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企孙先生是现代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位先驱者、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位奠基人.李政道先生认为[1],"他在1925年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一位副教授(即叶本人)、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名列全国前列.……在发展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我想,叶老师的创业成就是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2.
《物理通报》2005,(9):6-8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于1949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是我恩师胡刚复先生的一百年诞辰。我当他学生时先生已是六十高龄了。他给我们讲了许多课。我的光学、近代物理、X光学和毕业论文都是跟先生学的。先生尽管年已花甲,讲起课来则仍然是  相似文献   

4.
今天很荣幸能够到这儿来跟大家见面,介绍一下杨振宁先生的治学和成就,以及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杨先生是安徽省合肥市人,我来到这儿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跟杨先生相识十六年了,对他的做人以及做学问的态度,对他的成69有一点了解,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根 杨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在合肥.六岁以前是在合肥度过的,后来随父母到厦门、北京.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全家又从北京回到合肥,然后经武汉、香港、越南的海防抵达昆明.他十六岁时以同等学历考进了那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开始念化学,因为那时他物理还没学过,直到进了西南联大…  相似文献   

5.
 叶铭汉先生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与张文裕先生有过很深的交往。这里刊载的文章,是他在中科院高能所举办的“钱三强、张文裕、朱洪元、萧健四位物理学家纪念会”上的讲话稿,后经作者修改后应约在本刊发表。张文裕先生离开我们快二年了,他和他的事业永存。他那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无数后来者。本刊发表叶先生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张老的怀念之情和永久的思念。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位师者,他虽已年届九旬,却仍然坚守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他虽已重病住院,却仍然从医院请假回来给学生上课.他就是敬爱的黄祖洽先生.黄祖洽先生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是为我国物理学基础教学和研究殚思极虑,锐意开拓,广育人才,无私奉献的教育家.1980年黄祖洽先生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近十几年来,耄耋之年的黄祖洽先生一  相似文献   

7.
“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2002年11月4日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为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于12月2日举办了纪念会。前来赴会的有十几位院士及一百多位朱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和学生。纪念会由黄涛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  相似文献   

8.
周光召先生是我的老师,1956 年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时,周光召先生给我们全年级 120 位同学讲授电动力学课程.从1962 年起,我又在周光召先生指导下从事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科学研究.以后又和周光召先生合作进行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前沿探索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跟王竹溪先生做学生,直接接受先生严谨学风的熏陶,是从聆听先生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这两门课开始的.先生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分析深入,发人深思.记得先生证明一个定理,一步一步证毕之后,接着又回头指出,虽然大家都这么讲,但实际上有两处并不严格,而它们的作用恰好抵消了,所以结果还对.严格的证明太繁,不可能在课堂上讲.先生治学的严谨,就贯穿在这细致讲解的始终.若干年后我也做了教书的先生,才知道有些重要定理不能在一两个小时内给学生讲清楚,在课堂上甚至教科书中打折扣的事并不希奇,而要像先生这样一板一眼指点给学生,则非有一丝…  相似文献   

10.
黄昆先生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授。他善于用简单深刻的语言阐述物理原理,使听者受益匪浅。他有一句名言:听不懂,永远都是讲的人的问题。在本文作者看来,黄昆先生的讲课和讲演之所以精彩,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是他本人对物理学精湛透彻的理解,其次是由于他对教书育人具有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著名真空科学技术专家与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金建中先生,19 9 0 年10月12日已逝世一周年.金建中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是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在金建中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撰写这篇短文,以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金建中先生于 1919年7月 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黟县.金建中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成绩优异,于1944年在辅仁大学(今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6年后,相继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物理系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金建中先生在大学任教期间刻苦上进,才…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21,(4)
正谢希德先生是我极为敬仰的女科学家。她不仅学问好,在与国际科学界的友好往来中,也彰显出独特的智慧与个人魅力。谢希德先生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物理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物理学会发展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理事长。她从1963年起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科学家吴乾章先生是我国人工晶体生长和材料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是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专业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科学研究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4.
值此赵凯华先生和喀兴林先生80华诞之际,我敬祝两位先生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我和喀兴林先生接触较多.喀兴林先生是对全国理论物理教学,特别是量子力学教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教授,他在中国首创了"高等量子力学"这门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5.
 黄昆先生巳经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了七十年.在前不久举行的“黄昆教授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上,一百多位黄昆先生的同事、朋友及学生济济一堂,用科研成果向我国固体物理领域的开拓者,表示自己的祝贺和仰慕.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四十多年的挚友,专程从大洋彼岸赶来祝贺.李政道先生也发来了高度评价黄昆成就的贺信.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特地出版了“晶格动力学和半导体物理--黄昆教授七十寿辰纪念”一书,十五位国外知名学者与十九位国内专家在上面撰写了专论.黄昆先生的学术成就,对祖国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以及他的为人,受到了大家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称赞.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21,(4)
正我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有两位,都是女性,一位是谢希德先生,另一位是张开明老师,有两位非凡的女性导师是我的幸运。获得学位后,我也成为了教师,与两位导师成了同事,在复旦物理系教书;也成为了导师,带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做科研,到现在鬓已星星,虽衣带渐宽,却也不悔。  相似文献   

17.
吴有训(正之)先生是闻名国际的物理学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几十年来,他为培养人才,创立科学事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吴有训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时闪现在我们眼前,他的亲切教诲仍常常萦绕耳边,他的献身科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去攀登,去搏击.在此,我们追忆他对中国物理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寄托我们的崇高…  相似文献   

18.
王明贞先生是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她自195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已有50个年头.2005年11月王先生度过了她的百岁华诞,清华大学校方及物理系都举行了热烈的庆贺活动,物理系还专门出版了《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文集》.为表达众多物理教师和物理工作者以及本刊对王先生的崇高敬意,现特摘登文集的前言(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撰写),介绍王明贞先生的生平及突出业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 80寿辰。 6月 17日— 19日 ,“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 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位沃尔夫奖和 1位费尔兹奖获得者 ,110位海外著名科学家 ,4 0余位院士 ,众多国内一流科学家 ,以及杨振宁先生的朋友、学生 ,部分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共 4 0 0余名正式代表 ,参加了会议 ,共祝杨先生 80华诞。会议安排了 2 2个大会报告 ,4 4个分会报告。做大会报告的世界级科学家有激光发明人C .H .Townes ,夸克创议人M .Gell-Mann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 ,E .A .Cornell ,C .Co…  相似文献   

20.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