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测量了 ZBL AN玻璃中 Pr3 ,Pr3 Yb3 的吸收光谱和 Pr3 的荧光发射波长 .分析了 Pr3 / Yb3 共掺光纤放大器中的能量转移过程 ,运用电多极子理论和多声子辅助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 Pr3 和 Yb3 之间的能量转移几率 .对离子掺杂浓度 ,泵浦波长对 Pr3 和 Yb3 之间能量转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得到了最佳掺杂浓度和泵浦波长 .此时 Pr3 / Yb3 共掺的光纤放大器具有最大的荧光强度和最高的增益 .  相似文献   

2.
数值分析交叉驰豫对掺Tm3+硅基光纤激光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高掺杂Tm^3+硅基光纤激光器中离子间的交叉驰豫提高光纤激光器效率的机理.随着Tm^3+掺杂浓度的提高,Tm^3+离子间的交叉驰豫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激光器的效率、降低反转阈值,在790nm激光泵浦时最大量子效率可达到2,分析结果表明高掺杂浓度可有效缩短掺杂光纤长度,减少硅基质对2μm附近激光的高吸收.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铒单掺和铒镱共掺的铋酸盐玻璃,对掺Er3+离子后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分析了Yb2O3浓度对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并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Er3+离子的受激发射截面.当Yb3+/Er3+的浓度比例为41时,荧光强度、荧光半高宽(FWHM)和峰值发射截面(σepeak)均达到了峰值,其FWHM和σepeak分别为77nm和1.08×10-20cm2.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掺Yb(3+)/Er(3+)氟化物玻璃的上转换机制,认为Yb(3+),-Er(3+)之间的能量转移上转换是主要过程,且其逆过程不可忽视.利用速率方程,得到上转换过程的主要参数,Yb(3+),Er(3+)的最佳掺杂浓度比,Er(3+)各能级粒子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分析了这种材料做成的激光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几年荧光能量转移体系用于DNA分析测定方法的进展,通过实验对吖啶橙(AO)-藏红T(ST)荧光体系能量转移进行分析,说明使用该本系为荧光探针对DNA定量测定可行性,然后通过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DNA加入前后AO-ST体系临界距离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明DNA对AO-ST荧光淬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 NaD_2线激发钠蒸汽(T=523°K),探测3P→3S,5S→3P,4D→3P 的荧光强度,得到 Na(3P)+Na(3P)→Na(4D)+Na(3S)碰撞激发能量转移截面为2.4×10~(-15)(cm)~2.并将本文和国内外文献数值作了比较,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光纤腔掺Er3+/Yb3+光纤激光的模型和速率方程,推导了阈值泵浦功率的解析公式.运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到了光纤中反转粒子数分布、小信号增益系数和激光的输出功率.同时也给出了数值曲线,可用于掺Er3+/Yb3+光纤激光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利用积分时间分辨荧光方法研究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碰撞能量转移。在K-H2混合样品池中,脉冲激光(泵浦激光)双光子激发K原子至6S态,K(6S)与H2反应生成KH(X1Σ+,v=0-3)分子,利用另一脉冲激光(检测激光)激发X1Σ+至A1Σ+态,通过测量0-100μs延迟时间内各振动态的时间分辨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强度,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和谱线轮廓积分方法,得到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能级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2.1±0.4)×1013cm3.s1for v=1→v=0,(6.5±1.2)×1013cm3.s1for v=2→v=1和(8.9±1.6)×1013cm3.s1v=3→v=2.同时得到扩散系数为(1.3±0.2)×104s1.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可用于2μm商用激光器有效激发的中红外宽带发光玻璃. 采用真空熔融淬冷法制备了Pr3+掺杂硒基玻璃的系列样品, 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以及2μm激光泵浦下的3~5μm中红外荧光光谱, 观察到了由激发态吸收造成的近红外荧光. 通过Judd-Ofelt理论计算了不同浓度Pr3+离子掺杂玻璃样品的强度参数Ωt (t=2, 4, 6)、辐射寿命和受激发射截面等光谱参数, 讨论Pr3+离子局域配位环境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4.6μm和4.8μm对应的跃迁能级具有较好的发光特性, 相比其他体系玻璃具有更大的受激发射截面, 是一种理想的中红外激光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Eu3+掺杂硼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不同浓度掺杂下Eu^3+离子在硼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根据荧光光谱计算了各样品的强度参数力2与/24,分析了Eu^3+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Eu^3+离子高掺杂浓度时,会发生浓度猝灭效应,但由于Eu^3+激活离子之间能量传递几率很小,使得Eu^3+离子猝灭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湘研十号辣椒为材料,研究了外源Ca2+、La3+和EGTA处理对热胁迫下叶片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处理能降低热胁迫下细胞质膜的透性,而La3+和EGTA处理略增加了细胞质膜透性;Ca2+处理能够降低AsA和GSH在热胁迫下的氧化,而Laa+和EGTA处理却没有这种作用;Ca2+处理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热胁迫下降解较慢,La3+和EGTA处理的则降解较快.本文认为,Ca2+处理能够提高辣椒叶片的抗热性,而La3+和EGTA处理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抗热性.  相似文献   

12.
