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合成法将聚集诱导发光分子NI-COOH与GSH响应的多肽序列共价连接,得到兼具NI探针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和GSH响应性的多肽探针(NI-GFFKESSRGD),可用于GSH的体外检测。在50~600μmol/L的GSH浓度范围内,多肽探针的荧光强度和GSH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该范围内可对未知浓度的GSH样品进行准确定量,误差小于0.5%。当多肽的浓度进一步增加至2.0%(w/w)时,可形成GSH响应的超分子水凝胶,其微观形貌上呈现纳米纤维交联的网状结构,流变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粘弹特性和剪切稀化特点,是一类优秀的可注射性材料。多肽探针对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表明该探针在非入侵性的活体生物分子检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阴离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的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的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的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王涛  马拉毛草  马恒昌 《应用化学》2018,35(10):1155-1165
荧光探针是化学传感技术领域在20世纪末的一项重大发现,具有合成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可视化高等优点。 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特征的荧光基团与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结合起来,使得荧光材料具有毒性低、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 在分子、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技术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综述了细胞质成像、细胞膜成像、线粒体成像、溶酶体成像、脂滴成像、细胞核成像、细胞核和线粒体双靶向性成像的荧光探针,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4-甲氧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四苯乙烯季铵盐化合物4,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分子用于植酸和植酸酶的检测。植酸中含有6个带负电荷的磷酸根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诱导带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季铵盐发生聚集,导致荧光增强;向该体系中加入植酸酶后,在植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植酸被水解,聚集体解聚,荧光明显减弱。从而建立了水相中植酸和植酸酶检测的新方法,实现了对植酸和植酸酶的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核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温度为293 K和310 K时核黄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4.879×105L.mol-1和1.880×105L.mol-1,结合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了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核黄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机制,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核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溴联苯醚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十溴联苯醚(Deca-BD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Deca-BDE对BSA的内源荧光有静态猝灭作用.Deca-BDE与BSA在277, 298和310 K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2×105, 1.97×105和2.16×105 L/mol.Deca-BDE在BSA接近于色氨酸残基附近有2个结合位点.热力学参数表明, Deca-BDE与BSA相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疏水作用力. 与Deca-BDE结合后,BSA色氨酸残基附近肽键伸展程度增加,蛋白分子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7.
荧光光谱法研究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0的Tris-HCl 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随着温度升高,橙皮甙与BSA 的猝灭常数逐渐增加.实验表明:橙皮甙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70.71 kJ/mol)大于零和熵变[△S=316.29J/(mol·K)]大于零,...  相似文献   

8.
在pH 7.40的Tris-HC1缓冲溶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基紫(M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V与BSA相互作用两者存在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KA)为7.628×103 L/mol,MV与BSA主要发生疏水作用,反应是一个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茶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荧光桃红(TCB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BSA与TCBF的结合数为n=1.16。其平衡常数KA=6.95×106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受体(TCBF)间的距离r=1.7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83。实验表明:荧光桃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糖精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糖精钠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的位点更靠近色氨酸;金属离子对两者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杨酸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观察到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且用圆二色谱法研究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水杨酸金属配合物的存在明显改变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求出了猝灭常数,讨论了肌醇对BSA构象的影响,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肌醇与蛋白的最近距离.结果表明,肌醇与BSA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6.
荧光光谱法研究原花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原花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根据295 K、303 K、310 K、315 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表明原花青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rHm)和熵变(△rSm)均大于零,推断出原花青素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  相似文献   

17.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碘苷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以碘苷为荧光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在1.38~579 mg/L和0.78~58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612 mg/L和0.358 mg/L.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测定,回收率为97%~101%.  相似文献   

18.
以四苯乙烯为荧光基团,5-叔丁基-2-羟基苯作为识别基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Zn2+荧光探针L.探针结构通过NMR和ESI-MS表征,其荧光性能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研究.在乙醇/磷酸盐(PBS)(V∶V=7∶3,pH=7.4)溶液中,探针对Zn2+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其检测限低至34.1 nmol·L-1,在0~3.0×10-5mol·L-1范围内,探针对Zn2+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自然光和紫外灯下用肉眼观察到明显颜色变化,可以实现Zn2+可视化检测.通过Job’splot,ESI-M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理论计算对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报道的新型探针可作为分析测定Zn2+的一种便捷工具.  相似文献   

19.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1.650×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502;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为2.801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为0.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