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β—苯胺基苯丙酮在铁电极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的华  卜宪章 《电化学》1998,4(1):37-41
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0.5mol/L H2SO4溶液中β-苯胺基苯丙酮,卤素离子在铁电极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以及Cl^-对PAP吸,脱附速度的影响,求得了吸,脱附速度常数ka,kd和吸附自由能参数f值。结果表明,当PAP发生化学吸附时,ka比kd约大2个数量级,吸附粒子间存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SAPO-34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技术,结合差热分析,对SAPO-34分子筛烧除模板剂及随后吸附-脱附水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模板剂烧除的强放热效应不会导致分子筛骨架结构的破坏,活化后的分子筛中吸附-脱附水,其X射线衍射强度可逆地减弱与恢复.高温(800℃)长时间焙烧及水蒸气处理考察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800℃条件下连续焙烧300h,SAPO-34的结晶度仍大于80%,但同温度下长时间水热处理将导致SAPO-34向无定形转变,并伴有硅原子向晶体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3.
根据O2+C-Ni(100)表面反应的推广LEPS势能面,并用QCT方法研究了该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给出了分子化学吸附和解离原子化学吸附及CO脱附反应的分子动态特征,以及态-态过程的吸附几率.考察了各种能量形式对吸附、脱附几率的影响和各类吸附、脱附几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树脂吸附法处理对氨基苯酚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选用CHA-111吸附树脂对对氨基苯酚生产过程中的含酚废水进行了处理和回收,研究了树脂种类、吸附流速和脱附剂的类型、浓度、流速、温度等对CHA-111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回收对氨基苯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咪唑啉酰胺在含CO2溶液中的缓蚀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化学阻抗谱及极化测量,研究了在含CO2的NaCl溶液中咪唑啉酰胺(IM)对铁的缓蚀性能研究,并探讨了它在铁表面的吸脱附行为.结果表明,IM的缓蚀作用是由它对铁的负催化所控制.它在铁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电位正移到脱附电位以上是IM阳极脱附的主要原因,这时它使表面电容Cd显著增加,传递电阻Rt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罂粟碱的吸附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泳淮  张光润 《分析化学》1995,23(10):1137-1142
在NH3-NH4Cl底液中,罂粟碱在汞电极上有一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c=-1.44(vs.sat.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PAP浓度较小时,扫速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PAP的还原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技术,结合差热分析,对SAPO-34分子筛烧除模板剂及随后吸附-脱附水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模板剂烧除的强放热效应不会导致分子筛骨架结构的破坏,活化后的分了了筛中吸附-脱附水,其X射线衍射强度可逆地减弱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AB-8对甜菊甙的吸附性能,和溶液的pH值、洗脱剂的种类及流速对树脂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甜菊甙吸附量高,循环使用性能好且易于洗脱。  相似文献   

9.
应用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别研究了0.1 mol•L-1 HClO4中对硝基苯甲酸(PNBA)和0.1 mol•L-1 KClO4中吡啶(Py)在铂电极上的吸脱附. 结果表明在较高电位下(0.3~0.7 V vs. SCE) PNBA是通过其羧基脱质子后羧酸根的两个氧原子等位吸附在Pt电极表面, 而随着电位的负移, 除PNBA逐步脱附外, 还呈现出单个氧原子吸附的谱学特征. 光谱强度与电位的关系表明PNBA在铂电极表面吸脱附的中间电位约为0.2 V vs. SCE. 吡啶的吸附主要是通过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及脱氢后的α碳原子与Pt电极表面键合. 在较宽的电位区间(0.4~-0.4 V vs. SCE)吡啶的吸附方式和取向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应用XPS对MoO3/TiO2-Al2O3体系的MoO3在TiO2-Al2O3载体上的存在状态及其对H2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TiO2-Al2O3表面存在分散状态的不同,这导致了对H2S吸附性能的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吸附剂的0.15gMoO3/gTiO2-Al2O3时具有最大载硫量,且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载硫量也增加,达饱和对S/Mo原子比接近1,较好的氧化脱附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11.
