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静  秦培勇 《物理通报》2022,(5):37-39+45
针对我国对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前国内基础物理教学现状,作为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预科基础教育阶段的习题讨论课模式,采用基于“团队学习”的习题讨论课模式,在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季涛 《物理通报》2007,(6):23-24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而新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注重学生三个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加强生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4.
"工作室物理"教学法是一种集成了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自下而上、以讨论、探究为基础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美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大学盛行.我们在文科物理教学中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发现这个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交流互动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地,在教学情境中,对新知识点的引入模式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了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新课引入宜用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一份物理实验能力的测试卷,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模式下,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单因子方差分析,分别讨论在两种学习模式下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两种模式的检验统计量F值均大于其相应的临界值,说明在自主学习模式或合作学习模式下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成绩提升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博 《物理通报》2022,(5):46-48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经过广大一线教师反复实验、多方论证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新授课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而高三物理复习环节有着其固有的特点和需求,将“活动单导学”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喂养"教学方式,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背道而驰,严重束缚学生的探究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从"创设激趣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注重实验操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张江宁 《物理通报》2011,40(10):97-99
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对象等方面,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U型教学模式"来探索引导深度学习,以高中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为例,经历层层递进的探究,利用大量实验引导,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旨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辽宁省物理竞赛发展历程,通过讲座、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参赛,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对实践教学和竞赛指导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建立了融合物理赛事和大创项目的实践教学培养路线,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竞赛教学指导模式,拓展了赛后课题研究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萍 《大学物理》2004,23(6):54-58
介绍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学院在普通物理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Workshop tutorials.它是一种交互式的、相互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特别适合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研究、批判性思维、团队工作等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一轮课改理念,如皋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活动单"导学的新型模式;整个课堂以"活动单"为学案,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焕发青春活力.身为适应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物理教师,这无疑是场"革命",但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咬定课改不放松.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加以总结得来的;因此改革物理教学,重在实验教学改革.活动单导学顾名思义在于"导",关键在于"导"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了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学生打造了现代化、可自主实验化、适合信息时代特点的物理实验学习环境,为大面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障.采用多形式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放课题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强化班"模式,重点培养"拔尖人才";以开展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及实验竞赛为平台,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光的偏振”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近两年以来,我见的有些学校中新课程的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针对这一现状,县教局教研究室组识我校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指派笔者开设物理课.本次研讨形成一个共识:物理教学是再现科学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物理课堂"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局面.问题教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和新工科建设,结合教学实践和近年教改成果,对工科院校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富有新意和可操作性的探索。根据"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确立的"三问、三构建"和"5个更加注重"(见1.2节),以及物理理论、物理实验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提出问专业需求教物理,问技术发展教方法,问学生志趣改内容、建模式的教改总体思路;并通过对物理理论、物理实验知识体系的解析,提出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设计上由重理论轻实验向实验与理论并重转变,理论课要从重计算推导向更加注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转变,大纲教材要由一纲万能,向多剧本、多模块(组合)转变——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物理的学习普遍反应为:"不想学、最难学"。因此,作为中职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物理不再是一件难事,从而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华盛顿大学开发的物理辅导课课程模式——Tutorial in introductory physics,主要包括3部分:课前的预测试,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使用任务单组织学生讨论,有效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课后作业,巩固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Tutoria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式的辅导课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自表达观点,产生认知冲突、相互争论,最终达成一致结论.这种课程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该课程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短期效果(即时后测)及长期效果均比传统辅导课中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规划教材王建邦教授山西省教学名师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北大学教授。合作研究电子衍射测未知晶体结构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王建邦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教学及教学研究,三次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与一次教学名师奖。大学物理学第一、二卷概念讲解清晰、透彻,对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有系统的介绍。本书特色:●在讲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凸显教学内容中应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1教学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湖北省目前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之际,本文就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三节"光的干涉"为题设计了一堂探究式教学案例.笔者在设计(包括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和体念为本;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