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可从二次函数的图像中由二次项系数a、判别式△、函数y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得到: (1)若a>0且△=b2-4ac≤0.则y=ax2+bx+c≥0; (2)若a<0且△=b2-4ac≤0,则y=ax2+bx+c≤0. 应用上述性质(1)、(2)去证明一元二次不  相似文献   

2.
许多同学由于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概念理解不清,对形如ax2 bx c式子总认为它一定是二次的,不重视对形如ax2 bx c中x2项的系数是否为零的讨论,结果经常出现错误,下面举例说明. 一、在恒成立问题中忽视对ax2 bx c中x2项的系数是否为零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与二次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任何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成 ax~2 bx c>O (a>O) ax~2 bx c0)的形式,由二次函数y=ax~2 bx c(a>0)的图象和性质,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i)ax~2 bx c>0 (a>0)在区间[α,β]上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特别地,若a取-∞或β取 ∞,则其充要条件只要改为去掉含∫(α)或∫(β)的不等式就是。若α取-∞同时β取 ∞,则其充要条件只要去掉第二组不等式就是,即  相似文献   

4.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解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含有参数的整数根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 1.求根公式法若能将方程ax2+bx+c=0的根表示成有理式则可结合整除性求解. 例1 求整数m,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  相似文献   

5.
<正>题目已知a、b、c∈R,对任意x,均有|ax2+bx+c|≥|x2-3x+2|,求|b2-4ac|的最小值.1.化归为一元二次等基本函数,为利用数形结合提供前提分析对于题中的两个绝对号,一是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将题中含两个绝对号式子,化为两个一元二次(一次)形式;二是可以通过两边同除,将原题中含两个绝对号化为一个绝对号,再利用绝对号意义或公式转化到了两个一元二次形式的不等式,从而为利用基本函数图像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除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外,还要掌握五类典型题及解法.现介绍如下: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逆向问题例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α0的解集为{x|α2+bx+a<0的解集.解由已知得a<0,且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为α、β,由韦达定理,知  相似文献   

7.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可以判定方程实根(实解)情况,还可以用它判别二次三项式ax2 bx c因式分解的方法与范围、求抛物线y  相似文献   

8.
贺清伦 《中学数学》2012,(20):41-42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我们学习的两个"二次"问题,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为同学们一一介绍.一、两者的关系(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值等于m,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即ax2+bx+c-m=0).反过来,解方程ax2+bx+c=0(a≠0)又看做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值为0,求自变量x的值;  相似文献   

9.
“△”是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 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它的作用是不解方程即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在二次三项式ax2 bx c,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 0,二次函数f(x)=ax2 bx c中,也常见到它的身影.因此△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又常见同学们不能正确地应用它,有时该用不用,有时不该用却用了,有时使用不当.现举几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甘志国 《中学数学》2007,(10):20-21
由“实系数一元n(∈N*)次方程的虚根成对出现”知,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根有且只有四种情形:(1)有三个不同实根;(2)有一个二重实根和一个实根;(3)有一个三重实根;(4)有一个实根和两个共轭虚根.本文用导数研究它们在何时出现.先看首项系数是正数的一元三次方程f(x)=ax3 bx2 cx d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证明了乘积∏_(k=1)~n(ak~2+6k+c)(f(x)=ax~2+bx+c∈Z[x]是二次不可约多项式)在n充分大时不是平方数.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 0 0 3届第一次联考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 f(x) =ax2 +bx +c,如果x∈ [-1 ,1 ]时 ,均有 | f(x) |≤ 1 .1 )求证 :|c|≤ 1 ;2 )当x∈ [- 1 ,1 ]时 ,试求 g(x) =|cx2+bx +a|的最大值 ;3)试给出一个这样的 f(x) ,使 g(x)确实取到上述最大值 .命题者的解答如下 :解 ∵x∈ [- 1 ,1 ]时 ,| f(x) |≤ 1恒成立 ,令x =0 ,得 |c|≤ 1 .2 )∵g(x) =|cx2 +bx +a|=|cx2 -c+c+bx +a|≤ |cx2 -c| + |c+bx +a|=|c| ( 1 -x2 ) + |c +bx +a|≤ |c| + |c+bx +a| ,由于函数 φ(x) =|c +bx +a|在 [- 1 ,1 ]的端点处取到最大值 .所以…  相似文献   

13.
实系数一元二方程ax~2+bx+c=0(其中a0)的判别式△=b~2-4ac,是中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不但在代数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几何、三角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应用.这里谈谈它在解题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4.
ax~2+bx+c是一个x的二次三项式(a、b、c为常数,且a≠0)。若ax~2+bx+c=0(a≠0)则表示一个x的二次方程。本人在数学复习的教学实践中,把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的一些常用结论与因式分解,不等式的证明,解三角问题以及处理一些解几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活ax~2+bx+c,启发学生注重“双基”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因式分解对于含几个字母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往往需要通过恰当的分组。而如何分得恰当又无一般规律,因而学生较难把握。我选了以下三个例题  相似文献   

15.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的两个根为x1 、x2 ,则x1 +x2 =-ba , x1 x2 =ca.这就是著名的韦达定理 ,如果将其稍作如下变形 :ax1 +ax2 =-b , ax1 ·ax2 =ac,就会发现 ,以原方程各根的a倍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 +bx +ac=0 .可看出此方程是把原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乘到常数项c上得到的 .我们不妨称x2 +bx +ac =0为ax2 +bx +c =0的衍变方程 .由于衍变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 1,一般情况下较原方程求解容易些 ,尤其当各项系数的绝对值较小或具有某些简算特征、两根为有理根时 ,利用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规律公式x2+ (p + q)x + pq =(x +p…  相似文献   

16.
赵平 《中学生数学》2011,(10):34-35
《中学生数学》2010年第9期(初中版)刊登的文章《根的定义用处大》,读后受益匪浅.所举例题只用到"如果t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则at2+bt+c=0;"而"反之,如果at2+bt+c=0,则t是一元  相似文献   

17.
“不是正数则必定是负数。”“绝对值总归是正的。”“x~2总大于零。”“求函数定义域时要根号内为正数。”“方程ax~2+bx+c=0有实根,则判别式△≥0。”“要使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对于任何实数x恒成立,则判别式△<0。“a的零次幂为1”“R=R~+∪R~-”其中R表示实数集合,而R~+与R~-分别表示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  相似文献   

18.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联系在初三代数教材中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无裨益。归纳起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来确定:△>0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0 抛物线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初中《代数》第四册中曾学过二次函数,知道其图象是抛物线,因而对《解析几何》中的“抛物线”(以下简称“抛物线”)的再次出现,难以引起重视,为此笔者建议在“抛物线”教学中,应对“二次函数”和“抛物线”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二者区别和联系。 1、研究对象:二次函数的研究对象是函数y=ax~2 bx c(a≠0);“抛物线”的研究对象是一条几何曲线——抛物线。 2、研究目的:二次函数的研究目的是函数y=ax~2 bx c(a≠0)的代数性质,如增减性,最大(小)值等,并通过研究图象与x轴的交点及开口方向,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抛物线”的研究目的是这条曲线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时,我们往往强调二次项系数a确定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和方向,-b/2a的值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x=-b/2a的位置,常数项c确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0,c)的位置,而抛物线的顶点(-b/2a,4ac-b2/4a)位置由a,b,c共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