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的恒等式具有美丽的外表,这种美自然激发我们去追求导致美的原因,希望找到美的理由或推导出美.本文将从组合的角度去论证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的恒等式,正是对美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发现自己的面容、形体等出现不够美的地方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修补、完善,直至完美、和谐.对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常会为科学的创造与发明提供重要线索,成为科学的创造与发明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当某个理论、某个问题或某个对象,无论是其思想形式,还是内容方法,尚未达到美的境界时,就必须遵循审美标准,依据美的规律去继续创造、发展直至完善它,这种过程中体现的方法称之为补美法.以补美法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善于发现表达式、图形、结构等内隐的不美因素,寻求使其完善的途径与方式,从而得出精巧的解…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反映来分析,他们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并非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下面是渗透数学美育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数学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审视,便会获得美的享受.下面几个不同的问题,在结论的呈现形式上却达到了绝对的统一,展示了数学奇妙的统一美.  相似文献   

5.
孙青 《数学之友》2023,(1):69-73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审美教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传递数学之美,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以“传递美”为目标,以“图形”为载体,通过GeoGebra动态图形助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动态的、充满新意的课堂学习中去感悟、体会、传递数学之美,进而把数学教学由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培养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大力 《珠算》2008,(1):54-55
变化是美,是灵动,是生命的意义。时至2008年初,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后的首份年报即将亮相。又一次,我们有幸继续欣赏那变化之美,有幸去体味新会计准则体系在神州大地跳动的有力脉搏.  相似文献   

7.
有位哲人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对于数学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的影子.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搜寻,用数学的头脑去分析,用数学的思维去领悟,就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很近,数学无处不在,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作用非常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引入供给因素的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模型.基于美国官方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供给因素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需求因素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基本对称,汇率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对于生命本真的追求,数学美是数学生命力的重要支柱,是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性追求.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承载着美育教育的任务. 1 数学之美 美是自然的,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也说过,美是客观适应满足于主观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特征.张文俊认为,数学的美就是数学问...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与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蕴涵着美,数学语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发掘出其中美的内涵去征服学生,可以影响他们对数学情感的体验.这种数学情感的影响有可能改变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使数学成为他们的“知己”,受用一生.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的背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剧 ,人们随时都会受到来自报纸、杂志、网络的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冲击 ,这些冲击迫使人们去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 ,并作出明智的选择 .为此 ,各国纷纷把统计与概率列为中学数学的必修课程 .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国际趋势下 ,我国于 2 0 0 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中课标》)也开始从第一学段便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界定 .美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在经历了几场“数学战争”后 ,NCTM于 2 0 0 0年也出台了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美课标》) .在《美课标》中 ,则…  相似文献   

12.
正"咚咚咚",原本安静的街道上热闹起来,原来是狐狸阿杰开了一家饮料店,正在做宣传呢!懒羊羊见了,便拉着美羊羊和喜羊羊去买饮料喝。"老板,来杯青草汁。"喜羊羊说。青草汁端了上来,满满一大杯。懒羊羊说:"这杯子够大,我们就共饮这一杯吧!"不等大家开口,他先"咕嘟咕嘟"喝掉了六分之一。美羊羊喊来狐狸阿杰,让他加满水,然后美羊羊喝去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中的课题《探寻神奇的幻方》,特别是三阶幻方,很有趣很神奇,值得同学们去探究规律和欣赏其中的数学美.本文着重谈一下三阶幻方的性质和应用,供学习参考.一般地,三阶幻方是指把9个不同的数字填入3×3的9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幻和).三  相似文献   

14.
<正>可以说,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一大动机是为了追求美,正如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所说的:"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有用。他们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们从研究中得到了乐趣,而他们得到乐趣是因为它美。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去探索,生命也不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中的通性通法就是针对某一类题型所用的一贯套路进行求解.这些方法可以使你对一类问题得以轻松解决,掌握一些必要的类型题的通性通法对于数学的学习不无裨益,但如果每道题都要找到其通性通法去解决,那么数学学科就显得机械化,套路化.数学的美就在于数学的灵活灵动性,数学的美也在于数学的内在美,如果每道题都套路化、机械化,那么就失去了数学美的意义,笔者以下题为例,以期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家园     
我们的身边处处是数学,我们的身边处处藏着美。数学是美的,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信就去看看数学小达人眼里的美丽家园吧!  相似文献   

17.
有位哲人曾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 ,对于数学来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的影子 .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搜寻 ,用数学的头脑去分析 ,用数学的思维去领悟 ,就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很近 ,数学无处不在 ,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且数学地加以分析 ,旨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用数学眼光 ,去看待我们的世界 ,用数学理性 ,去看待我们的生活 ,养成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例 1 走在街道上 ,会发现下水道的阴井盖有的是…  相似文献   

18.
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在解题过程中数学美的思想能启发引导我们去进行直觉思维,使思维过程跃过分析推理的细节,凭感觉去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所以,“美的观点一旦与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特点结合,思维主体就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一、追求简洁美,探索解题捷径简明就是一种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算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美的回答,则是指对于困难而复杂的问题的简单回答。”有  相似文献   

19.
“美是真理的光辉”,黑格尔说:“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的概念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数学的美是内在的美,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数学思想内部.数学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透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比如: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可谓内容丰富之极,但如果用式子表示的话,却极其简单:E=mc2,P=mv(E为能量,P为动量,m为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并非所人有都能意识到这其中的美.其实,这两个公式代表了爱因斯坦对…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只棕色的狮子,它从来没有吃饱过肚子,已经饿得很瘦很瘦了。它想得可美啦:星期一去捉猴子吃,星期二去捉袋鼠吃,星期三去捉斑马吃,星期四去捉熊瞎子吃,星期五去捉骆驼吃,星期六去捉大象吃。它要真能捉到这些动物呀,一定吃得滚胖滚胖啦!可是,它啥动物也没有捉住过。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