设a是正整数,证明了当a=1时,方程X2-(a2+1)Y4=35-12a仅有正整数解(X,Y)=(5,1);当a=2时,该方程仅有正整数解(X,Y)=(4,1)和(56,5);当a=3时,该方程仅有正整数解(X,Y)=(3,1);当a=4时,该方程仅有正整数解(X,Y)=(2,1)和(202,7);当a=5时,该方程仅有1组互素的正整数解(X,Y)=(1,1);当a=6时,该方程无正整数解(X,Y);当a≥7且12a+1为非平方数时,该方程最多有3组互素的正整数解(X,Y);当a≥7且12a+1为平方数时,该方程最多有4组互素的正整数解(X,Y).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管道腐蚀产物对供水系统典型有机污染物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 采用模拟含金属离子Fe3+与腐殖酸/牛血清蛋白的试验水, 进行均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 结果表明, 臭氧氧化腐殖酸的效率大于牛血清蛋白, 持续氧化60min, 两者去除率分别达61.9%与13.8%; Fe3+的存在对臭氧氧化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表现出了不同影响, 前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最大由57.6%降至46.0%, 后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 最高由12.4%升至40.0%. Fe3+共存条件下, 两种污染物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及其颗粒平均粒径均在臭氧氧化后降低; 腐殖酸与Fe3+间存在明显的凝聚作用, 其颗粒平均粒径在Fe3+投加后明显增大, 而牛血清蛋白与Fe3+间无明显凝聚, 其颗粒平均粒径变化不大. 对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展开讨论, 表明腐殖酸与Fe3+间的凝聚作用会抵消臭氧氧化过程中Fe3+的催化作用. 由此推论, 管道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Fe3+对终端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包括通过催化臭氧氧化作用以强化蛋白质污染物的降解, 通过凝聚作用在过滤过程中协同去除腐殖质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15.
设D=∏ni=1ri(n≥2),ri≡-1(mod 6)(1≤i≤n)为互异的奇素数,P∏sj=1pj(s≥2),pj≡1(mod 6)(1≤j≤s)为互异的奇素数,利用Pell方程解的性质、同余式、平方剩余、递归序列等,得到当s=2且(p1/p2)=-1时,方程x3±1=2PDy2仅有平凡解的2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多饱和模型下研究了由度量空间诱导的*-拓扑T*和s-拓扑Ts.首先,为了构造*-拓扑T*,提出了有限点集的概念.其次,在此拓扑空间中证明了每个内集是紧集,每个开集是饱和集,以及标准部分映射是连续映射.最后,在s-拓扑Ts中讨论了闭包算子、内部算子和*映射.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零价铁(Fe0)修复Ni2+污染水体的效果及同步修复Ni2+和有机氯的可能性,考察了Fe0对水中Ni2+的去除效果及Ni2+对有机氯脱氯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0除镍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铁粉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铁粉颗粒粒径由2.000~0.425,0.425~0.150,0.150~0.075减小到<0.075 mm时,kobs值相应由0.022 3,0.053 8,0.104 8增加到0.155 0 min-1;在考察的pH范围(2.5~10.0)内,零价铁对Ni2+保持着较高的反应速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Fe0同步修复Ni2+和含氯有机物时,含氯有机物的存在并没有对Ni2+的去除产生很大影响,但镍的存在对Fe0脱氯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同时,在考察的280 h内铁粉填充柱对水中的Ni2+保持着较高的去除效率(>80%),这为Fe0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R^3中构造了一对等谱非等距同构分形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应的狄雷克利波数目函数的渐近性态,并且证明其波数目函数有精确的第二项估计,同时对其第二项渐近纱数的上界和下界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Wegl-Berrg猜想是不适合比例的。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