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文 《数学通报》2001,(7):9-10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是落实这一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 ,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 .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而且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 ,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学会学习 .下面来探讨它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1 理论依据分层递进教学以最…  相似文献   

2.
课堂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成绩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具体说来,课堂分层教学就是在同一班级中,将学生按学科成绩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以...  相似文献   

3.
用点的集合(或轨迹)的观点去统一定义除圆以外的圆锥曲线,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圆锥曲线是与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常数e的点的集合”这一本质属性,进而深入理解几种圆锥曲线的区別与联系以及各自的几何性质,又可以利用统一定义去简便地解决一部分有关圆锥曲线的问题。因此搞好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探究,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若能重视对课本习题进行变式训练,不但可以抓好双基,便于搞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可以提高数学能力. 一堂数学课,就应是一串变式题组成的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恰能返璞归真,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尝试中获取知识,优化数学思维品质.从而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变式教学要把握三个"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霞  刘斌 《数学通报》2006,45(4):18-19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但若对变式的“  相似文献   

6.
变式教学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授课方式.变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现象发现本质,探求问题的规律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数学这门学科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及时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机智。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机智应是他们所特有的心理品质。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  相似文献   

8.
克思列宁主义处理問題的方法,在于具体问題具体分析,也就是理論联系实际。理論联系实际是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新的教学过程是以辯証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系統的文化科学知識武裝学生的过程,教学的唯一对象是学生,因此,首先应該面向学生的实际。要联系学生实际,首先必須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使主客观一致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在数学課中,教师可以通过考試、提問、課堂練習、課外輔导、作業批改、个別談話、小型座談以及和班主任联系等方法,有計划有目的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習等各种实际,仔細分析,据以推动改进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中代数里的排列和組合,不仅为深入学习某些数学理諭所需要,就是在实用科学中也有它的应用,在教学必須面向生产面向实际的今天,学好这些教材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有关排列、組合的教学間題,数学通报1958年8、9月号刊載的汪述云同志一文已有述及,本文拟着重就排列、組合应用题的教学发表几点意見。首先谈談怎样解决存在于学生间的几个主要难点。 (1)要使学生在判別排列或組合問题时做到迅速  相似文献   

10.
王佩其 《数学通讯》2003,(19):12-15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 ,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 ,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本文通过一道立体几何题的变式教学实践 ,谈谈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 ,仅供参考 .原题 如图 1 ,已知正方体 ABCD-A1 B1 C1 D1 的棱长为 1 ,求对角线 A1 B与 B1 D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这是一例极其普通的异面直线距离的算法例子 ,笔者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了两种基本求法 …  相似文献   

11.
突破以前按照不同专业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采用一种新的分级教学模式,针对相同专业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培养.通过对教育观念的新认识和培养目标的再确定,在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受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使基础课教育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常微分方程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在的高等教育.尝试将分层教学的理论应用到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有效性、数学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要想达到高效的分层教学目的,必须做到“三注重”才能达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获得不同程度知识吸收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的三角課程中,“反三角函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部分之一,一方面由於現行教科書(前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編譯的平面三角)中缺乏适合教学大綱要求的教材;另一方面也由於反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其主值等这些概念对於学生是陌生的,是前所不知的。現在我就把几年来对这个單元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下来,希望同志們批評指正。反三角函数这个單元在教学大綱中指明应該教給学生: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法、反三角函数的多值性与反三角函数的主值,現在就依照这几个題目分別的談一談。  相似文献   

15.
张智勇  郑嘉 《大学数学》2022,38(1):118-124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并兼顾"零零"后大学生特点,提出一个基于BOPPPS模型的旋转体体积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该方案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分类培养,从而为旋转体体积内容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深层数学发展的习题教学,就是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贯穿于习题教学的始终,关注不同习题中涉及的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个习题中涉及的不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不同习题中不同层次的要求.用既有思想、又有方法的习题来培养“会想也会做”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数学发展(包括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创造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同样的一篇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而对相近资质的学生,水平相当的教师却上出不同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呢?是教师的教学情绪原因吧!是教师教学机智差距吧!经过分析反思,笔者认为,这情况主要归因于教师是否充分认识到并用好“学生”———这一“新”教学资源.“学生”———教学资源的特点与我们以往的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师等)的静止性、确定性的特点迥然不同,他具有活动性、生成性、不确定性、多样性的特点.用活用好这个资源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范畴,也更…  相似文献   

18.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数学观”的一种延续,它在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即“分层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分层的意识,而这种分层的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课程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上,还更应表现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解卫民 《中学数学》2012,(16):60-61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包括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既含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包含着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倾向,一种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教学要求过高,大多数学生似懂非懂,疲于"跟读".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的代数教学和生产生活的应用中,数量的平均值具有实践的意义,它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求法,例如通常所遇到的有算术平均值、对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以及調和平均值四种,它們的定义和性貭分別概述如下: (1)算术平均值:二个量的算术平均值是这二个量的和之半,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