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合成了2个钯(Ⅱ)化合物Pd(L121)和Pd(L222),(L1=(Z)-4-((对甲苯胺基)亚甲基)-2,2,5,5-四甲基二氢呋喃-3(2H)-酮,L2=(Z)-4-((对甲苯胺基)亚甲基)-2,2,5,5-四甲基二氢呋喃-3(2H)-酮),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化合物12中包含多种弱相互作用。在化合物1中,呋喃环上氧原子和苯环上的甲基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氢键桥联分子形成了一条平行于c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C-H…H-C和C-H…C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化合物2中,分子之间通过C-H…H-C和C-H…C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钯(Ⅱ)化合物Pd(L121)和Pd(L222),(L1=(Z)-4-((对甲苯胺基)亚甲基)-2,2,5,5-四甲基二氢呋喃-3(2H)-酮,L2=(Z)-4-((邻甲苯胺基)亚甲基)-2,2,5,5-四甲基二氢呋喃-3(2H)-酮),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化合物12中包含多种弱相互作用。在化合物1中,呋喃环上氧原子和苯环上的甲基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氢键桥联分子形成了一条平行于c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C-H…H-C和C-H…C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化合物2中,分子之间通过C-H…H-C和C-H…C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蒲小华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0):2211-2216
本文合成了2个以席夫碱2-[(E)-(3-氯苯胺基)甲基]-6-溴4-氯苯酚(HL)为配体的单核配合物CuL2(1)和ZnL2(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分别是一维与二维的高聚物形式的超分子体系。其中配合物1的几何构型是平面正方形,依靠分子间的C-H…O与C-H…Br氢键作用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展现的是畸变的四面体构型,分子间的C-H…O的弱的相互作用将其联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两个配合物中,氢键在高聚物链的形成中和配合物结构的稳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4-甲酰基-2,2,5,5-四甲基四氢呋喃-3-酮和间甲基苯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配体(Z)-4-[(间甲苯胺基)亚甲基]-2,2,5,5-四甲基二氢呋喃-3(2H)-酮(L);以Cu(CH_3COO)_2为铜源,L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铜(Ⅱ)配合物[Cu(L)_2]_n(I),其结构经FT-IR,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I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61 3(19)?,b=24.564(4)?,c=12.026(2)?,α=γ=90°,β=110.452(3)°,V=3 144.6(9)?~3,Dc=1.226 g·cm~(-3),Z=4,R_1=0.051 5,wR_2=0.113 2。  相似文献   

5.
利用甜菜碱衍生物1,5-二(4-羧基吡啶基)-N-甲基二乙胺(L)合成了两种镉(Ⅱ)的配位化合物[Cd2Cl4(H2O)2L2].2H2O和[Cd2(SCN)4(μ-H2O)L2]。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热重等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前者具有三十六元大环框架,而后者为双环结构。由于缺乏分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决定了这两种化合物在晶格中的堆积模式:前者由相邻分子间的π-π和C-H…π相互作用而堆积形成二维砖墙的结构;后者由配位的SCN-阴离子通过S…S弱相互作用联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结构类似的金属配合物M(Ls)_2(M=Cu(1),Ni(2)),其中HLs是2-乙酰基吡啶缩噻吩-2-甲酰腙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Ls以烯醇式与金属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单核配合物,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被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所稳定。配合物1通过C-H…π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通过C-H…π作用和C-H…O与C-H…N类型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7.
芳氢与配位硫原子之间(sp2C-H…S)的分子内氢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合物(Et4N)2[Pd2(mp)2(Hmp)2](1)(H2mp=2-巯基苯酚)的1H NMR谱中芳氢H16的峰出现在δ 8.79处,与预测值(δ 7.1)相差1.7,这是由于H16与配位硫S2原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即新型的sρ2C-H…S之间的氢键作用.原子间距离C16…S2(0.361pm)和H16…S2(0.295pm)分别小于相应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0.370pm和0.305pm),C16-H16…S2角为128.1°,证明了这种新型氢键的存在.此外,在分子振动光谱中观察到这种氢键的作用使得芳氢υC-H出现在低于3000cm-1处.通过与类似物[Pd2(PPh3)2(Hmp)2Cl2](2)的比较,以及1在DMSO溶剂中仍然保持O-H…O和C-H…S这2种氢键的事实,表明C-H…S之间的作用,对1的配体Hmp中的苯环与Pd2S2平面之间的夹角偏离90°可能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4-吡啶基乙酰乙酸乙酯以及为起始原料,在哌啶和冰醋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3-吡啶酰基-7-二乙胺基香豆素,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是中性分子,每个晶胞中含有2个3-乙酰基-8-叔丁基香豆素。该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力,相邻两个分子之间通过C-H×××O氢键沿着c轴方向上形成一维波浪形结构,再进一步C-H…O氢键相互交错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1-苄基咪唑(L)与对苯二甲酸和Zn(NO_3)_2·6H_2O反应生成一维聚合链[ZnL_2(TP)]_n(1),在这个配合物中通过链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超分子层。1-苄基咪唑(L)和CuCl_2·2H_2O反应生成四核配合物[Cu_4(μ_4-O)Cl_6L_4](2),在这个配合物中通过C-H…Cl氢键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测定了L,1和2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无催化剂条件下4-羟基烷基-2-炔酸乙酯与N-杂环芳基甲基-N-2,2-二氟乙基-1-胺的串联反应.应用该反应在甲醇中回流,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4-(N-(2,2-二氟乙基)(N-杂环芳基甲基)氨基)-5,5-二取代呋喃-2(5H)-酮,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并进一步通过3-氯-4-((N-2,2-二氟乙基)(N-嘧啶-5-基甲基胺基)-5,5-螺(4-甲氧基环己基)呋喃-2(5H)-酮(8)的晶体衍射间接证实.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600μg·mL~(-1)浓度时4-((N-2,2-二氟乙基)(N-6-氯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a)和4-((N-2,2-二氟乙基)(N-6-氟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c)对桃蚜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结构类似的金属配合物M(Ls)2(M=Cu(1),Ni(2)),其中HLs是2-乙酰基吡啶缩噻吩-2-甲酰腙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Ls以烯醇式与金属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单核配合物,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被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所稳定。配合物1通过C-H…π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通过C-H…π作用和C-H…O与C-H…N类型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2.
