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结合传统的光学设计方法,介绍了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适应法自动校正程序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说明用这两种程序进行光学设计的正确方法;说明自动校正程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设计人员应做的工作;分析了目前在使用象差自动校正程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空调机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控制手段比较单一、运行参数波动大,常常需要进行人工调控。本文以PLC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一套智能监控终端,通过对上位机和下位机程序的设计,完成了优化运行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同时完成系统各运行参数的优化和各设备的自动调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调控效率和周期,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将高级象差公式用于光学自动设计,编制了一个具有自动选取变量,平衡象差质量高、速度快的自动设计程序。此程序特别适用于设计大孔径、小视场的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含非球面光学系统多功能光学设计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仲 《光学学报》1989,9(3):41-245
本FORTRAN程序普适于球面和含有非球面的光学系统.用它可在微机上完成包括自动设计和OTF计算在内的全部设计过程.自动设计子程序贯穿了复合优化思想;提出了新的病态处理方法;实现了自动设计与OTF评价的方便结合,与传统设计手段的方便结合.  相似文献   

5.
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Ⅰ: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冷却结构参数化设计、传统的管网计算方法与新兴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套涡轮冷却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写了相关的设计程序与计算程序。利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可以快速而精确地设计冷却结构,管网计算用于指导方案设计,气热耦合数值模拟用于指导详细设计。参数化设计中利用单元设计法程序实现动叶冷却通道快速设计;借助管网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程序与CFD计算域三维实体快速造型方法,可以快速生成管网计算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CFD计算域精确建模,为热分析计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测角计算机虽然采用了冗余设计,但是主备机切换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实现,难以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主备机切换的工作任务,确定了主备机自动切换的时机为系统故障和通信中断,利用测角计算机双网通信的特点,在发送的网络数据包中添加故障状态字,并修改网络发数时序,完成主备机故障状态上报从而实现双机自动切换。该方法无需硬件改动,实现过程简单,切换过程仅丢失1帧数据,极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加速器自动调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于加速器调束过程中的设计要点,给出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加速器自动调束的设计方法,并编写遗传算法程序针对HIRFL中的一段束流输运线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基于遗传算法进行自动调束的可行性,指出了自动调束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方便CCD相机采集显微镜下的图像,对显微镜的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实现显微镜自动控制的方法。利用THB6128芯片驱动步进电机实现焦距的电控调节,利用PT4115芯片控制LED灯实现照明灯光亮暗的调节,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开发主控制程序搭建外围硬件,实现显微镜的自动控制。实验证明,上位机运用程序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向下位机发送指令,通过调节LED灯的亮暗以及步进电机转动带动载物台的上下移动,实现了在一个合适的光照和焦距下获取清晰的图像。使显微镜控制更加的简化与精确,便于图像的采集。  相似文献   

9.
我们利用本校研制生产的XJ-8型接口,使Sharp PC-1500微机与沈分WYX-40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联机使用,并设计了一定的程序,可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使分析速度和测量精度都得到提高。一、程序设计(一)原理原子吸收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耳定律,即在一定范围内浓度C和吸光度A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机场跑道除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除胶工作效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胶痕自动查找和识别方法,设计了基于ARM单片机控制的图像无线采集和基于PC机控制的图像接收、图像预处理和图像识别系统。文章通过分析预处理后的数据特点,确定了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算法的胶痕识别算法,然后在MATLAB仿真环境下确定了该算法的最优模型和参数,最后在Visual C++ 6.0环境下完成了该算法的程序编译,调试并完成了对胶痕的自动识别过程。理论仿真和程序测试的结果证明了文章提出的方法在胶痕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可行性,也为机场特种设备的无人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GEN Ⅱ-PC 光学设计程序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光学设计和像质评价综合性程序,是目前美国各光学部门应用得最多的程序之一。该程序是美国Genesee 计算中心在1970年开始编制的。在1972年该程序增加了设计变焦距系统和多结构系统的能力,称为ZOOM GEN Ⅱ程序。在1976年又增加了David Grey 光学自动设计程序包,称为COOL/GEN Ⅱ程序。  相似文献   

12.
利用VisualFoxpro 6 .0数据库软件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设计具有自动智能组卷、题库维护、试卷打印等功能的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分析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程序优化的难点,介绍两个自动调优的代表性工作:基于预实现模板的SMAT和从头设计程序的AlphaSparse。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设计思路、实现细节、测试结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SpMV自动调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黄敬良 《光子学报》1982,11(2):19-24
本文讨论包括轴对称高次非球面在内的光学系统自动设计,介绍程序中的某些处理方法,并给出计算实例子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概括地叙述了透镜自动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在这第二部分中,再就我们在改善自动设计程序的效率方面所作的种种赏试作一评述。首先,我们从各种各样的方法中,选择阻尼最小二乘法(简称为D.L.S法)这样一种数学方法並给出其实验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采用只有两个变数的一个比较简单的透镜,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阻尼最小二乘法(D.L.S法)程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控制和使用好阻尼因子。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探讨了控制阻尼因子的最佳方法。在探讨实际的自动设计程序时,如何处理边界条件是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最为困难的是不但不要对变数以过多的约束而且又要不破坏边界条件,此外还要尽可能地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胡楠  张吉沐阳  郭健  吴益飞 《应用声学》2016,24(3):95-98, 102
针对配电房等室内电力系统供电设备自动巡检的需求,提出了以微控制器MSP430F5438为核心的自动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方法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运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介绍了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流程,完成了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及其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对配电房供电设备的自动巡检,从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温度仪器自动检定校准和原有程序扩展升级需求,基于LabVIEW设计和开发了温度自动检定校准系统。系统由工控计算机、温度标准器、恒温槽和多串口卡等组成,实现了温度仪器设备的自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显示、证书与记录自动生成等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设计了仪器装备类,对类属性和方法进行了定义,通过增加新的子类就能支持新仪器扩展,减少程序维护的难度,在可扩展性、代码重用性、健壮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扩展性好。系统能够减轻检定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有效提高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个在Apple-Ⅱ微机上使用的傅里叶变换镜头象差计算程序。该程序安排了几个特殊功能,并且适于普通光学系统的计算。一、引言应用微机进行光学设计具有许多大机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微机的普及,用它来完成光学系统的设计将是一个方向,特别能为  相似文献   

19.
以某电厂4×600 MW机组脱硫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为背景,本文介绍了下位机S7-200 PLC及上位机Fame View组态软件在CEMS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CEMS下位程序的设计及上位机组态功能实现原理,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程序优化方案。实践证明优化后的程序,可提高CEMS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所优化设计的CEMS系统程序已在某电厂长周期运行,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特性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晓晖  陈清明  杨光  朱伟明 《光子学报》2001,30(8):1019-1023
分析了用于WDM光纤通信系统的全介质多腔窄带滤光片的膜系结构特点及其所必须具备的光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最优化方法的原理,通过计算机寻优来自动完成其膜系设计的方法;构造了合理的评价函数,编制了可自动搜索既满足设计目标、又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化膜系的计算机程序;使用本程序所设计出的多腔窄带滤光片具有较小的纹波系数和较好的矩形度,可满足WDM光纤通信系统对其分波/复波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