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春程 《技术物理教学》2007,15(2):48-48,F0003
19世纪末普朗克在推导黑体辐射公式的过程中,假定物体在发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是不连续的,是呈现与辐射频率v成正比例的最小能量单位ε=hv的整数倍变化的,这个能量元ε称为能量子.普朗克所提出的“能量子”假说,冲破了经典物理学中的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一原理,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物  相似文献   

2.
一 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专《物理》教材(王银明主编1999年版)第40页中有这样一道题: 2-3-1关于匀速运动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轨迹是直线 B.运动方向不变 C.运动速率不变 D.运动速度是常量  相似文献   

3.
高鸿钧  时东霞  薛增泉 《物理》2008,37(2):79-85
在C60-TCNQ(一种有机分子名称的缩写)和纯的TCNQ有机分子薄膜中,文章作者得到了一种形似海洋中生存的动物海马的图案结构,取名为"海马"分形结构.这种"海马"图案在旋转180度时具有近似的对称性,但是不同于简单的二维反转对称.在数学中用复变函数的多项式,通过Julia对复杂空间中函数的纯粹数学映射(即z→z2 c,其中c=-0.74543 0.1130i),也能模拟出相似的"海马"图案.对于"海马"分形,文章作者提出如下的一种形成机制,即:在薄膜形成初期过程中,中性分子或团簇中存在部分荷电粒子,由于库仑排斥作用,成核和生长过程中会形成对称性破缺,最终形成"海马"状分形."海马"的有趣图案,加深了人们对自然与科学统一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自然本源的探索激情.  相似文献   

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十分重要的实验,因为它是“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长度的测量“、“运动学规律“、“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转化“等的综合应用,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能力都十分有益,并且在近几年来的高考中也时常出现本实验中的题目.为能够顺利完成并熟练掌握本实验,笔者总结出“八项注意“,望能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电势能”的教学中,本人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网络"建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涵  王欣然  朱建阳 《物理》2003,32(6):364-369
复杂网络系统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对它们的研究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我们如何来认识和区分晶格、Internet和一个生态食物链?它们又是如何演化的?在这些网络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无形的组织原理?近年来,借助强大的计算工具,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章以小世界、集团化和无标度等新的概念为中心,介绍了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浅议"对称"     
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但众多的物理大师们却说:一切事物规律都是“对称的”.在物理思想中,对称性像基石似的重要.各种事物都具有对称性,它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物理规律中的对称性;如伽利略相对原理;爱因斯坦相对论;宇称原理等.另一个是体现在数学形态上的对称性.如镜像对称;旋转对称等.本文将浅议一下物理学中的对称.  相似文献   

9.
浅说"混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单摆的强迫阻尼运动、罗伦兹系统及Logistic映射为例,解说了混沌运动地主要特征,并介绍了混沌理论建立与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话。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利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误差和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节课,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带电粒子,教师常常只讲一讲实验原理与结论,学生很难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过程,这与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背道而驰.“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课,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改变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通过观察导线在空间偏转角度的大小来研究影响安培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由于铜导线较重,偏角较小,且导线很难静止在空间某一位置,因此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显然,理想的带电粒子和理想的通电直导线是做好实验的关键.笔者巧用铝箔纸,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取香烟盒中的铝箔,用软纸将铝箔表面轻轻擦平,取一个乒乓球,用铝箔包住乒乓球,并用塑料胶带粘住接口,这就是一个质量小且能带较多电量的理想“带电粒子”.再取一支铅笔(或其他粗细合适的圆柱体),将铝箔卷在铅笔上,先卷紧后松开,退出铅笔即成一圆管(也可在退出铅笔前在圆管的两端和中间用塑料胶带各粘一圈).这一铝箔圆管就是一根非常轻的理想“直导线”.下面简要说明文献中两个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金中 《物理通报》2006,(1):14-15,4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策略的水平远远不如一般的学生,他们缺少问题解决的经验并且头脑里没有清晰有序的策略知识。可见,在占有相同知识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一种“说题”、“谈题”、“品题”的教学方式能在培养学生的“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取得实效,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初中物理课,在一些老师的“内能”概念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调如下两个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目前在我国掀起了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制定了课程标准,新编写的教材已在少数地方试用.面临这种形势制约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的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完善.此文既涉及课程的构建,也涉及评价和测量.发表此文意在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建议"测不准"与"不确定"二词并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行 《物理》2005,34(3):230-231
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最基本的理论已经将近80年了.而在物理学家当中围绕量子力学却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这也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争论的根源,在于坐标与动量这一对观测量在量子力学中是不相容的,在原则上就不存在同时对这二者进行测量的实验装置.在一个测定了动量的态上去测坐标,得到的是一个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6.
李晖 《物理与工程》2005,15(5):45-46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大学物理课外答疑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特点,设计出大学物理课程“网络答疑”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中等卫校物理教学中,液体的流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又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从书本上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模型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较好.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路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要求 1.1教材分析 “电路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八年级第三册.主要内容为: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实物图和电路图及电路的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吴自勤 《物理》2005,34(10):771-771
最近,中国物理学会第8届名词工作委员会在《物理》2005年3期228页发表文章,希望“大家都来关心物理学名词工作”,同时《物理》还发表王正行教授的文章,建议“测不准”与“不确定”二词并用,本文响应上述号召,提出恢复“lattice”的并列译名“点阵、格子”的建议,供这一届名词工作委员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说"混沌"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树人  吕可诚 《大学物理》1999,18(10):39-42
2 罗伦兹(Edward Lorenz)系统与蝴蝶效应[3] 罗伦兹是60年代在美国MIT工作的气象学家.他当时有一台叫做"皇家马克比"(Royal McBee LGP-300型)的真空管计算机.他从一个旋转水桶的实验得到启发,于1960年总结出包含12个方程的联立方程组,建立了一个仿真气象模型.罗伦兹相信,尽管气候变化多端,但毕竟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只要输入必要的初始数据,他的计算机就对这12个方程进行硬碰硬地计算,终会沿着一条确定论的道路把气象奥妙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