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纺织品中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方法。通过单因子选择实验、正交实验等方法建立了纺织品中PFOA和PFOS的超声波萃取方法和PFOA的衍生反应条件。并采用加大流速和降低温度的方法,实现了3种PFOA和PFOS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离及测试。方法的检测限为0.00591~0.02319μg/g;精密度为2.1%~9.7%;加标回收率为92.2%~101.9%。方法适用于纺织品中痕量PFOA和PFOS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分析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样品中PFOA和PFOS,二氯甲烷作溶剂,外标法定量,LC-MS/MS分析时间1 m in。电子电气产品中PFOS不同加标质量分数(0.25,0.75和1.25 mg/k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6%、92.8%和94.7%;PFOA不同加标质量分数(0.50,1.25和2.25 mg/k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91.5%和93.4%;PFOS和PFOA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3.3%和4.2%~4.9%。测定了金属框架涂层和氟聚合物材料中PFOS和PFOA的含量,PFOS含量分别为16μg/m2和0.89%,PFOA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PFOS)检测具有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控制意义,目前主要依赖固相萃取-液质联用内标法技术。文中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地下水直接进样,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的外标检测方法。标准溶液在0.05~1μg·L-1范围内,浓度与响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超过0.99,方法的检出限达到PFOA:0.01μg·L-1,PFOS:0.01μg·L-1;回收率为PFOA:101%~103%、PFOS:94.0%~9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PFOA:1.4%~3.5%(n=6),PFOS:1.3%~9.6%(n=6)。结果表明,该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地下水中PFOA和PFOS的大批量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是两种典型的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也是全氟化合物(PFCs)前体物的最终降解产物,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检出率最高。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OS和PFOA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测定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对PFOS和PFOA的测定无统一标准,而我国关于PFCs的分析研究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该文介绍了PFOS和PFOA的特性,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萃取和QuEChERS法)及分析方法(色谱-质谱方法、光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法),以期为PFOS和PFOA的分析监测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HPLC-ESI-MS/MS联用技术,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以甲醇、醋酸铵为淋洗液,10min即可分离全氟庚酸(PFHeA)、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癸酸(PFDeA)5种全氟化合物。样品溶液500mL经RP柱离线浓缩、2mL甲醇洗脱、水定容至5mL后,50μL进样分析。以363/319、412.9/368.9、498.9/80、462.9/419和512.8/469离子对分别对PFHeA,PFOA,PFOS,PFNA和PFDeA进行监控和定量检测。线性范围在0.5~20ng/L之间(r≥0.9944),5种物质的检出限依次为0.10、0.15、0.11、0.11和0.18ng/L。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4种环境水样的测定,4ng/L的加标回收结果在52.6%~117.5%之间。  相似文献   

6.
样品经甲醇索式提取180 min及复合式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富集,用氨水-甲醇(1+99)溶液从柱上洗脱PFOS和PFOA使净化。洗脱液在45℃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乙腈-5 mmol.L-1乙酸胺(42+58)混合溶液溶解定容至5 mL,取10μL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与5 mmol.L-1乙酸铵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淋洗,经C18色谱柱(100 mm×2.1 mm,5μm)分离。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源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PFOS和PFOA的质量浓度均在40.0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1μg.L-1。在3个标准加入水平下进行了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PFOS和PFOA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0.0%~99.4%和91.6%~10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不大于13%。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液中的全氟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HPLC-ESI-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分析血样中9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方法.以13C4标记的PFOS (MPFOS)作为内标物.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甲醇、醋酸铵为梯度洗脱淋洗液,9种分析物包括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 (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nDA)、全氟十二酸(PFDoDA)和全氟十四酸(PFTA),在15 min内即可达到良好的分离.在血样前处理中,采用MTBE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净化样品以延长色谱柱寿命;比较了4种固相萃取小柱对全氟化合物的萃取性能,最终选定HLB柱(Waters).本研究还讨论了两种C18反相柱Acclaim 120(50 mm×4.6 mm, 3 μm)和Acclaim120 (250 mm×4.6 mm, 5 μm)(Dionex) 对PFCs的分析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两种色谱柱具有相似的分离性能及检出限,线性范围在0.1~50 μg/L之间 (r≥0.9957);对于血液样品该方法的检出限在0.03~0.8 μg/L之间.