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并表征了2个新的线性三核配合物[Co_2~ⅢCo~ⅡL_2(μ-OAc)_4](1)和[Ni_3L_2(μ-OAc)_2(CH_3OH)_2]·2H_2O(2),其配体L为2-羟基-1,3-丙二胺和5-氟水杨醛缩合的产物。配合物1与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实验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常数为2.43×10~(5 )L·mol~(-1)。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能取代溴化乙锭和DNA结合,其淬灭常数为4.92×10~(3 )L·mol~(-1)。配合物1和2的变温磁学性质研究表明在2个配合物的三金属中心之间均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菲咯啉酮衍生物4-氯-2-(1H-咪唑并[4,5-f][1,10]菲咯啉)苯酚(HL)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单核铜配合物[Cu(L)(5-Cl-sal)(DMF)]ClO_4·DMF(5-Cl-Hsal=5-氯-水杨醛),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结合常数为1.02×10~3 L·mol~(-1)。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表观键合常数为4.37×10~5L·mol_(-1),略小于经典键合常数107 L·mol~(-1)。淬灭机理为动态淬灭。凝胶电泳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在H_2O_2存在下可将pBR322质粒DNA切割为开环缺口型DNA和线型DNA,配合物浓度越大,切割效果越好。机理研究显示,配合物切割DNA的反应是由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作为活性物种的氧化切割过程。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ClO_4)_2,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_6]~(4-)和[Fe(CN)_5(H_2O)]~(3-)作为还原剂,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I=0.5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2 )/[Fe(CN)_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_(ip)=2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_(et)~≠和活化熵△S_(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pH=8.0,I=0.1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4N)]~(2 )/[Fe(CN)_5(H_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4'-苯基-2,2':6′,2″-三联吡啶和Sm(NO_3)_3·6H_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种单核三联吡啶钐配合物[Sm(ptpy)(NO_3)_3 (H_2O)](ptpy=4'-苯基2,2':6′,2″-三联吡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且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Sm(ptpy)(NO_3)_3(H_2O)]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0.87237(5) nm,b=2.17899(15) nm,c=2.45691 (14) nm,α=β=γ=90°。固体荧光光谱表明在340 nm激发下,配合物在565, 598和647 nm处的特征荧光发射可分别归属为Sm3+的4G_(5/2)→6H_(5/2), 4G_(5/2)→6H_(7/2)和4G_(5/2)→6H_(9/2)跃迁。[Sm(ptpy)(NO_3)_3(H_2O)]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为1.10×10~6,结合位点数n为0.73。  相似文献   

5.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_2·2H_2O、Ni(NO_3)_2·6H_2O、Cu(ClO_4)_2·6H_2O和Cd(NO_3)_2·4H_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_2Cl]Cl·H_2O(1)、[NiL_2(H_2O)_2](NO_3)_2(2)、[CuL_2(H_2O)_2](ClO_4)_2(3)和[CdL_2(NO_3)_2]·CH_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_4Cl]。配合物2、3和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_1/n,P2_1/n和P2_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_4O_2]、[CuN_4O_2]和[CdN_4O_2]。  相似文献   

6.
