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Cu(Ⅱ),Fe(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Cu(Ⅱ),Fe(Ⅲ)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探讨了Cu(Ⅱ),Fe(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人血清白蛋白第一类Cu(Ⅱ)结合部位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8nm,并讨论了Cu(Ⅱ),Fe(Ⅲ)与HSA结合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美洛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1.91×10~5,结合位点数为0.95;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70×10~4,结合位点数为0.78.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头孢噻肟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1×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5.
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表明,脱乙酰壳聚糖(简记CS)膜在铜氨水溶液浸渍过程中Cu(Ⅱ)既与CS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u(Ⅱ)-CS配位聚合物,也产生吸附作用.ESR谱示出CuCl_2·2H_2O与Cu(Ⅱ)-CS膜中的Cu(Ⅱ)均含有一个单电子,可以利用XPS的Shake-up效应研究Cu(Ⅱ)-CS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所得结果为4.又以同样的方法研究Cu(Ⅱ)-聚乙烯醇(简记PVA)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发现Cu(Ⅱ)是以低自旋状态的dsp~2杂化空轨道与PVA的羟基氧配位,其配位数也是4,这与资料所报道的一致,从而间接地验证了此方法研究Cu(Ⅱ)-CS配位聚合物配位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左旋多巴含量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SCN-存在下,控制溶液pH=6.0,左旋多巴中的羟基(-OH)能使Cu(Ⅱ)还原成Cu(Ⅰ),生成的Cu(Ⅰ)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通过测定溶液中剩余Cu(Ⅱ)的吸光度,可以间接测定左旋多巴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08~6.80μg/mL,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3s/k)为0.038μg/mL。该法可用于药物及血清中左旋多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李全民  赵伟  刘国光 《分析化学》2008,36(3):377-380
研究表明:控制溶液pH4.0,在SCN-存在下,Cu(Ⅱ)被硫普罗宁分子中的巯基(SH)还原生成的Cu(Ⅰ)与SCN-形成CuSCN白色乳状沉淀。该沉淀能被浮选在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通过测定溶液中剩余Cu(Ⅱ)的量,从而间接测定硫普罗宁的量。硫普罗宁测量的线性范围0.30~12.0mg/L;检出限为0.20mg/L。本方法可直接用于片剂、血清、尿样中硫普罗宁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KNO3-NH4SCN-水体系萃取浮选铜间接测定甲巯咪唑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SCN-存在下,控制溶液pH 4.0~6.0,Cu(Ⅱ)可被甲巯咪唑分子中的巯基还原生成的Cu(I)与SCN-形成CuSCN白色乳状沉淀,加入KNO3可使该沉淀浮选至水相表面,通过测定溶液中剩余Cu(Ⅱ)的量,从而间接测定甲巯咪唑的含量.CuSCN的浮选率(E%)与甲巯咪唑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Cu(Ⅱ)加入量为50 μg时,测得线性范围为0.25~3.0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97 μg/mL.该法可用于片剂、血清、尿样中甲巯咪唑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微晶蒽分离富集测定痕量铜(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郑立庆  李全民 《应用化学》2011,28(10):1208-1212
建立了一种利用微晶蒽吸附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新方法。 研究表明,pH=3.0时, Cu(Ⅱ)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形成红棕色螯合物被微晶蒽定量吸附,而Pb(Ⅱ)、Mn(Ⅱ)、Co(Ⅱ)、Ni(Ⅱ)、Cd(Ⅱ)、Zn(Ⅱ)、Fe(Ⅲ)和Al(Ⅲ)等完全留在溶液中,从而实现Cu(Ⅱ)与它们的分离。 该方法可直接用于1 L水样中痕量Cu(Ⅱ)的分离与富集,富集倍数达200倍,回收率91.0%~104.0%, 最低检出限为0.026 μg/L;应用于不同水样中Cu(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肖国瑞  方翔 《色谱》1986,4(6):367-369
铜、铁均为人体中重要元素,其含量多少影响人体健康,以血清中铜、铁之比值作为标 准进行临床考察及病理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研究了Cu(Ⅱ)、Fe(Ⅰ)、Fe(Ⅲ)与5-Br-PADAP[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 氨基苯酚]金属络合物的薄层色谱特性。提出了同时测定Cu(Ⅱ)、Fe(Ⅰ)、Fe(Ⅲ)和全铁含  相似文献   

11.
