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N,N'-二(5-四唑基)胺为含能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能配合物[Mn(BTA)(phen)2·5H2O](1)(BTA=N,N'-二(5-四唑基)胺,phen=1,10-phenanthroline),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HMX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降低HMX的分解峰温.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52(6)nm,b=2.6913(14)nm,c=1.0965(6)nm,β=107.953°,V=3.019(3)nm3,Z=4,S=1.010,最终残差因子[I>2σ(I)R1=0.0420,wR2=0.1084,对于全部数据R1=0.0608,wR2=0.1207.  相似文献   

2.
培养了含能配合物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合钴(Ⅲ)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o(ANPyO)3]。用DSC,TG-DTG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由1个缓慢吸热峰和2个剧烈的放热峰组成,剩余残渣量为3.7277%。感度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感度较ANPyO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是一种不敏感含能材料。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Co(ANPyO)3]可以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提前65.15℃,使分解速度加快,对AP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碱式碳酸铜和四氮唑乙酸在水中反应制备得到四唑乙酸铜(II)含能配位聚合物, 并培养出单晶. 运用元素分析, FT-IR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表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主要包含三个放热峰. 用Kissinger和Ozawa-Doyle法对标题配合物的第一放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计算得到其活化能为356.1 kJ/mol. 对配合物的撞击、摩擦、火焰感度和5s爆发点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感度, 有望作为含能材料应用于相关领域. 同时研究了标题配合物对RDX热分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标题配合物可以使RDX的放热分解峰的温度提前16.4 ℃,分解速度加快, 对RDX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2种含能配合物[Cu4O2(C4N6O5H2)2(CH3COO)2(DMF)2]·DMF(1)((C4N6O5H2)2-为配体LLM-105失去2个H+)和[Co(C4N6O5H3)3]·7H2O(2)((C4N6O5H3)-为LLM-105失去1个H+),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R3。用DSC,TG-DTG技术对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同时研究了2种配合物对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提前117.42和71.85℃,分解放热量增加1 916.97和1 433.76 J·g-1,对AP热分解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N,N′-二(5-四唑基)胺为含能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能配合物[Mn(BTA)(phen)2·5H2O](1)(BTA=N,N′-二(5-四唑基)胺,phen=1,10-phenanthroline),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HMX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降低HMX的分解峰温.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52(6)nm,b=2.6913(14)nm,c=1.0965(6)nm,β=107.953°,V=3.019(3)nm^3,Z=4,S=1.010,最终残差因子[I〉2σ(I)]R1=0.0420,wR2=0.1084,对于全部数据R1=0.0608,wR2=0.1207.  相似文献   

6.
以N,N′-二(5-四唑基)胺为含能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能配合物[Mn(BTA)(phen)2•5H2O] (1) (BTA=N,N′-二(5-四唑基)胺, phen=1,10-phenanthroline), 利用元素分析, 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HMX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降低HMX的分解峰温. 晶体学数据: 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0752(6) nm, b=2.6913(14) nm, c=1.0965(6) nm, β=107.953°, V=3.019(3) nm3, Z=4, S=1.010, 最终残差因子[I>2σ(I)] R1=0.0420, wR2=0.1084, 对于全部数据R1=0.0608, wR2=0.1207.  相似文献   

7.
纳米Co-B非晶态合金对高氯酸铵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并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N2吸附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运用差热分析研究了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加入 Co-B 非晶态合金后AP的高低温放热峰相连,合并成一个高而大的放热峰,且峰温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这说明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对AP热分解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同时, Co-B 非晶态合金能使AP的表观分解热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用硫酸镍与碳酰肼(CHZ)反应, 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含能配合物[Ni(CHZ)3]SO4·3H2O,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测试表明, 该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85237(1) nm, b=0.90964(1) nm, c=1.22559(2) nm, β=96.731(2)°, V=0.8849(2) nm3, Z=2, Dc=1.798 g·cm-3. 在该配合物分子中, 碳酰肼作为双齿配体, 以羰基O原子和端基N原子与Ni2+离子发生配位, 形成3个相互垂直的五元平面螯合环. 在氢键、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 该配合物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 对碳酰肼分子进行了DFT-B3LYP/6-311+G**量化计算研究, 得到其NBO电荷, 从理论上说明碳酰肼的配位点是羰基O原子和端基N原子. 采用DSC、TG-DTG和FTIR光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其热分解过程中两个放热峰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异硫氰酸镧环丁砜配合物[La(N(CS)_3·3TMSO_2],并进行了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该热分解为二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Ae~(2/RT)·(1-a)~2,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InA=0.218E-0.637。  相似文献   