高恩君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2,60(4):674-680
合成了两个混合配体配合物[Pd(phen)(trp)]Cl·5H_2O (1) 和 [Pd(5- NO_2phen)(trp)]Cl·5H_2O (2)(其中phen = 1,10-phenanthroline,5- NO_2phen = 5-nitro-1,10-phenanthroline,trp = L-tryptophan)。配合物对肺 腺癌细胞AGZY-83a均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IC_(50)值分别为158.5 μg/mL和大于 293.0 μg/mL。荧光法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6.36 * 10~6 和3.64 * 10~6。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粘度法证实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 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制得二(1,8-萘啶氮氧化物)合硝酸钍和铀酰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Th(C_3H_6N_2O)_2(NO_3)_4和UO_2(C_3H_6N_2O)_2(NO_3)_2。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_2]_2·(EtOH)_2·(H_2O)_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 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1=4.68×10~3L/mol。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吡啶二甲酸为基本构筑单元合成了铕-钴异核配合物Eu_2Co_2 [C_5H_3(COO)_2N]_6(H_2O)_4,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差热热重(TG-DCS)、红外(IR)、荧光光谱、磁性分析等研究了其结构、荧光性质及磁性质等。研究发现配合物通过吡啶二甲酸桥接形成了独特的新型铕-钴双异核三维结构,同时具有磁学和荧光等颇具应用价值的性质。配合物的摩尔磁化率与温度的乘积随温度的降低从室温下的3.52cm~3·K·mol~(-1)逐渐下降到5 K下的0.27 cm~3·K·mol~(-1),表明相邻顺磁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在395 nm激发光下Eu~(3+)的5D_0→~7F_1磁偶极子跃迁和~5D_0→~7F_2的电偶极子跃迁产生593和618nm的发射峰。619nm处的强度远远高于593nm处强度,表明了Eu~(3+)在晶体中的较低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准刚性的双吡啶化合物3,7-di(3-pyridyl)-1,5-dioxa-3,7-diazacyclooctane (L),合成了4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NO_3)(H_2O)_2(L)_2]NO_3 (1)、[Co_2Cl_4(L)_2]·CH_2Cl_2 (2)、[Cd_2(AcO)_4(L)_2]·4CH_3OH (3)和[Cd_2(NO_3)_2(CH_3OH)_2(H_2O)_2(L)_2](NO_3)_2·2H_2O (4)。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2是24-元环状双核结构,而配合物3和4为多边形双核结构。在这些配合物中,双吡啶配体分别采用了单齿、trans-和cis-桥连3种不同配位方式。配合物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配体1,2-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H2L)和不同的镱盐反应,合成了4个镱稀土配合物[Yb(H_2L)_2](ClO_4)_3·2CH_3OH·H_2O(1),[Yb_4(L)_4(NO_3)2(H_2O)_2](PF_6)_2·4CH_3CN(2),[Yb_4(L)_4(H_2O)_2Cl_2](PF6)_2·2CH_2Cl_2·2H_2O(3)和[Yb_4(L)_4(NO_3)_2(H2O)_2][Yb(NO_3)_3(H_2O)_2(CH_3OH)](NO_3)_2·4CH_2Cl_2·6CH_3OH(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4均为四核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
若干3d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七个新的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tcH)配合物,它们分别是:[M(tc)_2](M=Mn(Ⅱ),Co((Ⅱ))和Ni(Ⅱ)),[Ni(tc)(Ac)(H_2O)],[Ni(tc)(tcH)(H_2O)]NO_3·H_2O,[Ni(tc)(Py)_2(H_2O)NO_3和[Fe(tc)_2(Cl)(H_2O)]。上述配合物的磁化率,摩尔电导,热量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数据表明,它们都具有八面体构型,tcH主要通过亚氨氮和羧基氧原子与金属键合。文章对这些配合物的可能结构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3种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OCs):{[Pb_2(HL)(phen)]·2H_2O)_n(1),{[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2)和{[Ni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3)(H_5L=3,5-二(2',5'-苯二羧酸)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1,4-bibb=1,4-二(苯并咪唑)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和粉末衍射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是基于[Pb_2(μ_2-COO)_2(μ_1-COO)_4] SBUs的一维链状结构;2是二维层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2)_2{4~2.6~2.8~2};3是一个3D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6~2.8~4}{6~4.8~2}_2。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荧光和磁性能。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可以高灵敏识别Fe~(3+)和Cr_2O_7~(2-)离子。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对Fe~(3+)和Cr_2O_7~(2-)猝灭机理。