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4月第二版(人教版)B版教材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这一章中,在《圆的一般方程》这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求这个曲线的方程.解在给定的坐标系中,设M (x,y)是曲线上的任一点,则|MO|/|MA|=1/2.由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上式用坐标表示为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三册 (选修Ⅱ )《函数的极限》一节有这样一道例题 :limx→ 1x2 - 1x - 1=2 .此例很好地说明了函数f(x) 在点x =x0 处的极限是a ,仅与函数f(x) 在点x0 附近的函数值的变化有关而与函数f(x) 在点x0 的值无关 .笔者认为 ,它不仅对此类不连续函数求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函数的极限》一节有这样一道例题:lin(x→1)x^2-1/x-1=2.此例很好地说明了函数f(x)在点x=x0处的极限是a,仅与函数f(x)在点x0附近的函数值的变化有关而与函数f(x)在点x0的值无关.笔者认为,它不仅对此类不连续函数求极限问题的求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还是“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笔者对此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1例题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段的长度比等于夹有两边长度的比.  相似文献   

5.
高中代数下册 (必修 )第 7页例 2 ,已知 :a、b∈R+并且a≠b ,求证 :a5 +b5 >a3 b2 +a2 b3 .作差 ,分解因式得 (a +b) (a -b) 2 (a2 +ab +b2 ) ,因为a、b∈R+ ,所以a2 +ab +b2 >0 ,……对此 ,有同学提出 :因为a2 +ab +b2 =(a + b2 ) 2 + 34b2 其实只需a≠b ,就可推出a2 +ab+b2 >0 ,因此 ,条件a、b∈R+ 对原不等式并非必要 ,可弱化为a +b >0 .与此类似的问题是否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呢 ?这时我们若以批判的态度审视课本中同一页的练习 :已知 :a、b∈R+且a≠b ,求证 :a4 +b4 >a3 b +ab3 ,…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的例题,大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是知识和方法发展的源泉,也是有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与复习中,如果能重视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适当地变形转化、引申拓广,那么常可获得形式新颖、综合性强并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而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现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4》P109例4为例进行阐述.题目求证:sin50°(1 3tan10°)=1.1横向探究变换题目中的常数和设问,可得到新题1是否存在常数m,使得等式sin50°(m 3tan10°)=1成立?…  相似文献   

7.
<正>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教学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本文以一道课本例题为例,加以说明.人教版选修2-1第二章椭圆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例7:  相似文献   

8.
课本中的例题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立意,或具典型方法,或寓一般结论,或者蕴含深刻的背景材料.在学习或复习中,通过对例题潜在教学功能的探究,势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本文以一道课本例题为例,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5,44(7):31-32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材中有一些典范性题目,它们或者是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例、习题的探究,认真挖掘题目中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龚兵 《数学通讯》2009,(3):30-32
在平时学习以及在高考复习中对一些典型的例题的探究、推广以及变式训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本文就一道例题的解答进行探究推广得到几个定理.  相似文献   

11.
1问题提出国标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24页例6[1]:图1已知:如图1,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AF、BG、CH、DE分别相交于点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方法探究课本给出的证法经历了三次全等证明:①△ABF≌△BCG,②△AB′B≌△BC′C,③△AA′E≌△BB′F.接下来,要思考的是能否减少证明全等的次数,使得证明更简单、自然?不妨把上述的三次证明全等,定义为三个模块.不难发现,模块①是证明过程必不可少的,通过模块①证∠A′B′C′=90°,同理可证四边形A′B′C′D′其它的各内角也都为90°,从而可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在此基础上,模块②、③中只需证明其中的一个即可.方法1证明模块②,可得AB′=BC′,BB′=CC′,同理有CC′=DD′=AA′,则AB′-AA′=BC′-BB′,即A′B′=B′C′,从四边形A′B′C′D′的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方法2证明模块③,可得AA′=BB′,B′F=A′E,同理有A′E=D′H=C′G,则AF-B′F-AA′=BG-C′G-BB′,即A′B′=B′C′,从...  相似文献   

12.
一道例题的变式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点M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k>0),求点M的轨迹方程.这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上)第70页求曲线方程的一个例题.如果就题论题,我们就会失去一次培养学生反思探究能力的机会.在复习中,我们选取了这个平凡的题目进行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了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常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常上,对于学生的关注,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下是笔者的一次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7年第10期中的文[1]介绍了这样一道题:例3 过抛物线y=x2上的点A向圆x2+(y-2)2=1引两条切线AB、AC,交抛物线于点B、C,连接BC,证明:BC也是圆的切线.贵刊2011年第3期中的文[2]给出了例3的简便解法,并“把原题向一般的情形变更”,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朱胜强 《数学通报》2007,46(6):47-48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可以较好地发挥例题或习题的潜在功能,达  相似文献   

16.
吉祥 《中学数学》2012,(17):23-24
最近,笔者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碰到一道解析几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点P(1,2)的直线l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AOB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第8题)本题来源于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下B)第45页例3:已知在一个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两点A、B,AC、BD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垂直于AB的线段,又知AB=4cm,AC=6cm,BD=8cm,求CD的长.  相似文献   

18.
19.
例题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可以较好地发挥例题或习题的潜在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20.
周立军 《数学通报》2005,44(9):40-42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