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荧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金属离子Ca2+、Cu2+和Zn2+对叶酸(F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酸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由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熵变ΔS和Gibbs自由能ΔG得出:推断无金属离子存在时,F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在Ca2+的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与范德华力;Cu2+和Zn2+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3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FA与BSA结合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发生了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橙皮素(HS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共存金属离子Cu2+,Zn2+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P对B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是氢键和范德华力,Cu2+,Zn2+的加入未改变HSP对BSA的猝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通过比较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猝灭效率和三维荧光光谱图变化,推知Cu2+,Zn2+能与BSA产生结合作用,使其成为受制状态下的刚性肽链,从而影响HSP进入BSA疏水腔,减弱了HSP与BSA的结合能力,表现为与HSP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Ca~(2+)、Zn~(2+)和Mg~(2+)存在下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4-AAP对BSA的猝灭常数减小,但猝灭机制仍旧为静态猝灭,4-AAP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均增大,分析认为,金属离子在二者的结合作用中起了"离子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属离子对次野鸢尾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3 、Ca2 、Cu2 或Mn2 对次野鸢尾黄素(IF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存在金属离子时,IFR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其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值为104~105数量级,结合位点数n约等于1.由热力学参数得出IFR与BSA结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Fe3 或Ca2 抖的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动态猝灭转变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也由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转变为以氢键与范德华力为主或以静电引力为主.Cu2 或Mn3 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及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均没有发生改变.四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IFR与BSA结合作用的袁观结合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条件下, 使用凝胶过滤色谱、荧光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聚乙烯醇(PV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PVA与BSA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 BSA色氨酸的发射荧光部分被猝灭, 但是, 相互作用并没有明显改变色氨酸的微环境;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提示, BSA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破坏了PVA或BSA的分子内作用力; 用红外光谱法结合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BSA与PVA复合物冻干粉中BSA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 发现冻干粉BSA分子中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β-折叠组分含量明显减少, 但是, 可用于衡量冻干状态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α-螺旋组分含量没有降低. 对冷冻干燥后样品中的可溶性BSA分析结果提示, PVA可以保护BSA冷冻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维生素B1对BSA 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结合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得到结合常数和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维生素B1对BS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维生素B1对BSA 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共存Ca2+、Cu2+、Al3+、Mg2+ 和K+ 对维生素B1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7、39℃)下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特性,考察了Cu2+、Ni 2+、Pb2+等金属离子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基本不影响胭脂红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但Cu2+、Ni 2+、Pb2+离子都与BSA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强胭脂红与BSA的结合作用及其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研究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水溶液体系中维生素B6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维生素B6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F(o)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算出供体-受体的结合距离为2.72 nm.由Linewear-Burk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和结合位点数n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分析技术,对蛋白质与药物结合时构象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胺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被用作农药的中间体,由于其毒性,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它在体内的毒性机制至今未被报道。本研究中,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多光谱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邻苯二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邻苯二胺猝灭了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机制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298 K温度条件下,邻苯二胺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结合距离为4.58 nm。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邻苯二胺与BSA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的自发反应。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邻苯二胺更有可能结合在BSA上的site I位点。同步荧光光谱实验和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显示,邻苯二胺导致了BSA构象的变化。本研究将为理解邻苯二胺在体内的毒性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肉桂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肉桂酸与BSA能形成1:1复合物, 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 与BSA分子间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310 K 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3.07×104 L·mol-1和1.10; 肉桂酸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另外, 酒精的加入使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对氯苯酚(4-C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4-CP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依据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水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4-CP和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及热力学参...  相似文献   

14.
周能  周振 《分子科学学报》2011,27(5):309-313
应用光谱方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0)拉米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对BSA产生强烈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在295K和299 K时,拉米夫定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1.80x104和1.17x105L?mol-1.BSA的结合力是疏水作用力.探讨了拉米夫定对BSA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相结合研究了那格列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考察了不同环境温度和酸度那格列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并对其热力学常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结合距离为4.29 nm,那格列奈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作用,造成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原因。此外,乙醇会对二者的结合作用产生影响。为那格列奈在生物体内的储存、传输及药理作用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邻苯二酚对BSA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生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了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确定邻苯二酚与BSA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可能位于Site I).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邻苯二酚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邻苯二酚改变了BSA的分子构象,使色氨酸残基的极性增加,酪氨酸残基的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蒂巴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化学》2006,34(9):239-242
  相似文献   

18.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方法并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近生理pH 实验条件下新型抗血脂紊乱药物阿托伐他汀钙(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BSA对AC峰电流的增敏和减敏效应. 实验发现, 在pH为7.17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 AC在静汞电极上产生一个还原峰, 加入BSA后峰电位发生移动且峰电流发生变化. 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部分疏水性AC小分子的芳香基团通过疏水作用镶嵌到BSA疏水微区内部, 使AC与BSA之间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一种1:1的结合物, 结合常数为1.67×105. 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AC的加入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减色效应, 导致BSA 构象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小. 红外光谱结果显示, AC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雀石绿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MG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 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 KA分别为7.69×104 L·mol-1(10 ℃)、5.31×104 L·mol-1(20 ℃)和4.85×104 L·mol-1(37 ℃), MG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求出了37 ℃时给体(MG)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1635 和r=2.30 nm. 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 MG 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