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篇拖了两、三年的文章,因为《珠算与珠心算》杂志副总编曹彦民先生很早就约我写一篇关于洪莽的文章。说实话,我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其根本原因是我对洪莽的了解与一些珠算界老同志比起来实在太少,更加我反复看了杂志上发表的记述一些已故和仍健在的珠算界人士的文章,只怕因自己没有写好而影响洪莽的形象。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实在太忙,写这样的东西是需要认真的。但彦民却一再来电话催促,不得已,我只好向最早与洪莽有联系且仍健在的珠算界老同志之一李新和对洪莽有些了解的朱永远先生求救。他们一方面表示对洪莽的了解更少,一方面鼓励我放开写,了解多少写多少。于是我才决定利用今年春节的假期,以回忆与他接触的有限范围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是在一九九0年创办的。学校为办出特色,十分重视珠算教学,明确提出了“打一手好算盘,写一手好字,做一篇好文章,记一本好帐”的要求,充分发挥珠算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珠算教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珠算语VS世界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珠算教育中心主任里奥.理查德教授在论文中提出:"珠算语是一种世界语。尽管有好多国家的孩子在一起,但是珠算语大家都能听懂。在珠算语面前,无国籍之分,珠算语也是对数学认识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珠算》1995年4期发表了《最小表数定理粗议》一文(简称“粗议”),读后,感到这是一篇带着感情色彩的文章。例如,“《珠数学》的封面上,印着三个赫赫大名‘郭启庶 陈雨光梁特猷,和一个‘著’字”,“想不时隔六年之久而移入巨著《珠数学》中,却仍保留着那种错误的证法,并用之笔者所拟命题,真使笔者不敢再往下想。”“笔者不明白,这到底是印刷上的错误,还是校订者的疏忽,甚或是《珠数学》在有意捉弄人。”“……对这样一部有名的巨著,三位作者经过四年(应说六年或更多一些年)之久的相互磋研,后由任过《现代珠算》主编十年之久的梁先生校订,而出现如此命题不真,证明不严,主次不妥,脚注不对,这是笔者在平生所见的科技书籍中,《珠数学》算是第一本。”……写了这些话,作者是想要读者作何种感想呢!  相似文献   