新铜试剂(2,9-二甲基-1,10非罗啉)可分别与Cu(Ⅰ)与Cu(Ⅱ)生成配合物,Cu(Ⅱ)配合物在光照射下产生光还原作用,而生成Cu(Ⅰ)配合物,在pH3.0~4.0范围内,光还原作用基本不发生。在Triton X-100存在下,可在水溶液中直接测定光催化反应过程中Cu(Ⅰ)与Cu(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自合成的吡啶基螯合树脂(PAPY)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强酸高盐溶液中Cu(Ⅱ)、Ni(Ⅱ)的静态和动态分离特性。p H值为1时PAPY对Cu(Ⅱ)的吸附量高达1.183mmol/g,比国际同类产品M4195提高5.30%,且此p H值下Ni(Ⅱ)的吸附量为0.172mmol/g,仅为Cu(Ⅱ)吸附量的1/7,更适宜PAPY树脂对Cu(Ⅱ)、Ni(Ⅱ)的选择性分离。分离规律:Na Cl浓度的升高,能够促进优势组分Cu(Ⅱ)的选择性吸附,而对劣势组分Ni(Ⅱ)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从而对Cu(Ⅱ)/Ni(Ⅱ)表现出优异的选择分离特性。PAPY树脂可实现强酸高盐溶液中Cu(Ⅱ)/Ni(Ⅱ)的动态分离,在优选的1BV/h条件下,前330m L(~165BV)内出水Cu(Ⅱ)的纯度(初始纯度~50%)高达100%,并且再生性能好、稳定可靠,证明新型吡啶基螯合树脂PAPY为强酸高盐溶液中铜镍的分离回收提供了高效经济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采用Cu, Zn, Ni为“牺牲”阳极, 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L-异亮氨基酸Schiff碱的乙腈溶液中电解合成了Cu(Ⅱ), Zn(Ⅱ)和Ni(Ⅱ)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nH2O(L=C13H15NO3, M=Cu(Ⅱ), Zn(Ⅱ), Ni(Ⅱ), n=1, 1, 2), 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 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 电合成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 接近0.5 mol/F[Zn(Ⅱ), Ni(Ⅱ)]和1.0 mol/F[Cu(Ⅱ)], Cu(Ⅱ)配合物中Cu(Ⅱ)L/Cu(Ⅰ)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0.79 V.  相似文献   

14.
以自合成的吡啶多胺壳聚糖微球(CNP)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对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环丙沙星(CIP)、四环素(TC)]和Cu(Ⅱ)的共去除行为。pH值为5时,在单组分的抗生素体系中,CNP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量为0.41mmol/g,然而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吸附量几乎为零。在抗生素和Cu(Ⅱ)的复合体系中,少量抗生素的引入对Cu(Ⅱ)的吸附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抗生素浓度大于0.50mmol/L时,就会有微小的抑制。相对于单组分Cu(Ⅱ)体系,当SMZ浓度为0.5mmol/L时,CNP对Cu(Ⅱ)的吸附量增加了20.2%。少量Cu(Ⅱ)的引入对抗生素的吸附同样也具有促进作用,CNP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吸附量随Cu(Ⅱ)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通过Zeta电位、ESI-MS、FT-IR和XPS分析了CNP对抗生素和Cu(Ⅱ)的吸附机理,抗生素与Cu(Ⅱ)之间在CNP的多胺活性位点上存在竞争和桥联两种作用。当抗生素浓度较低时,桥联作用占主导,使得吸附量增大,当抗生素浓度进一步增大时,两者对吸附位点的竞争作用逐渐增强,使得吸附量有小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表明席夫碱Cu(Ⅱ)配合物以嵌插模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16.