8—氮杂腺嘌呤的极谱伏安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孔祥科 《分析化学》1998,26(4):401-403
以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8-氮杂腺嘌呤的极谱伏安行为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的极谱伏安行为,它产生了两个良好稳定的线性扫描伏0发峰,峰电位分别为-1.08V和-1.34V,实验表明,P1具有弱吸附性质,P2具有催化氢波性质,P1峰高和8-AA浓度在1×10^-8-8×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AB-8对甜菊甙的吸附性能,和溶液的HP值,洗脱剂的种类及流速对树脂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甜菊甙吸附量高,循环使用性能好且易于洗脱。  相似文献   

13.
起泡剂C12E8的表面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表面波技术测定起泡剂C12E8的表面流变学性质以及通过对三种吸附模型(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吸附-脱附是控制步骤和混合模型)的研究,揭示了C12E8溶液表面的吸附机理.认为在浓度小于cmc的范围内,C12E8分子的吸附和脱附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而表面吸附速率是由分子从本体溶液到次表面层的迁移所控制.利用扩散是吸附速率控制步骤模型和Frulnkin状态方程研究了扩散系数、松弛特征频率、极限膨胀模量随C12E8浓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与表面张力梯度修复机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孟冠华  欧承慧  陶冬民  刘宝河 《应用化学》2009,26(12):1450-1455
合成了一种L-酪氨酸修饰的螯合吸附树脂(AJS-02),并与超高交联树脂NDA-150作对比,研究了其 对Cu2+的吸附和脱附行为。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在AJS-02上的吸附量大于其在NDA-150上的吸附量。Cu2+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共同结果。吸附动力学符合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动态吸附-脱附实验表明,动态穿透吸附量和总吸附量分别为4.05×10-3和6.44×10-3 mol/L,使用5%HCl进行脱附,脱附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噻利洛尔的吸附伏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泳淮  李永明  陈小乐 《分析化学》1999,27(10):1136-1140
在NH3-NH4Cl底液中,噻利洛尔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电位Epc=-1.31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CEL浓度较小时,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CEL的还原所控制,吸附粒子为CEL中性分子,测得CEL在汞电极上的饱和肿附量为1.03×10^-10mol/L,每个CEL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1.57nm^3,CEL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流变学手段对聚苯胺溶液的凝胶化行为研究表明,在室温下,聚苯胺(PAn)/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有一转折浓度Cg(0.05g/mL),浓度高于此值时,浴液凝胶化速度急剧增大,凝胶速度还与溶剂,PAn分子量及溶液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溶液中不溶的PAn的存在会加速凝胶化过程。PAn/NMP凝胶的假塑性和触变性明显地反映出PAVNMP溶液的凝胶化是溶剂参与的PAn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动电解池与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温度和阴离子竞争吸附等因素对室温下Pt电极上COad的脱附机理与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溶液中有Cl-或硫酸根等离子时,室温下未观察到COad从电极表面脱附.但是当溶液相存在与COad的吸附能相当甚至比之更大的粒子如CO或CN-时,COad可以被取代而从电极表面脱附.红外光谱表明吸、脱附过程中CN-ad与COad的红外谱带强度存在反线性的关系,而且变温实验估算得到COad的脱附能垒小于40kJmol-1,该脱附能垒远比CO的吸附能(〉60kJmol-1)小.上述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室温下COad在Pt电极上的脱附不是热激发脱附.据此结果,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我们早先提出的吸附驱动的脱附机理的历程与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8.
和厚朴酚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顾朴酚在0.1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9.4)中,用线必 安法得到两个还原峰P1和P2。峰电位分别为EP1=-0.23V和EP2=-1.18V(vs,Ag/AgCl)。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实验表明,P1和P2均为不可逆波。P1和P2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和厚朴酚在汞电极上的吸附具有中性分子吸附的特征,吸附符合F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 观察了2-巯基吡啶在锌电极上单层吸附和脱附行为. SERS实验结果表明, 2-巯基吡啶分子主要通过巯基上的硫原子垂直吸附于锌表面. 原位SERS光谱电化学发现, 当外加电位达到-1.4 V vs. SCE时, 分子开始从表面脱附, 并伴随吸附构型变化, 在-1.6 V时发生完全脱附.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氧峰外,还有由于样品中的物相转变所生成的有晶格氧(O2-)参与脱附的脱氧峰.随着V-Ag中Ni含量的改变,脱氧峰的脱附活化能Ed值也发生变化,3#样品(V:Ag:Ni=1:1:0.75)的Ed值最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也最高.因此,样品的Ed值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之间存在着顺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