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力学是大学工科各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基础课,点的合成运动是重点与难点内容之一。部分学生对牵连(加)速度,特别是对(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推导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和适应。很多教材(如文献[1,2])都引入了“牵连点”的概念。牵连点的定义为:某瞬时与动点重合的动系上的点称为动点在该瞬时的牵连点。由于动点相对动系有运动,不同的瞬时动点与动系上不同的点重合,因此不同瞬时的牵连点是不同的。某瞬时的牵连(加)速度就是该瞬时的牵连点相对定系的(加)速度。牵连点的引入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牵连(加)速度。在定理推导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用目前的教材中所采用的方法都能很好地证明该定理,但我们注意到,“两点”(即牵连点与动点)在时间点和空间位置上的“重叠性”会给学生带来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学生容易在“重叠性”这一点上产生困惑。文献[3]就动系做定轴转动,采用了一种将动点从其重合点“拉开”的方式,对该定理进行了推导,对解决学生的困惑有一定帮助。以下,本文以文献[3]的方法为基础,补充引入“牵连点”、“绝对和相对导数”等重要概念,并就动系做一般运动对该定理进行推导,在表达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本文称这种推导方式为“牵连点跟踪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相切型问题,实际作定轴转动刚体外形可能为任意封闭曲线,传统利用圆心到接触点距离保持不变特性选择动点的方法无法求解。针对这类问题,在教学中采用瞬时运动学分析方法,即找一特殊动点。该瞬时相对速度为零,从而得到所需要求解的运动学量,方法简单且直观。本文首先证明该特殊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然后给出特殊动点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3个求解实例。该方法在本校理论力学教学中得以实践,学生反映容易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动点脉动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黎  邬传宇 《实验力学》1998,13(2):155-161
介绍用无人工激励动点测试(动点脉动测试)方法确定建筑物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使用这一方法对南京电视塔、多层基础隔振房屋及水塔等进行了动力性能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刘树堂  李才 《计算力学学报》2001,18(4):492-497504
主要介绍单机开式复合约束绳系吊装计算的通用程序算法。利用Picard迭代法建立了单机开式复合约束绳系动点坐标的通用迭代算法,以及绳力计算的通用算式,并描述了实现通用算法的关键编程技术;典型算例结果分析表明,通用程序算法是非常有效的,Picard迭代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1.引言取任意“动点”为矩心的几种动量矩定理在理论力学教科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介绍,其等价性已在理论上得到解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导致了不正确的结果.由此引起了对应用“动矩心”的动量矩定理是否应附加条件的考察和争鸣.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有较多的文章研究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平面运动  相似文献   

6.
税国双 《力学与实践》2016,38(2):181-186
给出了点的复合运动中,动点的绝对运动方程和相对运动方程之间关系的描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确定平面运动机构中选取不同动点和动系时的相对运动轨迹.该方法的推导过程简单易懂,易于实现,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对不同情况下的相对运动有清晰、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当相对运动非常复杂时,可以借助该分析过程给出相对运动轨迹曲线.  相似文献   

7.
动点和动系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恰当地选取动点和动系是研究点的合成运动问题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选取动点和动系的一般原则,并把点的合成运动部分的习题作了分类,同时给出了各类习题中动点和动系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地选择动系、动点的问题,一般地说应遵循如下的三条原则。(1) 动点在动系中一定要有相对运动。(2) 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要易于确定。所以要求动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是两个运动部件的接触点。(3) 动系的牵连运动要易于分析确定。如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等等。动点动系选择得正确与否是求解平面运动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刍议点的牵连运动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讨论了各种力学献中关于点的牵连运动的4种定义,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认为第4种定义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关于点的合成运动的教学,可采用跟踪"牵连点" 的方式来推导(加) 速度合成定理. 即让某瞬时的牵连点与动点从空间位置上"分离",从定系和动系的原点,同时向动点和牵连点各引出两条矢径,跟踪牵连点任意时刻的运动. 然后将以上引出的四条矢径所满足的基本关系式对时间求导,即得到任意时刻的(加) 速度关系式. 再将牵连点的条件代入该(加) 速度关系式,可导出(加) 速度合成定理. 该推导方法概念明确、清晰,各物理量间具有较好的"可辨识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