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过对临沂大学水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域——学海湖与滨海湖沿岸底栖硅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硅藻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硅藻商对水质进行评价,发现硅藻组合的变化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并随季节变化的现象.结果显示:临沂大学两大水域中共发现硅藻61个种,隶属于2纲28属,最大优势属为菱形藻属.两个湖硅藻密度范围在37.17 1 014.66 ind./m L,平均值为451.75 ind./m L,香农威纳指数范围为1.66H2.44,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6E0.58,硅藻商范围为0.08Q0.61.各采样点的以上指数均随时间变化发生波动.数据表明,两湖水质状况均较为清洁,但滨海湖水环境状况总体好于学海湖,因此应在保持两湖整体较好的水体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海湖的水质监测与保护,以防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2.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41-47
利用CCA分析对赣江流域影响浮游硅藻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影响浮游硅藻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丰水期,纬度(N)>Zn>TN>经度(E)>氰化物(CN-)>p H;在枯水期,纬度(N)>Pb>Hg>Cr6+>水量(WF)>p H;在平水期,纬度(N)>CN->水温(WT)>经度>As>氟化物(F-)。影响浮游硅藻密度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丰水期,纬度>Zn>TN>挥发酚>CN->石油类;在枯水期,Pb>WT>F->水量>p H>CODMn;在平水期,CN->WT>水位(WL)>BOD5>粪大肠杆菌>TN。从而得出浮游硅藻与各环境因子相关系数都很高,浮游硅藻物种组成、密度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都很强。 相似文献
3.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检出樟子松芽栖真菌8种,随着冠层的降低芽栖真菌的种类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4.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检出樟子松芽栖真菌8种,随着冠层的降低芽栖真菌的种类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5.
贝江硅藻生态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贝江流域13个样点进行硅藻采样,共发现82个硅藻种类.通过对贝江流域硅藻种类丰度和硅藻群落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平时村、怀宝镇和落久3个样点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而其它样点都是属于清洁水体.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13个样点进行水质评价,也发现除了平时村、怀宝镇和落久3个样点属于β-中污带水体,其它样点都属于寡污带水体,与硅藻群落生态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同时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贝江流域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可以用来评价贝江的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报道了天津塘沽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生物种类在水平格局上明显的成群分布.垂直格局中,甲壳类和织纹螺占据了表层空间;表层至15 cm范围栖息着双壳类、腕足类和巢沙蚕等;更深范围是四角蛤蜊为主的双壳类以及长吻沙蚕为主的多毛类.由此及群落结构变得单一的现状,从空间生态位的角度进行了生物修复的一些探讨,列举了青蛤、毛蚶、双齿围沙蚕等一些适宜移植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10月—2019年7月的4次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采样结果,分析微山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识别影响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微山湖共调查到18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5种节肢动物、 10种软体动物和3种环节动物,其中以豆螺为第一优势种,其次是梨形环棱螺、直缘耳萝卜螺和红裸须摇蚊;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生物个体面密度在时空分布方面存在差异,生物量及生物个体面密度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及生物个体面密度的最大值分别在微山湖南部和东北部,最小值出现在微山湖东部;与微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相关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氨氮、水温、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分别为轻污染、良好。 相似文献
8.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10月和2011年3月采用D型网调查漓江水系78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并分别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评价3次采样时段内漓江水体的生物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3次采样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169、120和215个;昆虫纲无论种类数还是个体数都最高.Shannon指数和总磷(r=-0.510,p=0.000)、总氮(r=-0.390,p=0.003)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BI指数与总磷(r=0.384,p=0.003)和总氮(r=0.333,p=0.012)均呈显著相关.Shannon指数和BI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漓江水系的生态质量总体上为优良,清洁河段的比例在60%以上,重污染河段的比例不到10%,且仅在2011年出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是适合评价漓江水体生物质量的、可单独使用的生物指数. 相似文献
9.
