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竹板响连环,把珠算学习谈一谈。您的话正和我心意,我不懂的问题正着急儿,正想找您去请教,认您做我好老师。咱们都是同学习,“集思广益”别客气儿。请老师耐心教会我,我请您去喝“二加七”。不要喝九(洒)去破费,咱们哥(姐)俩谁和谁,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其疏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初一升初二时,我校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班,大多数学生厌学、学风差、各科成绩(包括政治、历史)都落在别班后面.科任老师不愿教这个班.当时,年级负责同志很客气地问我:“凭你多年的经验,这个班可不可能变好,有没有50%的可能?”我也正想从他们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疏导一下看看.这样,就接下这个班,在学校、年级的支持下,开展了两年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伟 《数学通报》2003,(6):7-7,3
近日读到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回忆其大学老师的一篇文章 ,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文章说 ,老师让学生花了四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 ,但学生们都找不到办法 .第五个星期 ,老师进入课室 ,“在五十分钟内 ,他如长江大河 ,滔滔不绝 ,使我听得呆了 .……”作者说 ,“假若没有经过那四个星期去想 ,我不会在五十分钟之内被老师说服的吧” .虽然故事讲的是大学教学 ,但是 ,我想我们的中学教学中 ,不也存在一个“讲”与“不讲” ,“多讲”与“少讲”的问题吗 ?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受到批评后 ,不少老师又都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口号下祭起了…  相似文献   

4.
蔡春晖 《数学通报》2005,44(1):46-50
传统教育是以消灭问题为己任的教育,使学生由有问题变为没有问题,就表明教育成功了.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感到疲倦,没有激情和活力,课堂缺乏生气.然而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却表现出无所适从,不善动脑,不会动脑的状况.同时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信箱     
《数学通讯》2005,(6):48-48,F003
本刊已将原“求知信箱”改为“王老师信箱”.高中学习阶段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存在学习心理和方法方面的困惑,都可以来信或通过电子邮件向我们提出.我们将其中有意义的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刊出,并由王老师做出答复或交广大读者讨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入.  相似文献   

6.
袁缵芹 《数学通报》2006,45(11):10-10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江苏省扬州师范学校读书.大概在1962年左右,我有幸在数学老师那儿第一次见到《数学通报》,虽然许多文章看不明白,但凭着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竟喜爱上这本杂志,特别是其中解题的文章和一些短文,屡屡从老师那儿借来看,有时候几个同学一起研读.那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课外数学小组,时隔40多年,活动的许多内容都不记得了,唯有模仿《数学通报》办我们自己的刊物——《数学小报》的情形还恍如昨日.这份小报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同学们自己创办的,报头中的“数学”和“报”三个字也是从《数学通报》的刊名中拓下来的.我们自己写稿,有谈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体会,有具体的解题技巧,有专题研究,等等,最后由老师把关.《数学小报》是32开本,我们自己刻写、油印.在学习《数学通报》和编写《数学小报》的过程中,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日渐浓厚.《数学小报》大概出了十多期,我们就毕业了.可惜的是,毕业后我把《数学小报》和其它书本都寄存在一位亲戚家,文革中再去寻找时都已经散失了.  相似文献   

7.
王老师信箱     
《数学通讯》2005,(8):F004-F004
本刊已将原“求知信箱”改为“王老师信箱”.高中学习阶段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存在学习心理和方法方面的困惑,都可以来信或通过电子邮件向我们提出.我们将其中有意义的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刊出,并由王老师做出答复或交广大读者讨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入.来信请寄:430050,武汉市第23中学,王方汉老师收;电子邮箱地址:hangmegn@126.com(注:此邮箱只受理以上内容的邮件).  相似文献   

8.
王老师信箱     
《数学通讯》2005,(2):93-93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原“求知信箱”改为“王老师信箱”,高中学习阶段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存在学习心理和方法方面的困惑,都可以来信或通过电子邮件向我们提出.我们将其中有意义的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刊出,并由王老师做出答复或交广大读者讨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入.来信请寄:430050,武汉市第23中学,王方汉老师收;电子邮箱地址:hangmegn@126.com(注:此邮箱只受理以上内容的邮件).  相似文献   

9.
自习课上,我正在拼命地思考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老师来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奇怪了,作辅助线还问“为什么”?脑子里一蹦就蹦出来了呗!后来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有个“为什么”的问题.今天写这个题目,似乎大了些,毕竟我不可能概括全面,但还是想总结三小点. 1.陌化熟通过作条辅助线,将题目变成我们所熟悉  相似文献   