本研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血样实际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测定,加标回收除PFTA较低外,其它化合物均在74.2%~118.1%之间.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区降雪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北京城区降雪中16种全氟化合物的浓度,考察了北京地区大气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2009年11月10日,在城区采集了共计43个地点的雪样.降雪中全氟化合物的平均总浓度范围为0.47~7.94ng/L.其中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OS)、全氟癸酸(PFNA)的检出率均接近100%.PFOA是最主要的全氟化合物,平均浓度为0.85ng/L.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南城雪样中的全氟化合物总浓度要明显高于北城地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过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硅羟基的缩聚、凝胶化、陈化、中孔制备、干燥和表面修饰等步骤制备了全氟癸基修饰的毛细管硅胶整体柱。采用该整体柱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进行萃取富集,考察其富集特性和效率,并与传统的C18毛细管硅胶整体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氟癸基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15 cm×75μm)对PFOS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更好的富集选择性,其平均吸附量可以达到75 ng;样品中PFOS的质量浓度为0.25 mg/L时,富集倍数平均可以达到29倍。此全氟癸基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对PFOS具有良好的萃取富集性能,可用于水质中痕量PFOS的萃取富集。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非变性电喷雾质谱法(N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与分子对接模拟计算(MD)分别研究了1种溴代阻燃剂和2种羟基化代谢物,即3,5,3',5'-四溴-4,4'-二羟基基二苯砜(TBS)、4-羟基-2,2',3,4',5,5',6-八溴联苯醚(4-OH-BDE-187)、6-羟基-2,2',3,4,4',5,5'-八溴联苯醚(6-OH-BDE-180)与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相互作用情况。ESI-MS结果表明,在37℃及生理pH值条件下的醋酸铵缓冲溶液中,TBS与TTR蛋白可形成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为1∶1的复合物,4-OH-BDE-187、6-OH-BDE-180可与TTR蛋白分别形成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为1∶1和2∶1的复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方法推测了上述3种配体与TTR可能的结合模型,发现3种配体与TTR的结合位点位于ASP-74残基附近。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溴代阻燃剂及其羟基化代谢产物体内的生物过程及毒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媛  张彭义 《化学进展》2010,22(1):210-219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人工合成全氟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量的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它们普遍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呈现出全球分布的态势,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PFOA和PFOS的环境来源和传输途径,解析了人体暴露的三种主要途径以及在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灰尘中的污染现状,并就围绕着它们所开展的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Huang K  Zhou N  Chen B 《色谱》2011,29(10):957-961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过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硅羟基的缩聚、凝胶化、陈化、中孔制备、干燥和表面修饰等步骤制备了全氟癸基修饰的毛细管硅胶整体柱。采用该整体柱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进行萃取富集,考察其富集特性和效率,并与传统的C18毛细管硅胶整体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氟癸基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15 cm×75 μm)对PFOS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更好的富集选择性,其平均吸附量可以达到75 ng;样品中PFOS的质量浓度为0.25 mg/L时,富集倍数平均可以达到29倍。此全氟癸基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对PFOS具有良好的萃取富集性能,可用于水质中痕量PFOS的萃取富集。  相似文献   

13.
中空纤维膜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水中的全氟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空纤维膜( HF)做固相微萃取( SPME)材料,与常压离子化质谱( AMS)联用,分析水中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十一酸(PFuDA)和全氟十二酸(PFDoA)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对萃取时间和萃取溶液pH值进行了优化,质谱在负模式下使用选择反应监测扫描( SRM),并使用同位素内标13 C4-PFOS和13 C4-PFO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对7种PFCs均有良好的线性(R2>0.99);除了PFHpA外,其它6种PFCs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8~2.7 ng/L,定量限为2.7~8.9 ng/L;其中5种PFCs的富集倍数超过200倍。实际水样中(自来水和珠江水)7种PFCs均未检出,PFCs加标浓度在40和400 ng/L时,自来水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8.5%~108.3%和94.2%~116.7%,珠江水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5.0%~102.6%和82.1%~97.6%。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实验表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与HSA均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分别为2.53×104 L·mol-1和2.02×104 L...  相似文献   

15.