2019年5月、8月和10月对白洋淀流域的淀区、2个上游水库和4条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季节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优势物种均为耐污种.淀区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受季节性影响不大的特点,分析其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淀区南部生物量高于淀区北部,淀区中心生物多样性高于淀区边缘;2个水库生物量与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春季和秋季高于夏季;府河、孝义河和拒马河表现为春季生物量最低,沙河春季生物量最高,在4条河流中春季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夏、秋季.总之,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两方面来看,上游河流和水库主要表现为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无脊椎动物群落作为生物监测的条件,将具有潜在胁迫的系统与未受干扰的基准区群落进行比较,以评价测试系统的状态.着重讨论了基准条件法建模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汉江中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4年春、秋两季对汉江中下游5个监测断面的硅藻群落进行监测。基于18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鉴定结果, 共得到硅藻3纲28目49科111属160种, 其中沉积物硅藻占98.6%。物种丰度显著多于已有研究的结果, 体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硅藻物种鉴定上的优势。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有显著差异, 水体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Cyclotella和Nitzschia, 沉积物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Nitzschia和Navicula。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差异明显, 硅藻多样性存在空间异质性, 且沉积物硅藻比水体硅藻多样性丰富; 在季节影响方面, 表现为秋季硅藻物种多样性比春季丰富。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环境因素对硅藻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因此氮磷控制对避免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黄河玛曲至临河段这一重要水源地的水质,于2015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10个采样断面采集硅藻群落样品.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共鉴定出硅藻2纲9目12科13属24种.NMDS和ANOSIM分析结果显示,硅藻群落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硅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秋季.基于硅藻指示生物法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生物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RDA(冗余分析)等方法,于2019年12月(冬季)、2020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浮游动物及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10种,原生动物1...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兰州市银滩湿地2011年3—10月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以及演变特征.每月中旬在湿地样点采集8个沉积物样,同时测定样点水体温度、电导率和pH值.共鉴定出27属,126种及变种硅藻,Navicula和Nitzschia两个属出现的频率最高.各个月份的硅藻优势种、个体形态、种群数量及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其中,3月份以Navicula pupula为优势种,4月份以Navicula simplex为优势种,5,8,10三个月Navicula veneta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6月份Cymbella pusilla丰度最高,7,9两个月的优势种为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而从7月以后湿地硅藻属种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Nitzschia palea,Cymbella affinis,Cymbellaventricosa,Navicula veneta,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等成为了主要硅藻属种.受黄河7月以后水位上升的影响,外源污水可能大量进入湿地水体,湿地大部分处于弱有机污染状态.通过对硅藻属种及pH、电导率、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温度环境变量之间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pH是影响硅藻属种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能解释较多的硅藻属种分布特征;次要的环境变量是电导率、有机质质量分数受水体的影响,表明湿地水体有机污染物有外源输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标本26种,其中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腔肠动物与环节动物各1种.潮问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79.2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493 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176~2.115、0.833~1.897和0.565~0.801,平均值分别为1.490±0.429、1.223±0.465和0.654±0.104.岱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中度的污染或者干扰.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细胞生长,同时也不利于胞内理化成分的积累.在15~25℃之间细胞比生长速率及主要理化成分(叶绿素、胞内蛋白和多糖、胞外多糖及总脂肪)含量均可达到最大,而不同藻种的理化成分最大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最高和最低叶绿素含量差值可达8.0 mg/L,胞内蛋白含量差约4.0%多糖含量差约14.0%,总脂肪含量差约为8.0%,胞外多糖浓度含量差约15mg/L.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6日贺江爆发镉Cd、铊Tl重金属污染,8日对马尾河至桂粤交界处扶隆码头河段共15个样点进行硅藻采集并分析,结果发现113种硅藻,相对丰度大于5%的有49种,其中丰度最大的是Nitzschia palea(NPAL),其次是Nitzschiafonticola(NFON)、Nitzschiaintermedia(NINT).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前两轴共解释了硅藻群落变异的56.4%,其中Cd、Tl占所有环境因子解释量的61.7%,说明Cd、Tl等重金属在影响硅藻群落变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采样点硅藻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由硅藻的生态学特征分析除了大宁河口样点水质比较清洁,沙冲河有了轻微的污染,其余其它样点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对Cd、Tl重金属浓度和丰度较高的优势种进行相关分析,发现Cd、Tl的浓度大小与NPAL、NINT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NPAL、NINT可以作为贺江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性属种. 相似文献
20.
东平湖位于淮海经济区北部,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调蓄湖,其水环境状况对于调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硅藻是指示湖泊水环境的敏感指标,在湖泊水质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解东平湖的水环境状况,2011年分季节对东平湖硅藻样品和水样进行了采集分析.研究表明:东平湖硅藻有16属43种,主要以部分附生和浮游种为主;优势属种有Achnanthes minutissima,Aulacoseira ambigua,Aulacoseira granulata,Fragilaria capucina v.vaucheriea,Synedra tenera,Synedra ulna v.acus等.冗余分析(RDA)结果共解释物种数据累计方差的28.1%;Monte Carlo检验表明,东平湖水体中COD,pH值、总P和深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F=2.04~2.85,p0.05).总体来看,目前东平湖整体水质处于中营养及中营养向富营养方向转化之中,今后要特别注意湖区人类活动增强后对湖泊的污染,以确保南水北调输水水质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