10.
铝粉粒度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联合技术研究了10.7 μm, 2.6 μm和40 nm铝粉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铝粉的加入对AP的低温放热峰有抑制作用, 对高温放热分解反应有促进作用, 并且随铝含量的增加和铝粒径的减小这种作用更强烈. 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技术对不同升温速率下TG-DSC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40%的不同粒径铝粉的加入对AP的热分解三阶段(A→B→C→D)反应模型无影响, 但反应机理函数发生了改变. 纯AP, AP/Al(10.7 μm), AP/Al(2.6 μm)及AP/Al(40 nm)的反应机理函数组合分别为C1/D1/D1, C1/D1/D3, C1/D1/D4和C1/D1/F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非等温DSC曲线对十二种镧系元素异硫氰酸盐与苄胺形成的配合物Ln(NCS)_2.4C_6H_5CH_2NH_2(Ln=La、Pr、Nd、Sm、Eu、Gd、Tb、Dy、Ho、Er、Tm、Yb)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并运用积分法和微分法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它们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当Ln=La、Pr、Nd、Sm、Eu、Gd时,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式da/dt=A·e~(-E/RT·3)(1-α)~(2/3);当Ln=Tb、Dy、Ho、Er、Tm、Yb时,则为dα/dt=A·e~(-E/RT·)(1-α),呈现“钆断”现象.此外还得到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以3,6-对(3,5-二甲基吡唑)-1,2,4,5-四嗪(BT)为起始物,经亲核取代、氧化脱氢、氨解和水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高氮含能化合物3,3′-偶氮-(6-氨基-1,2,4,5-四嗪)(DAAT)。对DAAT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由DSC、PDSC和TG-DTG技术获得了DAAT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结果表明,DAAT的热稳定性好,能量高。在5℃/min升温速率下,DAAT在283℃左右开始分解,放热峰值320℃,分解放热峰的分解焓为1974·33J/g,高于相同条件下硝胺系炸药HMX的分解焓;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其活化能分别为209·69和208·77kJ/mol;其热分解速率对压强比较敏感,且与环境压强成正比。采用VLWEOS对DAAT的爆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将DAAT与传统含能材料混合,有望制备出高能钝感炸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个单核含能配合物[Ni(DABT)(H2O)4] SO4·H2O(1)(DABT=3,3’-二氨基-5,5’-二(1H-1,2,4-三唑))和一个含能离子盐DABT·SO4(2)。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通过三唑环的π-π堆积作用及其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1和2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运用TG-DSC热分析仪研究了1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1在失去水分子后可以稳定到350℃才放热分解;探究了2对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2对AP具有一定的燃烧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5-氨基双四唑配位化合物Cu(bta)(bpy)(H2O)(1)和Pb2(bta)2(en)2.4H2O(2)(H2bta=5-氨基双四唑,bpy=2,2′-联吡啶,en=乙二胺),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5-氨基双四唑配体以双齿螯合模式与铜离子配位形成离散的分子,并通过H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2中,强的R22(8)氢键环作用将双核的Pb2(bta)2(en)2单元连接成一维的链,这些链通过与水分子氢键作用被进一步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另外,通过DSC技术探究了它们作为添加剂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影响。研究发现,铅基化合物2的催化效果较铜基化合物1要好。  相似文献   

15.
以1,5-二氨基四唑(DAT)为配体,苦味酸根(PA)为外阴离子制备得到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DAT)6](PA)2∙4H2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FT-IR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中心钴(II)离子与六个DAT分子的六个N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略微畸变的八面体结构。配离子位于两个苯环互相平行的PA离子之间。在[Co(DAT)6](PA)2∙4H2O的分子单元中,配离子和PA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连接;分子单元间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AT配体分子对于晶体结构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TG-DTG、DSC和FT-IR分析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目标配合物第一放热分解过程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水杨醛牛磺酸Schiff碱与镝(Ⅲ)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非等温条件下,采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出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以3,6-对(3,5-二甲基吡唑)-1,2,4,5-四嗪(BT)为起始物,经亲核取代、氧化脱氢、氨解和水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高氮含能化合物3,3'-偶氮-(6-氨基-1,2,4,5-四嗪)(DAAT).对DAAT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由DSC、PDSC和TG-DTG技术获得了DAAT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结果表明,DAAT的热稳定性好,能量高.在5℃/min升温速率下,DAAT在283℃左右开始分解,放热峰值320℃,分解放热峰的分解焓为1974.33J/g,高于相同条件下硝胺系炸药HMX的分解焓;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其活化能分别为209.69和208.77kJ/mol;其热分解速率对压强比较敏感,且与环境压强成正比.采用VLW EOS对DAAT的爆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将DAAT与传统含能材料混合,有望制备出高能钝感炸药.  相似文献   

18.
张大海  宿素玲  任宁 《应用化学》2010,27(11):1339-1343
采用水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Dy(p-MBA)3phen]2(p-MBA=对甲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TG-DTG)等测试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Dy(Ⅲ)配合物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非等温动力学。 通过用Popescu法和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NL-INT)的处理和计算,得到此步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15.55×1012)/β·exp(-19825.60/T)3(1-α)2/3,平均活化能为164.83 kJ/mol,指前因子为15.55×1012 min-1。  相似文献   

19.
利用DSC曲线研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报道还不多。本文利用一条非等温DSC曲线,将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对异硫氰酸钇与苄胺形成的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合成的标题化合物晶体(C~2~3H~2~9N~3O~6Zn)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2~12~12~1, 晶胞参数a=0.9345(2), b=2.6620(5), c=0.9748(4)nm, V=2.425(2)nm^3, Z=4。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R^T·(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