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任有良 《化学教育》1995,16(9):34-34
取干净的锥形瓶一只,在瓶口配双孔橡皮塞,其一孔插入一根进气导管,导管端口伸出塞面不要太多,最好与塞面平,管口与瓶内液面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 Omm ;另一孔插入一只分液漏斗,颈端口插入液面下。  相似文献   

2.
王穗萌 《化学教育》1988,9(4):34-34
制备Cl2、HCl、CO,SO2等气体时,通常需要加热,采用常见的装置,由于在反应加热过程中,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力较高(大于常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难以滴加。我们改进后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装置改进的原理是:利用导管(玻管或橡皮管),将分液漏斗上端与蒸馏烧瓶连通,构成一个简易恒压装置,使漏斗液面压力与瓶内压力相等。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在反应加热过程中便可顺利滴加。这里我们介绍三种连接方法:1.利用“T”型管(即三通管)连接,如图1,2.利用医用大号注射针头连接,如图2。  相似文献   

3.
在一個1升的三口燒瓶上,装一搅拌器,一滴液漏斗,一溫度計和一球形冷疑管。自球形冷凝管上口导一橡皮管,通入冷水中,以便吸收鹽酸氣。此三口燒瓶內,即放以聚甲醛45克(1.5克分子),三氧乙烯130毫升(1.45克分子),研細的硫酸銅4克。然後一边自滴液漏斗逐漸滴入濃硫酸250毫升,一边劇烈攪拌,並以冷水浴冷却,在20—30℃之間保持1小時,即將  相似文献   

4.
胡跃华 《大学化学》1991,6(4):41-41
国内物理化学实验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装置不足之处是:毛细管内的气泡很难以单个方式出现,常常是连串产生,造成压力计内液面连续跳动,液面高度差难以读准(本实验的关键是要测准压力计差△h),对数据处理引入较大误差。针对上述不足,我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装置中的滴液漏斗换成注射器,通过控制抽气速度快慢来控制毛细管内气泡产生,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用改进的装置优点在于:(1)能够很好地控制毛细管内产生单个气泡,使得压力计中液面不会连续跳动;(2)气泡的产生和读数能同步进行,做到每产生一个气泡读一次数,能十分准确读出压力差  相似文献   

5.
朱池平 《化学教育》1999,20(6):36-36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气体吸收装置主要有两种:一是HC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将倒置的漏斗边缘稍伸入烧杯中的水面下;二是Cl2等有毒气体吸收装置──将一根导管伸入盛有吸收剂的烧杯底部。在教学中发现,前一装置中固定和操作倒置漏斗难度大,吸收时液面波动,液封效果也不好,部分HCI逸出。后一装置中大部分尾气来不及与吸收剂充分接触反应就逸出,空气污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相应地设计了两种装置(见图装置Ⅰ和装置Ⅱ)。装置I用于吸收NH3、HCl等气体,装置Ⅱ用于吸收Cl2、H2S等气体,经过反复实验…  相似文献   

6.
方子忠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取下瓶塞,同时打开活塞(便于使尖嘴管内残留空气排净),向广口瓶里注入水,并加几滴酚酞试剂,使液面略低于瓶口。实验时向广口瓶里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将瓶塞塞紧,并把活塞关闭。此时钠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把广口瓶里水排型漏斗里,水渐呈红色。等到钠反应完毕,打开活塞的同时,迅速用火点燃,可观察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7.
在用逆流法做吸收气体的演示实验时,最要紧的是要使学生有可能看到吸收器中溶液浓度增大的情况。这可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实现。实验1 拿一根带有5—7个球的玻璃管а,(也可用一个或两个直着连结起来的球形冷凝器代替)在这个球形管的两端分别连上一带有支管的应接管:б和в。上面的应接管装上分液漏斗г,这个应接管的支管起着安全活门的作用。下面的应接管跟承受器д和制备气体的烧瓶е相连。仪器全部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8.
姚松鹤 《化学教育》2010,31(3):90-90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恒压漏斗原理的考查在福建理综第25题和浙江理综第28题的实验题中出现,考查知识点分别涉及恒压漏斗和普通漏斗对产生气体的体积大小影响,恒压漏斗中支管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只接触过普通漏斗,对于恒压漏斗只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理解,缺乏感性认识,同时从2009暑假福建省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了解到,关于此类问题学生作答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9.
黄晓  王守华  覃江克 《化学教育》2013,34(11):79-80
保温漏斗是重结晶实验中的常用仪器,而常用的保温漏斗结构简单,性能较差,往往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通过对保温漏斗智能化设计,在漏斗外壁上安装加热电阻丝,由微控制电路进行加热控制。该保温漏斗加热时间和温度高低可根据实验进行键盘设定,并且运行参数可以液晶显示。该智能保温漏斗具有温度可控、成本低廉、适用性强、操作便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对通报1955年3月号罗振泉同志“使用启普气体发生器的一点体会”一文,有如下的补充意见。虽然将碎玻片填至A球的底处,然而小碎粒仍有可能从碎玻片空隙中落进B中,因此,我在实验中是用破球胆(因它不受酸碱的腐蚀)将其制成(如图)橡皮片二块。小孔相间地叠起来,放进A容器底球形漏斗管中。这样,就可以完全防止碎粒落入B中;因而在不使用时就不至缓慢地生成气体。  相似文献   