10.
吕水庚 《数学通报》2006,45(2):12-13
一次单元测试后,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来找我,说:“老师,我平时上课都能听懂,而且该做的作业也会做,但每到考试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想请您帮我指导一下学习方法,好吗?当时,我从课前准备,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个学生走了以后,我陷入沉思之中,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该学生一个人身上,也不是只发生在某一门学科上,而是具有普遍性.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大王》2011,(7):48-51
“空想家”贝卡主要表现: 1.想得多,做得少。 2.常常制订很多不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但并不认真执行,难以实现的时候就重新起草另一份同样不合实际的计划。  相似文献   

12.
猜年龄趣题     
<正>李老师说:“我的年龄是在35,36,38,42,45,46,51,55,57,61,62这11个数中的一个.”并将年龄的十位数字告诉了小明,将个位数字告诉了小灵.小明先说:“我不知道李老师的年龄,但是我肯定小灵也不知道.”小灵听后就说:“我原本不知道,但是我现在知道了.”小明接着说:“现在我也知道了.”请问,李老师的年龄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3.
之一 坐飞机看佛光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数学聊斋二则》发表在中国科大校园网站的“校友文稿”上,后来又于2003年8月发表在《大学数学》(参见19卷第2期).其中第一则“峨嵋山的佛光-连续函数介值定理”叙述的是1984年8月我在峨嵋山舍身崖看佛光的真实经历.如果天气晴好,阳光以适当的角度照在舍身崖峭壁下的云层上,就出现彩色的光环,这就是佛光.然而,云太矮了不行,太高也不行,不高不矮正合适才出现佛光.我刚开始去看的时候云太矮,没有出现佛光.但是云在往上升.我当时就想,云的上升是连续的,如果升到后来又太高了,那么在太矮和太高之间就一定有一个高度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平时的调研中发现,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有些青年老师在基础年级的教学时表现得很优秀,实绩也很突出,可上了高三之后,教学实绩却平平了.究其原因,问题就在于这些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认识不够,于是通过一段时问的教学,与同事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下面笔者就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性”问题,和广大青年教师作些交流.  相似文献   

15.
林楚 《数学大王》2013,(11):29-30,39
1.卡尔放学经过希尔太太的后院时,突然听到一声急促的叫声:“强盗,站住,站住!”原来希尔太太刚下车就被抢走了手提包,她只看见是个穿黄茄克的人。 2.卡尔忙上前问:“还有其他目击证人?”“吉姆就在那边,他是我请来给温室刷油漆的工人,也许他看见了那个强盗。”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与“发现”思维训练彭树德(湖北省潜江中学433100)德国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发现比论证更重要”.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面,而应该想办法去探求,去发现这些结论.为培养学生这种“发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自...  相似文献   

17.
教师往往因学生经常出现错误而头疼,认为我已一再强调,又多次进行强化训练,就不应该再“误”.故而不是认为学生笨,就是指责其不认真,不能“记”住老师“讲”的各个注意点.其实,之所以学生一再出“误”,关键原因就在上文所打引号之内,也就是缺少一个“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忠怀 《数学通讯》2007,(6):48-48,F0003
却说众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藏宝处,小兀得到了一个万能调动仪,而三位牧人也找到了他们家的祖传遗产——一个铜盒子。就在小π、小e和小s认真阅读万能调动仪的使用说明书的同时,三位牧人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个铜盒子,只见里面有几张单据和一封信,牧人们赶紧翻看起来,刚一看完,三人就一起大哭起来.小兀忙问怎么了,牧人们说出一段原委,小靠等人也感到唏嘘不已,只得安慰他们道:“好哥哥,现在的大局是营救孙悟空,待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商量,我想哥哥们的问题,肯定会有解决办法的.”  相似文献   

19.
这天,老歪老师发现庄库、贝卡和大笨猫梅干莱在玩耍,无所事事。于是,他决定考考孩子们,让孩子们学点知识。老歪老师于是把孩子们都叫过来,说道:“孩子们,我来考考你们,好吗?”三个人同时回答“好”。老歪老师想了想又说:“算了,还是算了吧,我看你们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三人一听可不依了。  相似文献   

20.
圆周率的近似求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数学老师指导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布置我们做自拟课题研究 .当晚 ,我正在想选什么课题好呢 ?突然 ,听到有人说 :“我有位同学能背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三十几位……” .我想 ,我不是可以研究圆周率吗 ?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直到第二天早上 ,我在看一道物理例题时 ,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在曲线上取得非常接近的B ,C两点时 ,就可以把弧BC看成线段BC .我想如果在圆周上也取得非常接近的两点时 ,弧长也就可以看成线段的长了 ,这样圆周率不就可以求图 1 问题 1图了吗 ?2 研究过程与方法问题 1 如图 1 ,AB为圆O的直径 ,R为半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