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周丹  王延梅 《化学进展》2006,18(7):987-994
快速、高效而灵敏的分离技术对于DNA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使用无胶筛分介质的毛细管电泳是最重要的DNA分离技术之一,通常使用无交联的高分子溶液作为无胶筛分介质。本文在介绍高分子溶液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DNA在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介质(缠结溶液和稀溶液)中的分离机理,主要包括Ogston筛分模型、各种修正的爬行模型、瞬态缠结偶合机理及其改进机理等。  相似文献   

2.
快速、高效而灵敏的分离技术对于DNA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使用无胶筛分介质的毛细管电泳是最重要的DNA分离技术之一,通常使用无交联的高分子溶液作为无胶筛分介质。本文在介绍高分子溶液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DNA在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介质(缠结溶液和稀溶液)中的分离机理,主要包括Ogston筛分模型、各种修正的爬行模型、瞬态缠结偶合机理及其改进机理等。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丹  王延梅 《高分子通报》2006,84(10):76-81
使用无胶筛分介质的毛细管电泳(包括毛细管阵列电泳和微芯片电泳)是最重要的DNA分离技术之一。在低粘度的无胶筛分介质中加入某种添加剂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克服填充困难和提高DNA分离性能的方法。本文就各种添加剂(如多羟基化合物、粘土、金纳米粒子、乳胶粒等)对提高无胶筛分介质中DNA的分离性能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的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以纤维素衍生物作为筛分介质的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的研究进展,包括筛分理论,筛分体系模式,以及它在DNA、蛋白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于毛细管电泳DNA分离的合成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前  许旭 《化学进展》2003,15(4):275-287
毛细管电泳的无胶筛分方法在DNA片段分离、DNA 测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已成功应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该法是在毛细管柱中充入一定浓度和组成的线性高分子溶液,利用其对样品组分电泳迁移时的阻滞作用,按分子量大小对DNA等生物大分子进行筛分分离分析.因此,聚合物筛分介质的类型、组成和性质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近年来,由于受到基因组计划的影响,出现了许多用于DNA片段分离和DNA测序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按照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分类,综述了作为筛分介质的各种合成聚合物及其应用效果,并简要介绍了有关的筛分理论和分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已建立的交缠聚合物溶液中DNA定量分离模型的影响因素,如DNA尺寸、电场强度、聚合物性质及聚合物质量浓度等进行了讨论,并就该模型对聚合物介质选择的指导性进行评价.实验证明,DNA链越长,电泳迁移的时间越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越利于长链DNA的分离;筛分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DNA分离时所需的迁移时间越长;快速分离要求使用较大的场强,而基于对大片段DNA的有效分离则应限制高场强的使用.该模型还可用于计算DNA分离的最佳聚合物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有利于DNA的筛分.以上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的结论一致,对DNA电泳分离模型的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实验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毛细管电泳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羟乙基纤维素混配无胶筛分介质分离较短的 p GEM7Zf(+) Hae DNA片段 (DNA长度为 1 8~ 675bp)。研究表明 ,在 1 %的羟乙基纤维素无胶筛分介质中 ,加入 2 %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显著提高 DNA片段的分辨率和分离效率。在混配无胶筛分介质中 ,聚乙烯吡咯烷酮有两种作用 ,一是动态涂渍 ,降低毛细管内壁对 DNA片段与 DNA荧光插入试剂的吸附 ,改善分离效率 ;二是两种不同长度、性质的线性高分子能形成更为致密的“缠绕网络”,有利于较短的 DNA片段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筛分介质,以100~1500 bp DNA ladder为分离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直流电场下毛细管电泳时DNA分离特性.论文考察了DNA迁移淌度及分离度随HEC溶液浓度和分子量、毛细管两端电场强度(E)、毛细管有效长度(le)及其内径形状、背景电解液(BGE)温度等因素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当筛分介质HEC浓度高于其阈值浓度c*时,HEC分子量越大,相邻DNA片段之间淌度差越大,HEC浓度越高,其迁移淌度越低;(2)对于相邻的DNA片段,le在一定范围内,其分离度随le增大而线性升高;(3)毛细管有效长度一定时,DNA淌度随毛细管侧面积与截面积之比R增大而升高,分离效率提高;(4)BGE温度升高,DNA在筛分介质中扩散效应增强,迁移淌度变大,相邻DNA片段间分离度减小.根据以上结论,在直流电场下毛细管电泳φ×174-Hirc II限制性酶切片段,并实现了其高分离度、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9.
聚环氧乙烷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分离宽分子量范围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中,以聚环氧乙烷为筛分介质,用硅烷化处理的毛细管柱(31.2 cm×75 μm有效长度21.0 cm)分离DL5000 DNA Marker(DNA长度为100~5000 bp),研究筛分介质浓度、缓冲液pH、分离电压和溴化乙锭浓度对分离双链DNA片段的影响,优化出分离100~5000 bp DNA片段的最佳条件。毛细管电泳的最佳条件为PEO浓度0.5%、缓冲液pH值8.0、电压12 kV、溴化乙锭浓度3.0 μg/mL。此条件下,对山梨醇脱氢酶基因(SDH)和乙烯受体基因(ETR1)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同时检测,分离、鉴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宋立国  陈洪  张乐  程介克 《色谱》1999,17(4):379-382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表明;适当稀释DNA样品溶液,采用流体力学进样或电动进样都不会较大地减低峰高,而DNA片段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和分离度还能有所提高。采用稀释样品的方法可提高DNA样品的使用效率。采用羟乙基纤维素无胶筛分介质分离了DNA片段。用激光诱导荧光(氩离子激光器,488nm)电荷耦合器件检测。用低浓度的筛分介质(0.4%)分离了分子质量较大的ADNA-HindⅢ全部8个片段(12bp~23130bP)。用高浓度的筛分介质(1.6%)分离分子质量较小的pBR322-HaeⅢ22个片段(18bp~587bp)。  相似文献   