11.
取一支长颈漏斗在其颈端截留约5厘米,并套上一小段橡皮管,用止水夹将橡皮管另一端夹住。往漏斗中注入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混液。漏斗口用青蛙皮包好并用线缚住。  相似文献   

12.
高品质空心聚合物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的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对氘氚(DT)燃料容器(靶丸)的球形度,同心度、表面光洁度及壳壁完整性均有极高要求.我所于90年代初开展了聚合物靶丸的研制工作,并利用微封装技术成功地制备出聚苯乙烯(PS)空心微球[1].但是在徽封装技术的固化过程中,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有机相液滴在水溶液中的漂浮会对微球的球形度和同心度造成一定影响,并且有机溶剂内微量的过饱和水会在球壳壁内形成大量直径微米级的气泡.为此我们开发出密度匹配微封装技术,保持有机相和水相密度一致,从而克服了重力的影响,制备出球形度好于99%,同心度好于98%的空心PS微球.将制球溶液经过G3玻璃砂漏斗过滤后使用,减少溶液内杂质粒于的数量,结果球壳壁内的气泡大大减少.另外为了满足今后ICF实验对大直径靶丸的要求,通过改变乳化搅拌方式和降低搅拌速度,制备出直径达到510μm的PS微球.现在的研究工作为今后ICF多层聚合物靶丸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一块木板上挖一个孔,塞上一个橡皮塞,塞的中央穿过一个漏斗,漏斗颈上套上一段橡皮管。找一个纸盒子,把盒子的一面剪平,其他五面用纸  相似文献   

14.
吕生华 《化学教育》1988,9(3):33-33
1.如图示,在具支试管A内放入锌粒3g,B中放入固体高锰酸钾4g;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盐酸20ml,储气瓶中注满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打开止水夹,然后开启分液漏斗,使浓盐酸逐滴加入试管B,产生的氯气通过具支导管进入试管A,待试管A呈现黄绿色时,打开储气瓶上的开关,关闭分液漏斗和止水夹。  相似文献   

15.
应提起教师们的注意,这种装置的效用是与类似的一般仪器不同,在这装置中的“茨来里乌斯(целляриус)”是带有钟罩的漏斗。这可使水吸收气体达到吸收力的饱和度,并且保证这种装置的自动作用。附图中是表示装置原理的图式。这种装置是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的:漏斗1,盛蒸馏水的大瓶2,蒸馏水经过小管流入由漏斗3和钟罩4所组成的茨来里乌斯,钟罩的降低或提高可改变茨来里乌斯的容积。在漏斗3的下部装置活栓5和白金电极6,两  相似文献   

16.
周天义 《化学教育》1984,5(4):41-41
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初中化学课本所用装置如图1,发泡的顶端为锥形,不利于肥皂泡的形成,用氢气流不易吹成肥皂泡。我们把锥形顶端改为漏斗形如图2所示,效果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漏斗形口端蘸了肥皂液后,在口端已经形成了泡状肥皂膜,同时漏斗形口较锥形口更易聚集肥皂液,从而使氢气流吹出的肥皂泡大,成泡率高。  相似文献   

17.
伍强  王志祥 《化学教育》2018,39(17):71-72
在讲解量气管调节问题时,通过在连通量气管左右2管的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控制了右管液面与右管的相对位移,减少了变量,待右管调节完成后,固定右管不动,打开止水夹,使左右2管相通,让液面通过压强差自动调节至相平。  相似文献   

18.
Euchner漏斗(見圖甲)為化學實驗室中常用儀器之一,在抽氣過濾時必須用它。然而在使用後,尤其在熱過濾後漏斗孔中及多孔磁盤底下常有結晶或殘渣貯於其中,雖外面  相似文献   

19.
周厚如 《化学教育》1983,4(3):37-37
简易离子迁移演示器的装置如下图: 1.先在锥形瓶内注入约200毫升1N氢氧化钠溶液(以浸没半透膜袋为准,但又不把橡皮圈浸没)。2.再将带漏斗(漏斗下端已扎好半透膜袋)的橡皮塞塞在锥形瓶上。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个双辊薄带连铸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利用浪高仪对双辊熔池液面波动进行了实验测定.研究了不同水口结构、熔池高度等参数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为优选出满足双辊薄带连铸布流要求的水口结构尺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