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旅游灾害概念探讨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例,对山岳型旅游灾害的基本类型、典型特征及防范对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山岳型旅游灾害有其独有特点,以泰山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泰山旅游灾害的防治对策,以期能对山岳型旅游灾害防治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运用H指数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变规律;基于区位熵建立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类矩阵,评价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浙江各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0年来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内大多数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都不强.据此,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是山岳旅游地中特殊却广泛存在的一种类型.随着大众旅游消费结构的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核心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超载,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开发与研究价值日益凸显.以安徽齐云山为例,从区位空间、自身资源、发展模式、政策惠及和经营管理等角度剖析了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突出产品差异、联动借力发展、多元立体营销、稳定经营管理和重视社区参与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间国内旅游产业集聚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价,着重分析了10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如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集聚模式及集聚机制、集聚测度及效应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方式和趋势会呈现多元特征,其所带来的效应也会更加广泛.所以,今后旅游产业集聚应该更加关注与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定量、互动研究,及从跨学科、跨领域角度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间国内旅游产业集聚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价,着重分析了10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如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集聚模式及集聚机制、集聚测度及效应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方式和趋势会呈现多元特征,其所带来的效应也会更加广泛。所以,今后旅游产业集聚应该更加关注与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定量、互动研究,及从跨学科、跨领域角度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洲 《河南科学》2011,29(6):754-756
使用近邻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集聚度进行分析,得出南京市总体上旅游资源为集聚型分布.同时使用SPSS工具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更好的分析了南京市旅游资源分区集聚程度.最后利用集聚度分析及SPSS聚类结果,对南京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以更科学有效的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可利用价值,为金沙滩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被看成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而山岳型专项旅游与户外旅游则被认为是大众消费的新热点。构建山岳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旅游业和户外休闲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促进南岳衡山专项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是两种重要的旅游地,其旅游客流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南京市和黄山为例,从年龄、性别、职业、旅游动机以及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对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旅游客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规律,为旅游决策部门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建立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脆弱性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度计算公式,并根据脆弱度值将山岳型旅游区划分成五个不同的脆弱级别.利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出长白山旅游风景区为高度脆弱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跨不同行政区空间毗邻的旅游区(近域旅游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和相异的特点,结合当前不同旅游区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动态,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异的“整合”和相似的“竞合”的“整合—竞合模式”(3C模式),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为例,探讨三毗临地域长岗(随州市)、客店(钟祥市)、绿林(京山县)旅游区整合—竞合空间模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环西宁地区区域背景、区域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城镇”综合集成,“组团-环线”链式空间结构模式,对环西宁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西宁———中国夏都旅游中心;开辟两条旅游环线:青海湖环线与(黄)河湟(水)谷地环线;打造三大旅游片区:青海湖———梦幻天海旅游片区,(黄)河湟(水)谷地———碧水丹山、文化长廊旅游片区,祁连山———八宝祁连旅游片区;重点开发17个旅游组团的“1-2-3-17”总体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养旅游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医疗设备,以休闲养生、康体度假养生、生态疗养、修身养性、养老保健等为目的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探讨其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 康养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其内部形成以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蔡甸九真山风景区、江夏梁子湖风景区为核心的3个高密集区;2) 康养旅游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关系密切.为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新城区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特色康养旅游基地,其中黄陂构建高端养老旅游地,蔡甸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江夏建设两湖康养旅游基地,新洲建设园艺康养基地,东西湖构建生态康养旅游基地;新城区从主城区吸引康养客源,主城区为新城区提供医疗保障,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武汉市康养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多年的调查、观测资料,采用多要素分析方法,对太白山风景区的植物群落质量与态势、植物种群结构、种群及个体数量,样方中草灌植被的覆盖度、景观优美度、环境质量等问题进行多年度对比分析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区段的生态系统已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必须加强管理,乘法,综合治理,遏制这种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SSA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2000~2010年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主要部门中的份额-结构比较优势及区县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旅游产业结构优势、竞争优势突出,高于同时期的金融、房地产行业;各区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区产业总值高,业态丰富,都市旅游特色鲜明;对全市旅游经济贡献比重依然高于周边区县,但增速放缓.周边区县旅游业增加值较低,但增速较快,旅游产业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景区.各区县均面临自身转型发展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一种旅游形式。作为良好的旅游载体,乡村旅游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空间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对景区的所有感受,引入建筑学中空间的概念,以泰山马蹄峪为例,对乡村的旅游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结合浙江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对浙江省旅游产业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地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平衡性.根据这种不平衡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划分为高度集聚、中度集聚和不集聚(分散)3个等级.其中,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为高度集聚;嘉兴、金华、台州、舟山为中度集聚;丽水、衢州和湖州为不集聚.今后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树立"大旅游"概念,作出总体开发规划,构建良好的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战略来指导浙江省旅游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湖北省49个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要素不均衡、景区周边环境不协调、旅游文化特色不突出等4个研究结论,并从社区参与、要素配置、两权分离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山地旅游日益形成热潮和我国多山的国情下,山地景区数量渐多且为人们所钟爱,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仼务之一.文章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四力”和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环境、业态与产品等25个驱动因子组成的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系统,对“四力”子系统、整体驱动系统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综合得分为7.030 8分,属于较高质量水平,但仍有大部分驱动力子系统、驱动因子未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基于如何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讨论,文章重点从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以及中介力层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