5.
王文素对珠算的研究、创新之例不胜枚举。他将珠算定位、珠算简捷算法、珠算开方等运算歌诀化,程序化,且改进了开方本源图,使之成为可将运算数字直接填入表格的直角三角形的生廉表和开方专用的方程算表,以他非凡的数学根基和精湛的珠算技艺,实现了高次方程数值解由筹算向珠算的飞跃。在明代这一数学发展的沉寂时期,以他非凡的毅力完成了代表明代数学中兴之作,告诉世人,明代数学的沉寂与珠算无关。王文素的数学成就是承自杨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文素在数学和珠算方面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6.
在盲校开展珠算教学,不但有助于克服视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由于视觉缺陷造成的笔算困难,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探究式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把珠算融入学习之中,将会充分发挥珠算补偿作用,也为珠算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提供更多可循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珠算》一九九六年第三期倪青龙同志写的“中数法的四点存疑”一文,对我很有启发,笔者曾经对珠算“进位制”也有存疑,但没有机会发表意见,现借倪文发表争鸣之机,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珠算,由盛而衰。作为一种计算工具,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到1990年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在1992年国家教委研究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里,还有珠算的内容。理由是,珠算是我国的国粹,仍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当时规定珠算只学加减法,另外注明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国传统数学的瑰宝——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实至名归,理所当然。从世界范围看算具算法,珠算的历史悠久,在实用计算、数学教育中一统天下时间之长是绝无仅有的;珠算的智慧之高,算盘结构之科学、完美,是无懈可击的;珠算功能之多,传播范围之广泛,并且能够历久弥新,仍然适应于当代某些领域,也是无可比拟的;珠算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文学艺术、语言情感、图腾象征等各个方面;尤其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在数学知识简化传授、能力培养训练、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多元智能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八年《黑龙江珠算》第一期发表迟荣瑜写的。明确珠算学科归属,是珠算事业发展的根基”和谈朝松写的。关于珠算归属何学科的讨论”两篇文章,笔者读后,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珠算爱好者,有责任为珠算归属何学科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珠算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和基础数学,对发展生产、适应生活需要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珠算内涵非常丰富,不但有良好的计算功能,而且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智力和教育功能,它是中国应用数学。珠算是独立的学科.因而它应具有系境的体系。一是从算史上看,算盘计教原理是我国最早创造的。它是数形结合,以算为主。使用算具是中国数学的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是以它的实用性、直观性、算法的结构化、机槭化,寓算理于算法之中的,而珠算正是这种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刘善和 《珠算》2002,(6):28-29
编按:我们为什么在2002年期间,尤其是在世界珠算联合会成立的前后将作关于珠算双语教学的章连载出来,这就表明我国的珠算事业发展的急迫需要,是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珠算技术在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望广大珠算届同仁及珠算教师在新的一年里应积极投入到珠算的双语教学中去,为弥补我国珠算事业的外向型人才的短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珠算》99年第一期刊载陈柏富王善春写的《乘以37和111的速算》,文中对37和111的乘算寻踪觅源,叙述深邃。掌握这一运算方法,大有裨益。笔者1998年编著《睡算大九归指南》,全文三万余字,在浙江省珠算协会指导和扶植下,已付梓问世。 在编著过程中,写到三十七归时,也有陈王所述之同感,未能作陈王精湛之叙述。回忆那时,在大九归的81道题目中,三十七归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珠算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和基础数学,对发展生产、适应生活需要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珠算内涵非常丰富,不但有良好的计算功能,而且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智力和教育功能,它是中国应用数学。珠算是独立的学科,因而它  相似文献   

15.
明代数学家王文素将珠算应用到解方程,将珠算应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这是王文素的一大发明。珠算因参与高等数学运算而拓展了使用的空间,数学则因简捷快速准确的珠算运算,增快了解题速度及准确率,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自2004年12月开馆以来,为这座享有“博物馆城”雅称的南通市增添了新的光彩;向海内外珠算界人士、参观者和游客展示了珠算发祥国博大精深的珠算文化底蕴;展现了珠算这一民族瑰宝的科学价值和发展前景。这里“国宝之精华.尽收其有;炎黄之智慧,再现其间”,已成为南通市濠河博物馆群最新最靓的看点,更成为弘扬和发展珠算文化,进行海内外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平台。开馆以业,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7.
《磁力减法》是对《数字运算存在磁力》试探而得,笔者曾写一文刊出在中珠协主办的《珠算》(双月刊)97年第二期“珠算新论”栏。此文刊出后,认为尚有不足之处,又写了“《试探<数字运算存在磁力>》一文补遗”,刊载在《珠算》98年第一期“算理算法”栏。《磁力减法》是珠算新论,仅是一家之言,黑龙江名家荟萃,为求不吝赐教,使此法日臻完善,故写此文。  相似文献   

18.
《珠算学概论》一书第21页写道:“无论算题或者算法,常常编为歌诀的形式,这是13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数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珠算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歌诀的形式进行珠算教学,便于记忆和背诵,也便于指导操作,因而是最富有成效的! 现将本刊98年第6期刊登的笔者的文章中的《去9下加除退商法》写成如下的歌诀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比较"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惯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没有比较就缺少鉴别,"比较"策略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当"比较"策略应用于珠算乘法教学时,我发现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珠算乘法的拨珠方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拨珠的准确率。掌握并运用比较策略,在珠算乘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辞海》条,“心算即口算。”又,“口算亦称心算。数学教学方法之一。指耳听题目,默想算法,迅速地求出结果。” 珠算式心算如何准确定义,有各种版本,孰是孰非,不敢妄议。权以《珠算科技知识》之解释录之:“珠算式心算是一种不用算盘的纯意念式的心算。就是以珠算的形象和方法在大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