沙敏  张丁  潘仁明  邢萍  姜标 《化学学报》2015,73(5):395-402
全氟辛酸/全氟辛基磺酸(PFOA/PFOS)类氟表面活性剂因不易被生物降解且对环境有毒害作用, 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采用引入氟碳支链的策略作为PFOA/PFOS替代物的研发取向, 以六氟丙烯二聚体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双子型和非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 并对它们的表面活性和急性毒性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支链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且毒性低. 因此, 基于六氟丙烯二聚体(HFPD)合成PFOS/PFOA替代物是一种简单、经济且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东儿童血液中全氟化合物(PFCs)和常见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为儿童健康评估提供数据,该文采用蛋白沉淀法提取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样品中14种PFCs。同时,以石墨全自动消解仪消解血液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血液中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和锰(Mn)元素。结果显示,儿童血液中14种PFCs被普遍检出,其中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基羧酸(PFOA)的检出率及浓度最高,但在一些个体中发现较高浓度的其它碳链PFCs。PFCs浓度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但除了全氟丁基磺酸外,无性别差异。另一方面,儿童血液中检出的Ca、Mg、Fe、Zn、Cu和M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有性别差异。研究显示PFCs普遍存在儿童血液中,儿童PFCs暴露水平的研究应引起重视。在今后的监测中,不仅要关注PFOS和PFOA,也要关注其它碳链PFCs。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七叶皂苷钠(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常数K为6.18×104mol/L,最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为5∶1。考察了进样液pH值以及质谱仪毛细管温度、锥孔电压对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根据温度变化对复合物热力学常数ΔH、Δ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碱性橙与蛋白间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作用荧光光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碱性橙与抗体的作用、碱性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作用分别作为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模型,采用荧光光谱法固定激发波长为280 nm,扫描不同温度下碱性橙与抗体和牛血清白蛋白两种相互作用,在300~600 nm的发射波长,比较了两种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碱性橙与抗体结合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在溶液中,二者以摩尔比1∶1结合,结合常数为3.88×104 L/mol(25.C),3.73×104 L/mol(37.C)和2.35×104 L/mol (45.C);碱性橙距抗体分子色氨酸残基最短距离(r)为5.52 nm.碱性橙与BSA的结合也为静态猝灭,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但碱性橙与抗体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激基复合物,与BSA则不形成激基复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不粘锅涂层中全氟辛酸及其盐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建立了不粘锅涂层中全氟辛酸及其盐(PFOA)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在175℃、10.3 MPa下用快速溶剂萃取仪萃取20 min;通过对衍生化试剂、用量、反应时间的优化,选用1∶20的乙酰氯-无水甲醇衍生化试剂。用HP-1毛细管柱(25 m×0.20 mm i.d.,0.33μm)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PFOA的定量下限为5μg/kg。4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96%~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81%~4.9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85 nm紫外光激发氯离子生成的水合电子还原降解全氟辛酸(PFOA)的效果. 结果表明, 该体系中氯离子、 紫外光和绝氧环境是保证PFOA高效降解的必要条件; 当PFOA的浓度为0.03 mmol/L时, 最佳反应条件为氯离子与PFOA摩尔浓度比(cCl -/cPFOA)为10.0, 溶液初始pH值为10.0, 体系温度为25 ℃. 该条件下反应23 h后PFOA的降解率和脱氟率分别达到99.6%和65.0%. PFOA在该体系中0~8 h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为6.3×10-3 min-1. PFOA在该体系中降解的主要产物有氟离子、 短链全氟羧酸、 甲酸和乙酸. PFOA的降解有2种途径: (1) 氯离子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水合电子, 水合电子进攻PFOA, 造成C—F键及C—C键的断裂; (2) 具有较高能量的185 nm紫外光光解PFOA, 发生脱羧反应, 并通过水解作用逐步脱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