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小燕 《中学数学》2012,(22):75-78
阅读理解题通常是给出一些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材料中给出的一些定义知识,解题方法与思路,然后在把握实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解答材料后面的问题,这类题的主要题型有:阅读定义,解答问题;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图表,解答问题;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它主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精忠 《数学通报》2005,44(3):20-22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编教科书中每章都有一到两篇“阅读材料”,一些教师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采取完全不闻不问的态度,不讲解,也不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教师采取这种态度,学生更是懒得去看它,更不会去钻研它,认为反正考试也不会考的.事实上,新编教科书中增加了“阅读材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华师大版)增加了与知识点有关的"阅读材料",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对阅渎材料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如果只是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上,就不能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适当加以修改或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下面是对这些"阅渎材料"处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将常规题改编为探究题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与测试的迫切需要,通过思考与实践,笔者探索了设置问题背景、增添阅读材料、暗示解题思想、模糊解题方向、呈现结论规律等一些变式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也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课标>未将"阅读材料"规定为教学内容,因此,教材将"阅读材料"设置为选学内容,作为正文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6.
姚平 《数学通报》2005,44(2):30-32
加强语文和英语的阅读训练,其重要性无可非议、勿庸置疑.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袭以做题为重心的模式,从而轻视了对材料的阅读指导,以致使一部分学生误认为数学课就是解题课.他们对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的引入、定义、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等,不是通过阅读教材去分析、理解、掌握,而是寄希望于讲解题目,反复练习,以期达到重复记忆知识的目的.结果学得吃力,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阅读材料"数量、内容主题分布、内容类别、与上下文关系、编写方式、呈现方式等维度,对"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了解"阅读材料"的编写特色,并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主要结论和启示,为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产生的一些认识作一介绍.主要包括其分布情况,作用,优势,以及提出建议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下)立体几何一章在阅读材料《欧拉公式与正多面体的种类》一文中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此材料时,对于过每个顶点的棱数m和每个面的边数n的求解过程难以理解,本文将给出该命题的又一证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慧明 《数学通报》2007,46(4):58-59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湖北省文、理两卷,体现能力考查新方式的有四处: 1.理科选择题第(8)题利用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平时不重视阅读教材的考生解题时感觉吃力.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数学第五册P32阅读材料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89,….  相似文献   

12.
徐庆林 《数学通报》2004,(9):27-27,F003
在执教人教版新教材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时,排列组合应用问题中许多比较复杂的限制条件,往往让初学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一时难以理清思路,即使有时能求对结果,但仍然糊里糊涂.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给了我灵感,我在教学时有意识的让学生使用集合这一工具来表示相关事件,将问题中复杂限制条件间的关系转化为集合间的运算,从而可以通过求出一些集合的元素的个数使问题获得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以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内容的时代性以及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呈现给广大生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教材中新添的“阅读材料”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也为中学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订阅《数学通讯》杂志已经多年了,每每阅读一些喜爱的文章,都要经过思考、反思、探究,或将其用于课堂教学,或从中获得写作的信息与灵感.  相似文献   

15.
丁益民 《数学通讯》2022,(22):1-3+8
以苏教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例,挖掘阅读材料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观,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领略数学理性精神,发挥阅读材料在学科育人上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6.
1.数学阅读的内涵及其特点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数学阅读不同于其它阅读,数学阅读~[1]是指学习者围绕数学材料或数学问题,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或经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思想来认识、理解、吸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由于数学材料的特殊性决定数学阅读有以下特点[2]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理解型问题在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又考查解题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  相似文献   

18.
唐强 《数学之友》2022,(3):14-16
数学阅读题包括材料阅读和内容考察两个部分,其题目设置具有逻辑性、思维层次性和表达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给出了数学阅读题的三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翻阅手中的百余份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试卷,真是亮点多多,现就九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归纳如下: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同学们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  相似文献   

20.
孙大志 《数学通讯》2002,(13):36-39
信息迁移题是指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表 ,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发现规律 ,找出方法 ,并应用于新问题解答的一类问题 .信息迁移题的显著特征是 :解题信息往往比较含蓄地设置在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或图表中 ,需要通过阅读、观察、归纳、探索等手段才能发现和获得 .阅读、观察、归纳、探索是手段 ,迁移是考查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所在 .由于信息迁移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数学语言转化能力 ,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突出体现了“考能力”这一特色 ,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深化素质教育 .因而 ,信息迁移题倍受高考命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