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简单的自聚合反应在四氧化三钴表面包覆聚多巴胺膜,联合使用纳米铂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结果表明,聚多巴胺的使用增强后续纳米铂的负载量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四氧化三钴、纳米铂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多重信号放大作用,大大增强了该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提高了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灵敏度。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检测范围为0.1~700μmol·L-1,检测限为0.08μmol·L-1。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单的自聚合反应在四氧化三钴表面包覆聚多巴胺膜,联合使用纳米铂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结果表明,聚多巴胺的使用增强后续纳米铂的负载量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四氧化三钴、纳米铂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多重信号放大作用,大大增强了该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提高了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灵敏度。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检测范围为0.1~700 μmol·L-1,检测限为0.08 μmol·L-1。  相似文献   

3.
在纳米金表面原位沉积普鲁士蓝,然后在核壳结构纳米金-普鲁士蓝的表面包覆一层易氧化聚合的多巴胺保护膜,利用多巴胺聚合表面残留的大量氨基和羟基进一步将纳米铂粒子修饰于聚多巴胺膜表面制得普鲁士蓝-聚多巴胺-纳米铂多层纳米复合材料。将此复合材料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协同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H_2O_2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聚多巴胺的引入有效增加了普鲁士蓝的稳定性,增大了纳米铂的负载量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由于普鲁士蓝、纳米铂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多重信号放大作用,酶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H_2O_2表现出良好的电还原活性。优化条件下,对H_2O_2的检测范围为2.0×10~(-7)~1.0×10~(-3)mol·L~(-1),检出限(S/N=3)为1.2×10~(-7)mol·L~(-1)。  相似文献   

4.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表面均匀的带正电性的聚天青Ⅰ膜,再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一层带负电性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硫化镉来固定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复合物,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对该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增加了酶的吸附量,还有效保持了酶的生物催化活性,此生物传感器对过氧化氢浓度在4.0×10-7~1.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7mol·L-1.  相似文献   