配体3,5-二(2-吡咯)吡唑(HL)与二硝酸根桥联双钯配合物在溶液中通过配位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吡唑基双钯(Ⅱ,Ⅱ)夹子[Pd_2(bpy)_2L2]2+(1)、[Pd_2(dmbpy)_2L_2]~(2+)(2)和[Pd_2(phen)_2L_2]~(2+)(3)(bpy=2,2′-联吡啶,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运用~1H NMR、~(13)C NMR、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1~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中存在弱的Pd…Pd键(0.303~0.313 nm)相互作用,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一维二重螺旋结构,可作为一种新颖的Suzuki-coupling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19个新的N-(2,2,5,5-四甲基-3-吡咯啉-1-氧自由基)-N-(酰胺基)脲化合物.研究了此类化合物的ESR,MS及IR波谱性质.初步观察了此类化台物对白血病L7712癌细胞以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有的化合物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4-(4-吡啶基甲基硫代)苯甲酸与三苯基氧化锡以及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苯基锡4-(4-吡啶基甲基硫代)苯甲酸酯(1)及三环己基锡4-(4-吡啶基甲基硫代)苯甲酸酯(2)。它们的结构通过红外,核磁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到确证。化合物1表现为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分子间的O-H…O和O-H…N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2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以2-甲基-1H-咪唑二羧酸,2,4-二氨基-6-甲基-1,3,5-三嗪和MnCl2·4H_2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配位化合物Mn(L)2(H_2O)2(HL=2-甲基-1H-咪唑二羧酸),并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果表明,该单核化合物属于Pbca空间群,正交晶系.单核化合物中心的金属离子Mn(Ⅱ)与四个氧和两个氮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四种不同氢键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选用新颖的有机配体3-噻吩-5-三氟甲基-2,3-二氢-1-H吡唑(L),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得到2个新的基于Keggin多酸的超分子化合物,{[Ag(L)_2]_3[PMo_(12)O_(40)]}·3H_2O(1)和{[Ag(L)_2]_3[HSiMo_(12)O_(40)]}·3H_2O(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对化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同构,包含1个孤立的Keggin多阴离子和3个金属-有机亚单元[Ag(L)2]+.其中多酸阴离子和[Ag(L)2]+片段通过氢键作用力交替连接形成1个一维超分子链.相邻一维链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质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烟酸(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酯(L)为配体,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设计合成了银-双键配位的新型配合物[AgL(NO3)]n (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L和1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L和1都为单斜晶系,配体L通过C-H…O氢弱作用依次形成二聚体、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中,含有通过银-双键和氮原子配位的左旋曲绕链和通过银-氧弱作用形成的右旋曲绕链,两种链通过…ABAB…堆积形成二维结构,最后通过C-H…O弱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同时对化合物L和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烟酸(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酯(L)为配体,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设计合成了银-双键配位的新型配合物[AgL(NO3)]n (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L和1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L和1都为单斜晶系,配体L通过C-H…O氢弱作用依次形成二聚体、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中,含有通过银-双键和氮原子配位的左旋曲绕链和通过银-氧弱作用形成的右旋曲绕链,两种链通过…ABAB…堆积形成二维结构,最后通过C-H…O弱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同时对化合物L和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配体1-(1′,3′-苯并恶唑-2′-甲基)苯并咪唑(L)是通过苯并咪唑与2-(氯甲基)-1,3-苯并恶唑烷基化制备而来。配体L与CoCl2.2H2O反应得到了配合物[CoCl2L2](1)。配合物1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C-H…Cl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测定了L和1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20.
以三齿席夫碱配体H2L{1-苯基-3-[(2-羟基苯)亚胺]-1-丁酮}和单齿N-杂环[咪唑(Himdz),2-甲基咪唑(Mimdz)]与Ni(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Ni(L)(Himdz)](1),[Ni(L)(Mimdz)](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间通过C-H…π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中的每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向空间扩展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