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所谓“夹逼法”就是指a≤m≤b型的不等式,由a、b的取值从而定出M符合条件的解,“夹逼法”广泛地应用于数论,三角函数、复数,线性规划及数列等知识领域.巧妙地应用“夹逼法”就会使许多难题和竞赛题变得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2.
所谓"夹逼法"就是指a≤m≤b型的不等式,由a、b的取值从而定出M符合条件的解,"夹逼法"广泛地应用于数论,三角函数、复数,线性规划及数列等知识领域.巧妙地应用"夹逼法"  相似文献   

3.
文[1]证明了如下不等式:命题1对何任△ABC,有sinAcosB sinBcosC sinCcosA≤343.(1)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等号成立.原文给出的方法似乎较繁,没有必要分类讨论,并且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不妨设0相似文献   

4.
这里给出杨乐不等式则与目前已见到的证明不同的两个初等证明.证明1(三角变换法)汪意到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减函数,有又由A>0,B>0,A+B≤π知|A-B|<π,从而有COSμ(A-B)=COSμ|A-B|>COSμπ由①②③即知(*)成立.证明2(构造模型法)当μ=1时易知(*)成立;当0<μ≤时,构造△A1B1C1,真外接圆直径2R=1.因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为锐角,不妨设A1与B1都是锐角,并且令在△A1B1C1中用正弦定理,有A1B1=sinμ(A+B)再用宗弦定理,有比较(*)与(**)可以看出:欲证(*)成立,只需证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夹逼”原理:若α≤b,同时α≥b,那么α=b(α,b∈R).  相似文献   

6.
所谓夹逼法,就是将问题的解限制在某一数值范围内,然后根据题意逐步缩小取值范围,从而使问题获解的一种方法.灵活运用夹逼法,可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在初中数学中,如对√2的估算,高中数学求极限的“夹逼法”,函数中的“二分法”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以下就是夹逼法在函数方面应用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7.
《数学通报》2007,46(4)
2007年3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1661设A是非钝角ΔABC的最小内角,求证:cos(B-C)≥cosB cosC.当且仅当ΔABC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取等号.(湖北省谷城县第三高级中学贺斌441700)证明不妨设A≤B≤C,则4π≤B≤C≤π2.对任意给出的α∈[4π,π2],令f(x)=cos(  相似文献   

8.
丁德成 《数学学报》1989,32(6):736-748
本文用“魔怪方法”证明了对任何一个低的 r.e.集 D,存在一个 r.e.集C,使得 D<_(wtt)C,且对任何 r.e.集 A,B,如果 A≤_(wtt)C,B≤_(wtt)C,A(?)_(wtt)D,B(?)_(wtt)D,则 deg(A)∩deg(B)≠(?).此处 deg(A),deg(B)分别表示 A,B 的 wtt-度.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研究近年高考题时,发现2008年竟然有三个不同省份各用一道填空题同时考查了“夹逼法”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很是难得,故特整理如下,但求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复习集合时,常常遇见“B(?)A”.在考试中它也经常出现,还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麻烦.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聊聊“B(?)A”,研究对付麻烦的办法. 1.事多的“B(?)A”“B(?)A”有B=(?)或B≠(?)两种可能,其中B=(?) 容易被忽略.解题时需要对B=(?),B≠(?)两种情况分类讨论. [例1] 已知集合A={x|x2-3x-10≤0},B= {x|m 1≤x≤2m-1},若B(?)A,求实数m范围.  相似文献   

11.
在正确答案唯一存在的选择题解法中,有如下一种不妥的叙述: 当选择支之间存在“包含”关系时,可将“被包含”的选择支淘汰掉。上述方法被称为“互相淘汰”法。其例为: 例1 若s:n~4a cos~4a=1,则sina cosa的值为 (A) 1; (B) -1 (C) 1或-1。解答案(A)、(B)包含于(C)、若(A)、(B)中至少有一个正确,则(C)必正确。这与正确答案的唯一性相矛盾。故淘汰(A)、(B),正确答案为(C)。笔者认为上述解法不妥。请看下例。例2 函数y=x~(1/2)的反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相似文献   

12.
“夹逼”原理:若a≤b,同时a≥b,那么a=b (a,b∈R).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对于正弦函数y= sinx,余弦函数y=cosx,有|sinx|≤1,|cosx|≤1,(x∈R).因此称正、余弦函数具有有界性.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夹逼”思想来处理三角函数中的一些非常规问题,往往能有  相似文献   

13.
对于 A,B∈ H( n,≥ ) ,该文给出 Lowner偏序下 A≤ L B的五种刻画和 A2 ≤ L B2 的两种刻画 ;并将 A,B∈C( n,* )时 ,A≤ L B的 Liski定理推广到四元数除环上 .  相似文献   

14.
定义1 令X={x_1,x_2,…,x_n},n是自然数;对于任意给定的A A,B∈P(X),A={x_(i1),x_(i2),…,x_(ik)},1≤i_1相似文献   

15.
文[1]中说:直线A1x B1y C1=0与直线A2x B2Y C2=0,当A1B2≠.A2B1时相交;当A1B2=A2B1且A1C2≠A2C1时平行;当A1B2=A281且A1C2=A2C1时重合.  相似文献   

16.
宋庆先生近年发现了一个新颖、奇特的三角不等式 :[1]在△ ABC中 ,有cos2 A cos B cos C >34( 1 )经探讨发现 ,( 1 )式可推广为如下两个定理 ,并由此轻而易举地解决几个与之相关的Apl问题 .定理 1 在△ ABC中 ,对λ≥ 1 ,n∈ N,有  cosn A λ( cos B cos C)  >λ - ( n - 1 )λn2 .n- 1nn- 2 λ. ( 2 )证明  cosn A λ( cos B cos C)   =cosn A 2λsin A2 cos B - C2   >cosn A 2λsin2 A2   =λ cosn A λcos A.当 A为钝角或直角时 ,- 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如下具有几何意义的三角不定方程(采用角度制)sin(x°) sin(y°)sin(z°)/sin(A°-x°)sin(B°-y°)sin(C°-z°)=1,其中A,B,C是给定的正整数,满足2 ≤ A≤B≤C且A+B+C=180; 1≤x≤A-1,1 ≤y≤B-1,1≤z≤C-1.设计了两种求解方案,使用计算机按...  相似文献   

18.
定义1 令X={x_1,x_2,…,x_n},n是自然数;对于任意给定的A,B∈p(X),A={x_(i_1),x_(i_2),…,x_(i_k)}1≤i_1相似文献   

19.
从相关习题出发,借助夹逼定理可证明:lim n→∞(b1a^n1+b2a^n2+…+bma6n m)1/n=max{a1,a2,…,am};设函数φ(x),f(x)在[a,b]上都是正连续函数,则有lim n→∞{∫^b aφ(x)[f(x)]^n dx}^1/n=max a≤x≤b{f(x)}  相似文献   

20.
定理一若四面体的体积为V ,三组对棱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各组对棱中点连线长分别为l_1、l_2、l_3,则有 k_1k_2k_3≤3V≤l_1l_2l_3 当且仅当四面体是正四面体时,等式成立。证明设四面体为DABC,如图,过A、B、C分别作BC、CA、AB的平行线,得新四面体DA′B′_(D′)C′,其体积V′=4V。先证 k_1k_2k_3≤3V 因为AB是△A′B′C′的中位线,所以AB∥平面DA′B′,AB到平面DA′,B′的距离就是AB与CD的距离k_1,故E到平面DA′B′的距离也为K_1,故C′到平面DA′B′~(C′)的距离为2k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