5.
以聚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功能高分子,修饰了石墨烯氧化物(GO)并与之复合,通过还原反应,制备了PDDA功能化的石墨烯复合材料(PDDA-G)。该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以静电作用为自组装驱动力,将PDDA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交替组装,制备了石墨烯/酶纳米复合多层膜修饰电极。该酶生物传感器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时具有快速的安培响应。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1.0~155.0μmol·L~(-1),检出限为0.3μmol·L~(-1)。对50.0μmol·L~(-1)过氧化氢溶液连续测定8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方法应用于食品样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聚合氰胺和3-氨基苯硼酸并结合超声剥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硼和苯基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BP-C_3N_4)。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BP-C_3N_4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底物Amplex Ultrared试剂(AUR),生成强荧光的试卤灵,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以BP-C_3N_4为模拟酶的过氧化氢荧光传感器。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对荧光传感体系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该体系对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0~100μmol/L(r~2=0.992 2),检出限为1.1μmol/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检测,检测结果与现有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聚多巴胺球支撑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球有表面功能化基团如—OH、—NH_2等,决定了聚多巴胺球可以充当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载体。利用聚多巴胺良好的还原性制备并负载银纳米粒子于聚多巴胺球表面,制备出的新型复合材料银纳米粒子-聚多巴胺球(以下简写为Ag@pdop)。Au修饰电极和银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利用两者特点将其复合制备修饰电极实现对H2O2的无酶传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4.7μA/(mmol·L-1),检出限可达11.8μmol/L,线性范围0.2~6.0mmol/L,检测结果及抗干扰能力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聚多巴胺球支撑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球有表面功能化基团如—OH、—NH_2等,决定了聚多巴胺球可以充当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载体。利用聚多巴胺良好的还原性制备并负载银纳米粒子于聚多巴胺球表面,制备出的新型复合材料银纳米粒子-聚多巴胺球(以下简写为Ag@pdop)。Au修饰电极和银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利用两者特点将其复合制备修饰电极实现对H2O2的无酶传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4.7μA/(mmol·L-1),检出限可达11.8μmol/L,线性范围0.2~6.0mmol/L,检测结果及抗干扰能力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萝卜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反应温度为60℃;2载流为pH 5.5的0.05mol·L-1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3采样体积为40μL;4反应盘管长度为200cm;5反应试剂为1.5mmol·L-1过氧化氢,3.5mmol·L-1愈创木酚的混合液。2-愈创木酚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0.012 5L·μmol-1·cm-1。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线性范围为454~7 265 U·L-1,检出限(3s/k)为7 U·L-1。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4.2%~107%之间。对500,2 500U·L-1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2%。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聚硫堇和纳米金共修饰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将电子媒介体硫堇电聚合在铂电极上,使其表面形成均匀的带负电的聚合膜层,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固定表面带正电荷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接着吸附纳米金,然后再利用纳米金吸附固定一层辣根过氧化物酶,制成了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实验发现,该传感器增加了酶的吸附量,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H2O2表现出良好的响应特性。检测范围为5.2×10-7~2.0×10-3mol/L,检出限为1.7×10-7mol/L,并具有抗尿酸、抗坏血酸等干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G-四联体/血红素形成的DNA酶催化增敏鲁米诺-H2O2发光反应原理,建立了微流控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检测K+的新方法。在K+的促进作用下,富含鸟嘌呤的寡核苷酸PS5.M折叠成G-四联体,并对血红素表现出较高的亲合力,形成DNA酶,显著地增强血红素的类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检测K+的线性范围为1.0~700μmol·L-1,检出限为0.54μmol·L-1,用100μmol·L-1的K+形成的DNA酶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常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均无显著干扰。该方法可用于真实水样中K+的分析,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分别应用含有120μmol·L-1 La3+,50μmol·L-1 Cd2+,100μmol·L-1 Cd2+,5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100μmol·L-1Cd2++120μmol·L-1 La3+的培养基培养黑曲霉,3 d后测定黑曲霉菌球的生物量及其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变化。结果表明,50和100μmol.L-1Cd2+降低了黑曲霉生物量和五种抗氧化酶活性,并诱导了MDA产物的升高。与Cd2+单一处理比较,5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和10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处理组均不同程度上诱导了五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并降低了MDA的积累水平。其中,120μmol·L-1 La3+对50μmol·L-1 Cd2+氧化胁迫的缓解效应明显高于100μmol·L-1 Cd2+。因此,La对黑曲霉中低剂量Cd胁迫的缓解效应比较显著,而对高剂量Cd的拮抗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碳纳米管及二氧化钛复合材料(CNT-TiO2)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并借其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静电吸附和对羧酸基的高反应特性,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CNT-TiO2表面,制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HRP-CNT-TiO2)。对此修饰电极在磷酸盐缓冲介质(pH7.2)中的电催化性质及其电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电极对过氧化氢有很好的电催化特性,且发现当过氧化氢的浓度在4.2×10-7~3.2×10-4mol.L-1之间与ΔI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7.2×10-8mol.L-1。为试验方法的精密度,对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为5×10-5mol.L-1的条件下进行了8次测定,结果的RSD值为4.5%。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在碳纳米管(MWNTs)表面原位自发还原形成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制备PB包覆的MWNTs纳米复合物(PB@MWNTs),并将其修饰于电极表面,直接催化过氧化氢,成功制得了一种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由于PB和MWNTs对过氧化氢都有较好的催化能力,使得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好的性能。该传感器在H2O2浓度为1.8×10-7mol·L-1~4.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检测下限达到8.0×10-8mol·L-1(S/N=3),灵敏度为71.8A·L/mol/cm2。此外,传感器还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用超声原位沉淀法制备的α-FeOOH/GO纳米颗粒具有类似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且能催化活化过氧化氢而使底物N,N-二乙基-p-苯二胺氧化生成在550nm处有吸收峰的有色化合物。在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浓度在2.0×10-7~2.0×10-4 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7 mol·L-1。据此提出了用分光光度法间接、快速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方法。应用此方法测定了雨水和蜂蜜样品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3%~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层层组装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电子介体聚亚甲基蓝(PMB)修饰的碳纳米管(CNT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多层膜有机过氧化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表征了(CNTs/HRP)n的层层组装过程,探讨了不同HRP层数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传感器对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基苯的电催化还原性能。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叔丁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75×10-5~7.25×10-3mol/L,检测限为1.36×10-6 mol/L;对过氧化氢异丙基苯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87×10-6~1.47×10-3 mol/L,检测限为6.48×10-7 mol/L。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常氧化态的Cu(III)配合物K5[Cu(HIO6)2]能催化低浓度的鲁米诺一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用以测定痕量的过氧化氢;利用马铃薯组织作为酶的提供体.建立了一种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多巴胺在马铃薯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催化下被溶解氧氧化产生过氧化氢,通过测定产生的过氧化氢间接地测定多巴胺的浓度.实验表明,相对发光强度与多巴胺浓度在2.1×10-10~2.1×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2×10-11mol·L-1.对3.0×10-9mol·L-1多巴胺平行测定7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用于直接测定正常人血清中的游离多巴胺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测定过氧化氢的第三代电流型生物传感器。为了制备生物传感器,邻氨基苯甲酸(oABA)被电聚合到铂电极的表面形成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静电排斥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纳米金(Nano-Au)的吸附固定到修饰了聚邻氨基苯甲酸及L-半胱氨酸的电极上。过氧化氢的测量是在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的+20 mV处进行的。修饰好的电极具有快速的响应,优秀的再现性和灵敏度,宽的线性范围和低的干扰水平等特点。我们研究了温度和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及传感器的稳定性。在优化的条件下,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是2.99×10-6到3.55×10-3 mol/L,灵敏度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177 A•L-1•mol-1和4.3×10-7 mol/L(S/N=3)。传感器不到10 s就可以达到响应的95%。  相似文献   

19.
六氰合铁酸铜钴-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六氰合铁酸铜钴-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CuCoHCF-MWCNTs/GCE).研究碳纳米管用量、电解液组成对该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修饰电极相比,六氰合铁酸铜钴-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特性,以其催化氧化过氧化氢,峰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3.16×10-5~2.9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5529+1.1299C(×10-4mol·L-1),相关系数r=0.9966,检出限为1.75×10-5mol·L-1.  相似文献   

20.
李春香  阳明辉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2004,62(17):1663-1667
构造了一种以2,6-吡啶二甲酸电聚合膜为基底,以共价键合的半胱胺固定的纳米金胶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以对苯二酚作介体的条件下,实现电流的多级放大.该传感器与2,6-吡啶二甲酸聚合膜-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的传感器比较,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检测下限.在工作电位-0.1 V条件下,能快速催化还原过氧化氢.在传感器制作中,酶固定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电极可多次重复使用,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