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一节来自2014年“浙派”名师班关于阶段性复习的研讨课,上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别样的“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现将课堂实录与笔者的思考整理成文,供同行们交流研讨.一、课堂实录1.视频引课课堂一开始,老师让同学们观看视频,视频中一位老师作如下讲述.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一个有趣的话题,我随手画一个三角形,能证明所画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同学们相信吗?下面请看我的证明.如图1(视频中老师徒手画图),任意画三角形ABC,则有  相似文献   

2.
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发现爷爷正拿着一些长1米左右的篱笆,准备在菜地旁边围一个母鸡活动的地方,以防母鸡到菜地里去啄菜叶。
  爷爷看到我来了,连忙说:“乖孙女回来啦!赶快帮爷爷想想办法,我这里有24片长度是1米的篱笆,想围成一个鸡场,有几种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3.
先讲一个故事: 数学家欧拉聪明早慧,酷爱数学.一次欧拉的父亲要围一长方形的牧羊圈.他所有的篱笆材料只有100m,但希望羊圈面积不少于600m2.开始老欧拉设计的羊圈长40m,宽15m,面积600m2,而所需篱笆长为2(40 15)  相似文献   

4.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而数学探究能力则是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 .现结合初三数学教学对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谈谈几点做法 ,以图抛砖引玉 .一、设计问题情境 ,激励提出问题数学教育家张孝达指出 :研究始于问题 ,问题产生于情境 .数学探究活动离不开问题 .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表现得更加自觉主动和有兴趣 .例如 ,学习函数的概念 ,我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 :校外的学生每天…  相似文献   

5.
李雪 《数学之友》2017,(4):23-26
课堂提问一直是教学案例研究中备受青睐的一个维度,对其的细致合理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师对提问的设计和操作.本文选取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从其多节课堂实录出发,着眼于教师,学生,从其课堂提问的多个维度出发,编制合理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课题定位概率统计的研讨课“哪种方式更合算”,本课围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摇奖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在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但尚未具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展开.从备课到磨课到专家点评,收益颇丰.现将课堂实录展示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二、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也许你曾被大幅的彩票广告所吸引,也许你曾经历  相似文献   

7.
李雪 《数学之友》2017,(16):23-26
课堂提问一直是教学案例研究中备受青睐的一个维度,对其的细致合理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师对提问的设计和操作.本文选取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从其多节课堂实录出发,着眼于教师,学生,从其课堂提问的多个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游泳健将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用“我已使出洪荒之力”表示自己已拼尽全力.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过程中,学生经常有劲使不出,对一些陌生题型更是无从下手.笔者以一道2015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题为案例,在一节竞赛课中进行课堂实录,然后利用仿射变换推广到普遍结论,最终联系一道学生十分熟悉的题目进行巩固.  相似文献   

9.
在一节“一次函数复习”的展示课中,笔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根据复习的要求,反复变式,设置不同的问题,进而提炼知识点,建构一次函数单元知识体系.精巧的变式构思以及精心设计的问题,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笔者将本节课的构思与教学实录摘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圆锥曲线这一章是解析几何的重头戏.下面是一节“探究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课堂实录.我从学生较熟悉的抛物线的通径、焦点弦入手,尝试探究性教学,在用联系的观点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抛物线的定义,了解抛物线焦点弦的有关性质,并掌握这些性质的证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中的指导作用.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是在进行初中数学"微话题探讨式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笔者代表课题组开设了一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区级公开课.一、教学简录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用纸或纸板制作一个有底的圆锥模型.上课伊始,笔者首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制作过程,谈谈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得.笔者在参与小组探讨过程中发现学生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的底是圆,探讨的话题主要集中在:(1)画出扇形后,如何给围出的圆锥配一个合适的底;(2)画出圆后,如何配一个合适的侧面.师:为什么你选择画扇形和圆?(微话题一)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不久前,笔者应邀到山东曲阜杏坛中学做了一节研究课,课题为《立方根》.对于这样一节内容相对简单的课应该如何处理.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这节课应让学生学会哪些数学知识?掌握哪些数学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感受?经过思考笔者发现,原来这节“简单”课竟然是那么不简单!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执教了这节课.下面就是笔者的课堂实录与反思,希望能引发各位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课程太强调“系统学习” ,这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期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正是旨在打破这种知识系统的局限甚至是学科的束缚 ,以问题为目标定向进行“发现学习” ,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现成规则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解析 .这里的“问题”又是真实的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 ,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问题 :用长为l的篱笆围成一个花园 ,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光亚 《中学数学》2002,(12):15-17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这是一个深受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很多答案 .理论上关系到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阐释 ,关系到对教学资源及教学对象的研究方式 ;操作上则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模式 ,涉及到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案 .那么在抽象和具体之间 ,是否有一个兼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答案呢 ?本文作一尝试 ,不妨把它归结为四个要素 ,即 :一个启迪思维的问题情境 ,一个顺其自然的运行方式 ,一种促使学生境界不断提升的教学机智 ,加上对数学两种形态的基本看法 .这些都定位在经验的层次 ,因而被称为数学教学的经验 .1 创设问题情境这是上好一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情境探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探究这一个环节.即使是教材,也增加了探究的份量,几乎每一个小节都包含探究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揭示数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脉络,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确对改进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在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情境的虚假与过度使用对数学本质理解的干扰;有的内容难度较低,没有探究的必要;有的内容难度过大,即使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学生仍然无法操作完成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所谓的“探究”过程中,忽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学习经验,偏离学生的学习需要,失去了探究的真实价值.本文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例,基于教材,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上改编和丰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及学生能力的提高,谈谈如何依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策略,实施真实探究.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一节复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习题课的课堂实录,介绍对于“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这一问题的教学感悟:关键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思考,去表达……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1.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这就需要教者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学中将数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或学生个…  相似文献   

18.
<正>1 教学片段这是小学升上初中后的第一节几何课.走进教室,当教师说明所要讲的内容时,学生显得很轻松很高兴,并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片段一 一开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数学的影子,看一看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几何图形,它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我们欣赏一个短片,来领略一下世界各地的美好风光.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逻辑性,击破“思维定势”和“思维凝结”的屏障,进行思维的“辐射性喷射”这是广大初中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一、实验观察所谓“实验观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进行实验,自己发现真理和论证思路。这是符合学生中心理特点,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例1 为了让学生熟悉多边形面积、周长、面积相等的概念,让他们作下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20.
在华师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 (上 )的习题 2 2 .3中 ,有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 :如图 ,某建筑物地基是一个边长为 30米的正六边形 ,要环绕地基开辟绿化带 ,使绿化带的面积和地基面积相等 .请你给出设计方案 .(画图并标注尺寸 ) .教师用书也没有给出参考性答案 ,给教师和学生们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 .为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建筑设计者 ,开发商请你设计1 .假如在一个理想的空间中 (即开辟绿化带不受限制 ) ,有哪些设计方案 ?2 .如受空间限制 ,你认为有可能受哪些限制 ?又有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