11.
豚草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270A-HT型高效毛细管电泳仪,采用无胶筛分电泳,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筛分介质,对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了分离分析,显示了高效、快速、无污染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植物DNA片段多态性分析方面的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检测凋亡细胞DNA片段的方法.以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品为溶质,考察了分离条件(电压、进样时间、温度、聚合物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利用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对缺氧缺血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神经PC12细胞DNA片段进行了分析,并与流式细胞仪结果比较,研究缺氧缺血时胶质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中聚合物溶液筛分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靳艳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0,28(1):111-117
围绕着毛细管电泳中聚合物溶液筛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机理和分离介质、条件,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DNA测序、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含有金纳米粒子(GNPs)的筛分介质在毛细管电泳(CE)中对不同长度DNA片段的分离.以聚环氧乙烷(PEO)-金纳米粒子(GNPs)-TBE为CE筛分介质,用涂层的毛细管柱(37 cm×75 μm,有效长度27 cm)分离DNA Marker D和1 kbp DNA Ladder Marker标准DNA片段,考察了CE过程中各参数(如筛分介质质量浓度、分离电压、温度和筛分介质pH值)对不同长度DNA片段分离的影响.对比了新型筛分介质与不含GNPs的PEO-TBE筛分介质的分离效果,并将新型筛分介质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筛分介质中添加GNPs后能够改进CE的分离效果,且分离时间短.方法较适于分离较宽范围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毛细管电泳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法,对不同片段长度DNA进行分离检测,考察DNA片度长度、电场强度、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等因素对DNA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NA迁移时间随其长度的增加而延长;电场强度越高,DNA迁移时间越短,分离效果变差;DNA在高浓度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毛细管电泳快速高效检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的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基因诊断. 以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为筛分介质, 用pUC19 DNA/Msp I (Hpa II) Marker标准DNA片段为实验对象, 通过考察筛分介质的浓度、pH值、毛细管的温度和运行电压优化出分离小于600 bp的双链DNA片段的最适条件,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59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H-ras基因12位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的检测. MC是一种良好的筛分介质, 运用其进行毛细管电泳对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将更加快速、准确、简便、灵敏.  相似文献   

17.
陈洪  张乐 《分析科学学报》1999,15(6):441-445
本文报道了毛细电泳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羟乙基纤维素混配无胶筛分介质分离较短的pGEM7Zf(+)-HaeⅢDBA片段(DNA长度为18~675bp)。研究表明,在1%的羟乙基纤维素无胶筛分介质中,加入2%的聚乙烯吡咯迷酮能显著提高DNA片段的分辨率和分离效率。在混配无胶筛分介质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有两种作用,一是动态涂渍,降低毛细管内壁对DNA片段与DNA荧光插入试剂的吸附,改善分离效率;二是两种不同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N,N-二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无规共聚物(P(DMA-co-NIPAM))和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并将二者共混制备毛细管无胶电泳筛分介质,旨在降低筛分介质粘度的同时增强其对DNA的分离性能。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2种聚合物的成功合成。表征了P(DMA-co-NIPAM)/PDMA共混物溶液的流体力学直径(Dh)、低剪切粘度和吸光度,结果表明,P(DMAco-NIPAM)聚合物具有温敏性,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60~80℃。DNA筛分结果显示,PDMA中添加了10%P(DMA-co-NIPAM)的复合筛分介质性能最好,相比PDMA粘度降低19%以上,对大DNA片段的分辨率和理论塔板数均明显提高,分离时间缩短4%,显示了优良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毛细管电泳以聚环氧乙烷(PEO)为筛分介质对pUC19DNA/Msp Ⅰ(HpaⅡ)Marker中的12条DNA片段进行了分离,并尝试用Ogston模型、爬行模型以及线性模型对分离机理进行研究,最终发现26~147bp的小片段,在低电场强度时能很好地符合Ogston模型理论,而190~501bp中等长度的DNA片段电泳迁移率与其尺寸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线性模型来进行解释.此外,还探讨了PEO的浓度和电场强度对分离的影响.其结论可更好地从理论上指导对中小片段DNA的分离,对肿瘤基因突变点的分析和PCR扩增产物的分离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芯片电泳方法考察瞬间等速电泳-筛分电泳偶联分析的结果,比较了自由溶液和筛分介质中DNA瞬间等速电泳的预浓缩效果.结果显示,相比较于筛分介质条件,自由溶液瞬间等速电泳有利于改善预浓缩和后续筛分电泳分离效果.对此结果的解释是:自由溶液条件下DNA迁移速度的提高可以延长瞬间等速电泳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预浓缩效率.此外,样品压缩区带在自由溶液-筛分介质界面的二次富集也是预浓缩效果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