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的理科课程,是当前理科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科学素质”从“口号”到理科课程目标演进的基础上,结合英、美理科课程的改革,从“全体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等 3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的理科课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2009年公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取消了设置近40年的理科基础和理科综合(A,B)课程,新设了科学与人类生活及理科课题研究新课程.分析介绍这2门新课程的设置背景、设置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理科教育界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必须加强对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观的养成教育。采用SUSSI量表对大学师范生进行考察,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科学本质观不容乐观。为此,结合实际对革新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特点、性质、类型和结构;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中学化学中应该着重进行哪些科学方法教育;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等问题。指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学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设想,还就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科学方法教育要力戒教条式灌输,要注意让学生在积累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科学方法教育要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教育相互结合,跟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还应该重视技术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科学教育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指出提高科学教育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应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设置符合该专业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同时注重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能力构成要素的不明确使得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缺乏实效性。对国外科学课程文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得出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体系:提出问题能力由“发现并建构明确的问题”等4个要素构成;猜想与假设能力由“基于观察和所学科学知识进行预测,建构可验证的假设”等4个要素构成;制定计划能力由“确定定性和定量方法”等6个要素构成;进行实验能力由“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实验”等10个要素构成;收集证据能力由“用硬件)如计算机)和软件、电子资源收集和存储信息”等4个要素构成;解释与结论能力由“分析、推理证据的规律,通过归纳、演绎得出结论”等5个要素构成;反思与评价能力由“评价结论和观点正确性和局限性”等6个要素构成;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由“口头进行探究实践报告,并准确地、有逻辑性地运用语言”等7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初中实施综合理科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就新课程实施情况对深圳市宝安区所有初中学校所有学科进行了调查,通过2个维度(综合理科教师与所有学科教师、不同类型学校科学教师间)的对比分析,剖析出我区实施综合理科课程的5大有利条件和4大不利因素,同时提出了3大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对昆士兰州《高中化学课程大纲》(2007)的分析,从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的建构线索、教学的组织方式、学习的评价体系这4个方面介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中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上的特色,旨在为我国的高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1.
ISPAT模板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实践合作实验室"为评估学生是否掌握NGSS的三维内容及帮助教师开展STEM教学而开发的评估工具。该模板秉承FKSE和NGSS的要求,呈现出提供灵活的实践评估路径、落实学习进阶理论、检测三维目标和STEM素养的特点。ISPAT模板的产生背景、内容特点及应用案例启示着我国在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时不仅应研发贯彻实施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估方案以促使标准落地,还应关注科学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而科学教育实践的评估也应得到重视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45名学生的初三化学课程学习经历、对预科化学课程的学习需求与化学学习态度,并对预科化学课程的设计和实践作出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科学学习前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具备了应对未来状况的主观期望,这些主观期望构成了问题的起源.困难是问题的前意识形式,理解和确认一个问题就意味着经历这个困难.问题本质上是渗透着理论的,随着理论的发展,它所解决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成长.由“为什么”的问题向“怎样”的问题的转化更具科学的特征,它使学生致力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提出的带有终结对话意味的解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一般科学风险感知、科学风险感知的心理特征、科学风险感知的文化特征等3个维度对四川省成都市4个年级共7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高中生和大四年级学生之间的一般科学风险感知存有较大差距;青少年科学风险感知的心理特征具有多维性和年级差异;青少年风险感知的文化取向整体呈现良性发展。其中,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表现值得关注,高一年级学生对科学风险的影响范围、速度及致死率感知较片面,对科学风险的控制意识薄弱、恐惧感强;高二年级学生的科学风险感知存在较大矛盾点,他们认为科学风险可控,但却对科学风险的影响范围、速度及致死率反应较为激烈,对自己所学知识不自信,且群体中的宿命文化氛围较浓厚。因此,开展科学风险教育应重点关注低年级段的风险引导,致力消除风险两极反应;干预提升风险熟悉性感知,构建真实理性的风险经验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地方性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生知识建构习惯和水平,探讨他们在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习历程,以物理化学课程中以“融合科学读写特色”的“热化学”学案作为研究载体,研究对象在学案引导下开展自学活动,并在阅读教材和文献基础上进行科学写作。采用量表工具针对大学生自学效果和反思活动进行评价,并采用SOLO分类评价科学写作作品,采用KWL工具评价学生的科学阅读收获。结果发现研究对象学习动机不强,不擅长在新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联系已有专业课程知识,基于文本学习的建构活动水平极低,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应试背景下的基础知识并未形成体系,先修课程中并未培养元认知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学习轨迹的理论视角,立足于课程能力提升取向,基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硕士必修课程“中学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5轮实证改进的探索,揭示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建设的机制与路径。学习目标确认、学习任务拆解与设计、职前教师课程能力进阶假设这3项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是课程建设的机制。课程建设路径为:知识精致→方法获得→价值确认→结果实现→学理揭示。 相似文献
18.
19.
At present,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ccelerating, which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iscipline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th typical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s building at Nankai University to ca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models for talent training, settings of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d forms of teaching practice are presented. Th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applied science towards engineering and to foste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new energy field with broa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technology horizon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相似文献
20.
科学写作融入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科学写作呈现出任务形式多元化、强调与科学阅读的联系、关注社会性科学议题等特点。该书启示国内科学教育者从借鉴、选题、合作三个角度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