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卟啉衍生物荧光熄灭的pb2+光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化学传感器;荧光猝灭;meso-四(甲氧基苯基)卟啉(tmopp);pb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银溶胶对2种卟啉化合物——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简称T(4-HP)P)和5-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PTPP)的荧光猝灭行为,在5.0×10~6mol/L的T(4-HP)P,HPTPP溶液中分别加入1.5×10~(-4)mol/L的银胶后,两者的荧光猝灭效率都达90%以上,通过荧光猝灭曲线求得这2种卟啉与银胶之间表观作用常数分别为3.16×10~4(mol/L)~(-1),2.79×10~4(mol/L)~(-1),文中还讨论了银胶对T(4-HP)P,HPTPP荧光猝灭过程的动力学及2种卟啉分子与银胶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Hg2+可以猝灭核黄素的荧光,碘离子(I-)可以与Hg2+形成HgI2,基于此,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法检测水中I-的方法。Hg2+加入后,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被猝灭;继续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体系中Hg2+被不断消耗,导致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逐渐增强。该方法检测I-的线性范围在1-100μmol·L-1,检测限是0.4μmol·L-1;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2 min);对其他卤素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水中I-检测时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卟啉双荧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5,10,15,20-四对溴苯基锌卟啉(ZnTPPBr)的双荧光行为, 并分别通过它与C60及二茂铁(Fc)的双分子荧光猝灭反应, 发现S2态荧光猝灭行为可部分转移并保留在S1态中, 从而影响S1态的荧光猝灭规律. 这个结果与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中前体所产生的自由基对或三重态的自旋极化会转移并保留在产物中的现象类似, 并为研究寿命短, 荧光量子产率低的高级激发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差谱研究抗体-卟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与其单克隆抗体1F2结合后,产生显著的增色效应,反映了卟啉与抗体之间刚性紧密的结合,在抗体中的抗原结合部位存在芳香族氨基酸.用同步荧光光谱结合荧光猝灭法得到抗体抗原结合部位的芳香族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和酪氨酸,但酪氨酸的残基数要少于色氨酸.卟啉与抗体的结合比为1:1,解离常数(2.084±0.246)×10-10mol/L,可见卟啉与McAb1F2有很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以QDs作为荧光探针, HIV1病毒序列DNA为研究对象, 设计了Quartz/PDDA/PSS/PDDA/CdTe/ssDNA自组装膜,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猝灭自组装膜上CdTe QDs的荧光, 而靶DNA(tDNA)与自组装膜表面ssDNA的互补配对作用使GO与CdTe QDs的距离增加, 导致自组装膜上量子点的荧光恢复, 由此建立了一种基于GO与QDs自组装膜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快速灵敏检测DNA的界面分析方法, 检出限为7.26×10-14 mol/L. 本方法制备的DNA探针操作简单, 自组装膜表面修饰的ssDNA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GO的猝灭作用降低了检测背景, 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锌卟啉配合物;合成;meso-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和meso-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全 -( 2 ,6-二 -O-异丁基 ) -β-环糊精 ( DOB-β-CD)对固定于增塑 PVC膜中的 meso-四 ( 4-甲氧基苯基 )卟啉( TMOPP)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 ,且该荧光可被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可逆猝灭 .本文据此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测定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 ,即 [H2 CO3]浓度的荧光敏感膜 .研究了最佳膜的组成 .经过组成优化的敏感膜测定 [H2 CO3]浓度的范围为 4 .75× 1 0 - 7~ 3.9× 1 0 - 5 mol/L.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重现性好 ,常见的离子无明显干扰 .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meso-四(4-二茂铁甲酰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以及开孔Z-扫描等实验方法对其线性与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茂铁的引入对卟啉的吸收几乎未产生影响,但是却使卟啉的荧光发生了强烈的猝灭,荧光寿命缩短.说明在基态二茂铁与卟啉之间未发生作用,而在激发态发生了较强的电子和能量的传递.与相应的meso-四(4-苯甲酰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相比,meso-四(4-二茂铁甲酰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反饱和吸收性能降低,但是非线性光学性质仍然优于性能优良的富勒烯C60.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寡核苷酸链的汞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四链体结构和卟啉类化合物N-甲基卟啉二丙酸IX(NMM)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利用T-Hg(Ⅱ)-T错配对汞离子(Hg2+)的特异性识别,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高效的Hg2+检测新方法.在富含鸟嘌呤(G)寡核苷酸链中,引入了大量胸腺嘧啶(T).在没有Hg2+存在时,可以自发形成G-四链体结构,与NMM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在Hg2+存在时,可与另一条富含T序列的互补链通过T-Hg(Ⅱ)-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分子,从而导致G-四链体结构不能产生.优化后最佳实验条件为:缓冲溶液的pH=6.7,20 mmol/LKCl,2.5 μmol/L NMM,反应时间为2h.在优化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值与Hg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 1000 nmol/L,检出限为22.8 nmol/L(30).此生物荧光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实际水样中Hg2+的加标回收率为106.1% ~ 107.8%,可以满足实际水样品中Hg2+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制,建立了氮硫掺杂荧光碳量子点对水中Hg2+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柠檬酸钠、废水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作为碳、氮和硫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CQDs)。