磁性分析表明配合物3中的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芳香羧酸的Ni(Ⅱ)配合物:[Ni(pz)_4(H_2O)_2]·2H_2btc·H_2O(1),{[Ni_2(pz)_8(btec)]·4H_2O}n(2),{[Ni (H_2btec)(phen)]·2H_2O}n(3),[Ni (Hbdc)_2(pz)_4](4),{[Ni_3(bdc)_3(pz)_(12)]·2H_2O}n(5)和[Ni(bdc)(pz)_2(H_2O)]n(6)(pz=吡唑,H_3btc=1,3,5-苯三甲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H_2bdc=邻苯二甲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6个配合物的金属Ni(Ⅱ)中心呈五或六配位.配合物1和4具有完全由氢键网联成的2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和3是通过采取单齿/桥双齿配位模式的btec4-构筑的2D配位骨架结构;配合物5和6是由采取单齿/螯合双齿配位模式的bdc2-构筑的1D配位骨架结构,并由氢键连接成2D结构. 6个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当对配合物施加外加电场时,6个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因配合物组成、结构键连方式以及配体种类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_2(H_2O)_2](NO_3)_2(1)、[Cu_2(L)_2(NO_3)_2(H_2O)_4](2)、 [Cu_2(L)_2(AcO)_2(H_2O)_2]·6H_2O(3)、[Cu_2(L)_2(HL)_2(ClO_4)_2]·2CH_3CN(4)和[Cd_2(L)_2(HL)_2(NO_3)_2]·2H_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和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1和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各种光谱手段对比地研究了由苯并咪唑衍生的单核钴配合物[Co(EDTB)]2+(1)和单核镍配合物[Ni(EDTB)]2+(2)(这里EDTB为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2-乙二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配合物1和2均能通过插入方式较强的与CT-DNA结合,诱导DNA构象的改变;且配合物1对DNA的结合能力略强于2,其结合常数分别为Kb(1)=3.23×104L·mol-1和Kb(2)=2.40×104L·mol-1。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1和2均能与BSA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常数均处在104~105 L·mol-1;该结合引起了BSA微环境和构象发生变化,且使BSA内源荧光被淬灭,淬灭机理为静态淬灭。利用MTT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对P388不敏感,对A-549在高浓度(10-4~10-5 mol·L-1)下表现出与顺铂相当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个混合配体配合物[Pd(phen)(trp)]Cl·5H_2O (1) 和 [Pd(5- NO_2phen)(trp)]Cl·5H_2O (2)(其中phen = 1,10-phenanthroline,5- NO_2phen = 5-nitro-1,10-phenanthroline,trp = L-tryptophan)。配合物对肺 腺癌细胞AGZY-83a均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IC_(50)值分别为158.5 μg/mL和大于 293.0 μg/mL。荧光法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6.36 * 10~6 和3.64 * 10~6。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粘度法证实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 DNA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由三连接的2,3-喹啉二甲酸桥联扭曲的Cd~(2+)八面体形成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d(QDA)]_n(1)。该配合物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该配合物在乙醇分散体系中可快速识别痕量的2,4,6-三硝基苯酚和Fe~(3+)离子,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淬灭常数(K_(sv))和检测限(LOD)分别为6.61×10~4L·mol~(-1)和0.83μmol·L~(-1),对Fe~(3+)离子的淬灭常数和检测限分别为1.74×10~4L·mol~(-1)和2.70μmol·L~(-1)。  相似文献   

19.
黄秋颖  林肖漪  王勇  朱永朝 《应用化学》2017,34(9):1093-1098
以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与2-(邻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o-BrPhH_3IDC)和草酸铵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波浪形一维链状配合物{[Cd(o-BrPhH_2IDC)_2(H_2O)]·H_2O}_n(1)。并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配合物1在316 nm波长激发下,在356 nm处有最大的荧光发射峰。配合物1对小分子具有识别性能,乙腈使配合物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甲醇、乙醇使配合物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而吡啶处理后的样品在356 nm附近的发射峰消失,显示对吡啶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吡啶锰(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同时采用MTT法研究了该配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生长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CT DNA作用属部分插入和静电结合模式,其键合常数K_b=3.3×10~4L·mol~(-1)。凝胶电泳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用310 nm光辐射15 min,可将质粒p BR322 DNA切割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发现,合成配合物能有效抑制MCF-7和A549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