Reaction of the ligand dmpt(dmpt=6,7-dimethylbenzo[f][1,10]phenanthroline)with CuCl_2 afforded mixed valent Cu(Ⅰ)/Cu(Ⅱ) discrete tetranuclear complexes[Cu(Ⅱ)Cl_2(dmpt)Cu(Ⅰ)Cl](1),while the reaction of ligand dppz(dppz = dipyrido[3,2-a:20,30-c]phenazine) with divalent halogen copper salt CuX_2(X=Cl,Br) gave one-dimensional chain mixed valent Cu(Ⅰ)/Cu(Ⅱ) complexes [Cu(Ⅱ)Cl_2(dppz)Cu(Ⅰ)Cl]_n(2) and discrete mixed valent Cu(Ⅰ)/Cu(Ⅱ)complexes [Cu(Ⅱ)Br_2(dppz)(DMF)Cu(Ⅰ)Br](3). Complex 2 consists of a one-dimensional chain-dppzC u(Ⅱ)-Clμ_2-Cu(Ⅰ)-Cl-dppzC u(Ⅱ)-Clμ_2-Cu(Ⅰ)-with Cu(Ⅱ) and Cu(Ⅰ) atoms linked together by chloride anion. Complex 3 is a discrete complex,which is the same as complexes 1 and 2 involving two different copper valent Cu(Ⅰ) and Cu(Ⅱ). The Cu(Ⅰ) ion presents a pseudo-trihedral geometry,while the Cu(Ⅱ) ion presents a slightly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geometry. This fact proved that halogen ion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assembly procedure. Our research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al diversification that can be achieved by halogen ions mediated. Moreover,halogen ions-mediated self-assembly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design of compounds with nove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Tris-HCl缓冲介质中,血红蛋白对H2O2氧化L-酪氨酸体系有强烈催化作用,而Cu(Ⅱ)对这一反应体系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酶催化荧光法测定Cu(Ⅱ)的新方法。荧光强度的变化与Cu(Ⅱ)的浓度在2.7~53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6μg/L;对270μg/L Cu(Ⅱ)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60%。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河流污水中痕量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种二 ( 3 羧基水杨醛叉 )缩丙撑二胺 (TS)的Cu(Ⅱ ) VO(Ⅱ )、Cu(Ⅱ ) Cr(Ⅲ )、Cu(Ⅱ ) Fe(Ⅲ )异双核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UV光谱室温磁矩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磁性研究表明 ,在Cu(Ⅱ ) Fe(Ⅲ )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是反铁磁性的 ,而Cu(Ⅱ ) VO(Ⅱ )、Cu(Ⅱ ) Cr(Ⅲ )离子间是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大年  陈涛  胡英 《化学学报》1994,52(10):975-979
本文采用Cu(Ⅱ)自旋探针法研究了N- 取代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不同温度时的ESR谱,发现不同的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其Cu(Ⅱ)探针的ESR各向异性谱的变化也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取代基与Cu(Ⅱ)的相互作用不同所致.对于具有LCST相行为的NNPA 和NIPA水凝胶,当温度达到并超过其相转变温度时,即可测得其Cu(Ⅱ)自旋探针各向异性的ESR倒置谱,这种倒置谱是由于凝胶相变后,网格塌陷,网络缠裹水化Cu(Ⅱ)离子的结果.运用Cu(Ⅱ)自旋探针研究凝胶的相结构及其微观相行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胺化反应合成了系列多胺类螯合树脂,其中优选的PAMD树脂对于Cu(Ⅱ)的吸附容量高达2.24mmol/g,是商业树脂S984的1.3倍。通过对比PAMD树脂在Cu(Ⅱ)/Ni(Ⅱ)体系、Cu(Ⅱ)/Zn(Ⅱ)体系和Zn(Ⅱ)/Ni(Ⅱ)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选择性遵循Cu(Ⅱ)Zn(Ⅱ)Ni(Ⅱ)。Extended Langmuir模型对双组份吸附行为模拟吻合程度较高。PAMD树脂对Cu(Ⅱ)、Ni(Ⅱ)的选择性系数最高达1177.13,远高于同初始浓度的Zn(Ⅱ)、Ni(Ⅱ)的选择性系数9.22。在重金属离子共存体系中,各离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对吸附活性位点的直接竞争效应以及阴离子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