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归",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转化和归结.而"化归"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得到原问题解答的一种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化归"思想,就可以把数学问题由难变易,由繁变简,从陌生变熟悉,从抽象变直观,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现代汉语大辞典》对"复习"一词的解释是:把学过的东西再行温习,使之巩固.因此,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学复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是把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内化,并逐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环节;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并促进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数学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化教学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亦即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教学就很难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认为问题设计应从适度性、层次性、生活性、探究性、开放性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展示平台——解题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6,45(8):53-5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就内在的思维活动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被看成“问题空间”的不断转换.这里的“问题空间”是指任务范围的内部心理表征,包括对目标、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等等的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建构的“问题空间”的质量是问题解决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舍费尔德曾以解题记录的方式去研究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解题记录”的方式去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张丽君 《中学数学》2012,(13):36-38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探索性或求证性的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或结论.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知识技能大,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更是一种选择和调节相关智慧技能的运用性学习,即"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从学习方式来讲,它不同于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接受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也不同于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它是与当今"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相对复杂的问题,此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领会这些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特征,从而找到具有“普适”意义的“通法”来解决问题.“转化”恰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维策略,也是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什么是“转化”方法?布卢姆曾经说过:转化方法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来说,就是要把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空间几何体,一般情况下求体积都能直接应用体积公式来解决,但是对于一些特例问题则不能直接解决,下面介绍两种方法来解决与体积相关问题.1.用"割补法"解决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一般地说,对于不是常见的柱、锥、台、球,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其分割,把它分割成若干个能直接应用公式求体积的几何体,二是在原来的几何体的基础上补形,补成一个能直接应用公式求体积的几何体,不过此时要求所补部分的体积易求或能够用所求几何体的体积来表示,通常把上述方法称为"割补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的推理和演算过程都应该有理有据,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数学当作"思维的体操",用数学来培养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解决含参数的绝对值函数的双重最值问题时,由于求解思维的高度浓缩,学生在理解上障碍重重,如同雾里看花,看似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确切的理论来支撑.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仔细斟酌,试图以直观形象的图象来诠释解题过程,以便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谜团,还数学以本真.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的问题解决是学好数学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当下普遍的是重解题训练,轻概念教学.这样虽可短期内提高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但其淡化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课例(下文简称为"课例"),分析如何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某些数学问题时,若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举例说明.一、利用根的定义构造方程如果已知等式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时就可把变元看成是关于某个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从而使原问题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被描述为为了探索和解决一个给定情境中的问题而创造新的问题或重新制定一个问题.它既是教学手段(通过问题提出来教学),又是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存在,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Word中编辑文稿时,各种公式的录入往往是数理老师最感头疼的事.虽然Word也提供了"公式编辑器",但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本文介绍Word中分数、开方、方程组的另类输入方法,这种输入法是利用Word中的宏及EQ域来进行的,可以用"非常方便、实用"来形容它.对于不少人来说,理解宏及EQ域可能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所以笔者的处理办法是:要求读者按照笔者所给的步骤认真做一次(不要求能理解宏及EQ域),以后输入时就"非常方便"了.当然,对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这篇短文看成入门,通过其他途径(Word的帮助中就有)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3.
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是新课程新增内容之一,学生对明显是点分布的几何概型问题较容易理解,对一些隐性(不明显)点分布的几何概型问题理解总觉得困难,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怎样等价转化为点的分布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主要从三个方面的等价转化来突破其难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按 问题解决理论的一种观点是,把问题的解看成“从已知状态出发到终点状态为止的按顺序排好的一个问题状态序列”.(见W·A·威克尔格伦《怎样解题》,原子能出版社1981版P17—18).按此理论,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如此操作:学生理解题意后,启发学生说出序列之中的一个个问题状态(能多说出一个,就说明他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可以据此设计评分点么?可以作研究!).把它们排好序,一一解出后,就可连缀成整个问题的解了.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一类,也是一种问题序列,那是一般性的问句提示的序列.本篇…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教授了一节观摩研讨课"圆锥曲线中变量的范围、最值问题"后,产生了一些教学感悟.范围与最值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联系性广,策略性要求高,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如何让课堂"妙笔生花,扣生心弦",笔者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形成一个微课题,通过教学案例让学生探索,借助于常见问题的研究,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思想方法,彰显出数学本质,凸显数学课堂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构造组合数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组合恒等式,一般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等,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很多组合恒等式,也可直接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问题的模型,把等式两边看成同一组合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由结论的唯一性,即可证明组合恒等式.例1证明:C  相似文献   

17.
轴对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经常显身于历年的各地中考中,教学中学生容易理解,但难以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灵活运用,也就成了学生容易失分之处.如何灵活利用轴对称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呢?下面通过例题就这话题谈谈体会.一、巧借轴对称求生活中的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18.
1集合问题中数学语言的几种形式.集合问题中的数学语言,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字语言,通过日常语言来描述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与日常语言相近,是量化了的日常语言,其特点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二是符号语言,通过数学符号来表述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其...  相似文献   

19.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理论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定理难以理解,因此是线性代数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难点。通过将向量组形象地描述为"班级",将向量组中的每个向量看成是"班级中的每个同学",定义"班级地域相关","地域表示"等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表示、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等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是美国80年代数学教育的行动纲领之一,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关于行动的议程》(An Agenda of Action)中指出:“应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到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由此可见,问题解决不仅仅只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而应该是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其突出的特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自控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换而言之.问题解决应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