

15.
采集2001-2011年中国省际煤炭行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使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分别测度了安全规制约束下各地区煤炭行业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后者进一步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行业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提高;施加安全规制后,煤炭行业效率恶化的程度有所改善,但技术进步的速度受到抑制,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省际差异主要来自效率变化的差异,技术进步则存在趋同现象.研究为促进煤炭行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际生产活动中,投入带来的产出效应往往不是"立竿见影",一般具有时间延迟特征.考虑各种投入和产出对于整个生产活动的贡献大小不同,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投入产出进行权重设计,建立滞后灰色DEA模型.对36个江苏省高校创业教育服务效率进行实证测算,发现创业教育服务效率整体偏低且差异明显.结合定性分析,剖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分析智慧旅游城市中旅游业效率问题,基于DEA-Malmquist方法选取我国16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1-2015年的旅游业面板数据,对智慧旅游城市旅游业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效率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表现不稳定,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肯定了政策规划的积极作用.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呈现无效率,提出技术进步仍是智慧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曾俊 《经济数学》2020,37(3):139-145
稳外贸是中国“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和企业出口波动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利用2000-2013年样本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文同),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三个方面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地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对降低企业出口波动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且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带来的效应最大;地区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属区域、企业所属行业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地区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值法和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省际金融要素扭曲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考察金融要素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金融要素扭曲具有创新故率抑制效应,但金融危机冲击会弱化其负向影响致果;分区域而言,金融要素担曲在中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机制检验结果发现,企业R&D投入挤占故应与寻租激励故应是金融要素扭曲抑制区域创新故率的重要渠道;此外,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区域创新故率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政府干预程度与政府R&D资助力度的加大,能够强化金融要素扭曲的创新效率抑制故应.因此,全面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健全财政分权体制和政府行为内外部监管机制是降低金融要素担曲程度、优化创新环境,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