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面临的新形势 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坚决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科技园区历经20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区十园”的发展格局,海淀园作为其中的主体功能区,一直发挥着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经国务院批准的海淀园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装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支持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启动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举。中关村海淀园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将政策聚集于一点,先行先试。通过建设核心区,推动示范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科技园中介服务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深受管理者的关注。《中关村科技园管理条例》对此有原则性的论述 ,但还没有具体化的措施。企业也不断反映对中介服务的需要和不满 ,中介机构也向管理者提出要求和希望。在各方的要求下 ,实证研究已在这一领域开展[1]。这些研究对廓清中关村中介服务体系的现状起了较大的作用 ,在中关村中介服务体系的内涵和范围上大家基本上持有相同的意见。但是 ,中介服务体系如何建立?怎样起作用?政府在满足企业的中介服务需要时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 ,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一、科技园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秀英 《科技潮》2010,(2):22-25
2009年年初,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相继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海淀园又做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要努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围绕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2,(6):F0002-F0002
5月24日上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制定,确立了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进行知识技术转移的制度选择,发挥着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是自主创新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中关村示范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1999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并于2006年成为20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对科技园区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总面积为23252.29公顷。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区十园的空间格局。中关村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先行先  相似文献   

10.
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将郑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郑州在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具有区位交通、创业平台、智力资源等优势,但在管理体制、创新能力、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短板。通过对现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协同创新、集聚人才高地、加快产业升级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之后,国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已经达到14个,研究发达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效与缺憾,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关村、深圳和苏南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股权与分红权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奖励补贴、科研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同时,这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存在着政府引导职能发挥不足、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机制体制不足、创新服务市场不发达等突出问题。对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当在建设理念、具体路径和重大举措等方面继续创新、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纵观已经获批的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双创、整合资源、开放创新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探索,为不断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对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智库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智库联盟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的建设途径,以期通过智库联盟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资源共享等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研究》2016,(6):17-20
以中关村、张江为例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模式比较与示范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中关村发展模式为核心区产学研合作模式,而张江的发展模式为政府权力下放模式,通过对两者的发展模式、示范效应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并定量分析中关村示范区的示范效应与张江示范区之间的关系,对全国自主创新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在河南省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决定性阶段,深入研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路径与综合施策方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苏南等4个国家自创区作为典型案例,系统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实践创新和政策经验,结合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实际,从开放创新理念引导、双自联动机制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府际合作关系建立、市场化导向改革等5个方面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综合施策方略.  相似文献   

17.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于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剖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现状、与中部地区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对比分析基础上,基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0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工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举行。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主持会议。会议就3个示范区政策落实情况,研究共性问题和政策需求进行了交流.并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评估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安徽科技》2021,(4):17-19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2年以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凸显创新主体地位,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本文在总结分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概况的基础上,对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合芜蚌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不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关村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也为首都和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具有突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金秋时节。中关村发展论坛召开。科技产业界人士会集一堂。探讨中关村科技园发展之路,为中关村的创新之路建言献策。本期“科技园”栏目从中采撷精彩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