考察了其光谱性质及pH值、反应时间、组分含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其对Hg2+的检测过程中进一步考察荧光猝灭与反应时间、pH值的关系,并对猝灭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g2+对CQDs的荧光猝灭反应快速,且溶液pH 7.0时荧光猝灭效果最优;荧光CQDs对Hg2+的荧光响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在优化条件下,基于荧光CQDs的检测方法对Hg2+的检出限为0.95 μg/L,线性范围为1~6 μg/L。以地表水考察该方法的准确性,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100%~1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3.9%。该方法适合于废水中Hg2+的现场、快速、便捷检测。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胶态纳米银,选取阴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既有阴离子基团又有阳离子的染料分子罗丹明B,研究其在两种纳米银表面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当罗丹明B(RhB)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对负电性纳米银,观察到荧光猝灭、荧光峰红移现象,且在分子的浓度适当时,加入KBr可获得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正电性纳米银上,当分子的浓度较大时观察到荧光猝灭,当分子的浓度较小时观察到荧光增强.而当荧光素钠分子( FS)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在负电性纳米银,观察到荧光猝灭;在正电性纳米银上观察荧光急剧增强现象.从分子的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增强或无辐射通道的增加对增强和猝灭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的结合,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现象,荧光的猝灭程序随AT的浓度增加而加强;2上述3种离子的加入,使AT-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3种离子均能与AT竞争参与和BSA的结合,产生以生成不发光基态配合物为主的静态荧光猝灭,加强了AT对BSA的猝灭作用,但并不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在猝灭反应中同时有非辐射能量转移;4在3种离子中铅(Ⅱ)与BSA的结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荧光聚合物用于测定聚赖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荧光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苯撑乙烯](MPS-PPV),对该聚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赖氨酸(PLL)对该聚合物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测定聚赖氨酸的新方法,检出限为5.0×10-10mol/L.探讨了聚赖氨酸猝灭MPS-PPV荧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杜娟  赵丹  陈彦国  何治柯 《化学学报》2006,64(10):963-967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水溶性阴离子共轭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苯撑乙烯](简写为MPS-PPV)的微环境变化对荧光性质及电荷转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MPS-PPV荧光增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荧光先增强后减弱; 在MPS-PPV/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加入电子接受体Pd2+, 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提高, 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荧光猝灭效率下降. 此研究对研制基于阴离子共聚物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小莉  刘德春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5):722-723,726
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体4,4'-叔丁基-2,2'-联噻唑(DtBBT),并将其PVC敏感膜用于Hg(Ⅱ)的检测.实验表明,Hg(Ⅱ)对DtBBT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当HS(Ⅱ)浓度为1.0×10-9~1.0×10-5mol/L时,体系荧光猝灭度与Hg(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Hg(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方法,并用于河水中Hg(Ⅱ)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水溶性阴离子共轭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苯撑乙烯](简写为MPS-PPV)的微环境变化对荧光性质及电荷转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MPS-PPV荧光增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荧光先增强后减弱; 在MPS-PPV/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加入电子接受体Pd2+, 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提高, 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荧光猝灭效率下降. 此研究对研制基于阴离子共聚物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以荧光标记脂质体为探针检测磷脂酶 C (PLC) 活性的新方法.此荧光探针是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丽丝胺罗丹明B标记的荧光磷脂(Liss Rhod PE)通过自组装形成有序的荧光标记脂质体,探针脂质体中Liss Rhod PE由于相互之间距离靠近产生自猝灭效应,因而作为探针的脂质体并不表现出荧光性质.当在此探针溶液中加入目标物PLC,PLC可以水解切割标记在磷脂酰基二位上的荧光团罗丹明,使其从脂质体释放到溶液中,导致自猝灭效应的减弱,溶液荧光信号增强,以此实现对PLC活性的检测.使用此探针检测PLC活性,荧光强度的增加值与PLC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U/L(S/N=3).此外,此探针还可用于PLC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在pH 7.6的PBS介质中,且在PVA存在下,荧光桃红在其荧光发射峰555nm处的荧光强度因β-环糊精的加入而增强(荧光开),当在此体系中加入镍(Ⅱ)离子,其荧光发生猝灭(荧光关),其猝灭程度(ΔIf)与镍(Ⅱ)的质量浓度在5~3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75μg·L-1。应用此"开关"型荧光探针测定了污水和矿石样品中镍的含量,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8%~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2%~2.2%之间。对此荧光体系的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个含有双包合功能的剪刀型双卟啉锌化合物1(1,8-二{4-[N-(N,N-锌-5,10,15,20-四苯基卟啉-4'-取代)-氨基羰基]苄氧基}蒽醌). 通过荧光、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滴定实验证实, 化合物1能分别与金属离子和含氮双齿客体作用, Cu+离子和游离DABCO(1,4-偶氮双环[2,2,2]辛烷)都能导致化合物1中卟啉发光团的荧光猝灭, 它们的荧光猝灭机制分别源于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PET)和配体交换引起的电荷转移过程. Cu+离子和游离DABCO两种客体在氯仿溶液中可以相互作为彼此的捕获剂, 通过循环地加入这两种客体, 可以构筑一个双客体调控的OFF/ON荧光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