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民勤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肃省民勤县城关镇毗邻的4个乡镇为典型试验区,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重点监测了近10年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并在地物光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试验区实际情况的遥感波段组合(TM R1B4G6)和分类方法(贝叶斯方法)。对该实验区而言,这种波段组合效果最佳,贝叶斯分类的总精度也达到88.51%。对经制图综合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专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软件接口与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必将日益显现。加强城镇土地利用监测,对于确保在城镇建设中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利用遥感测出的郑州市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利用遥感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CBERS-02图像在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四川省2000-2004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项目为基础,对中巴资源二号卫星(CBERS-02)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讨利用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调查.通过对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查明了研究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BERS-02卫星数据可以在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其它遥感资料和实测数据相结合,可以缩短监测周期,降低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5.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西省汾河流域上游的宁武、静乐、岚县和娄烦等1990年至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a来汾河流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明显减少,植被覆盖增加,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面积主要流向植被覆盖和建设用地,汾河上游生态环境呈好转态势.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85年和2000年2期TM/ETM 遥感数据,运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量模型,全面分析上海市城区和全市内陆部分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城市扩展的土地动态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湖南长沙市,株州市和湘潭市为实验区,利用1988,1991和1995年内3个时期的TM图像,采用亮度指数和垂直植被指数平面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提取,通过建立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扩展的监测和信息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永亮 《科技资讯》2013,(22):43-44
质量管理包括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技术应用、岗前培训、过程监督、最终质量检查,均需进行质量管理。下面就以多年来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遥感监测项目为例,就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RS与GIS的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应用GIS系统进行分析,对兰州都市圈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兰州市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表明区域发展速度较快;通过置换耕地和垦荒的方式,在建设用地快速增加的同时也保护了耕地,数据也反映了退耕还林未实施时期对林草地和水面占用的客观事实;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类型景观特征、重要度与多度指数研究表明:建设用地增加较快,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分维数减小,土地利用景观破碎趋势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建设用地的增加幅度具有明显的圈层性差异特征,说明都市圈正在发育;而建设用地增加以沿河沿路为主的特性,表明了山河地貌区域都市圈扩展的特殊性.注重集约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优化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是兰州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武汉城市热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不透水面的扩张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学性质,这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用Landsat 7 ETM+和HJ-1A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人工解译获得2002年和2012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情况,同时利用武汉同期的MODIS合成地表温度产品对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分级,进而对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热岛的扩张表现为中高强度的城市热岛以各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延伸,并且有逐渐连接成片的趋势,这与城市化扩张的特征基本相同.建设用地的不断向外延伸是造成武汉城市热岛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多方法集成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影像噪声、变化信息自动发现方法、图像分割等因素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精度有较大影响,当前的动态监测是在变化信息自动发现的基础上,用手工交互式提取变化信息,但该方法不能满足大区域动态监测所需的效率.作者选择多种方法处理两时相遥感影像,以自动发现变化信息,用两种图像分割技术将变化信息自动分割成二值图像,并对多幅二值图像的像素灰度求平均,利用计算的阈值将像素分为目标、不确定类和背景,将与目标相邻的不确定类归入目标,再根据室内资料和野外验证,将不确定类归入目标或背景.用野外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可达91.73%,比常规监测方法(如光谱特征变异法)的精度高5%~6%,并具有较高的效率,能满足大区域动态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界定了城乡边缘区的范围和涵义,指出了城乡边缘带的过渡性和动态性实质,探讨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在对土地详查变更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和地域结构,阐明了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研究的基础。利用遥感(RS)技术可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以沿河县为分析样区,沿河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县,常年多云多雾,给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带来较大难度。研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工作平台,利用近年ASTER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层提取特征波段的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沿河县土地利用进行了遥感分类解译。分类结果表明,多云背景下的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取土地信息,达到较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5.
论基于遥感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矿区 LUCC 研究中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的探讨。在国内外分类体系研究现状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土地利用或覆盖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定标准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最后针对矿区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分类体系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TM、ETM+遥感影像,通过遗传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提取了1995~201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LUCC)信息,并分析了LUCC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近15a来的整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农作和裸地、建设用地和水体是贵阳市的主要地表类型,其总体变化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水体、草地面积保持平稳,农田和裸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变化趋快,现有土地利用更新技术难以满足土地实时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以GIS平台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发现、变化区域标定并给出了相关算法.可以看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平台更新土地利用数据是比较适合较大范围的土地利用更新技术方法,可以完成土地利用动态更新的大部分工作且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RS,GIS和GPS系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3S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技术支持,讨论了3S一体化技术的模式,并提出了基于3S一体化的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破坏与土地复垦动态变化的遥感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安太堡煤矿1976-2006年期间共10期遥感数据的处理分析,建立了该煤矿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在遥感和GIS平台支持下,对10期遥感数据进行正射校正;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提取了该矿区近30a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通过室内航片以及野外实地考察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由简单到复杂,由1976年的4种类型发展到2006年的12种类型;地表遭到强烈破坏,到2006年因采矿破坏的土地达到了2730.7hm2,大面积复垦工作从1993年开始,到2006年共复垦了687.05hm2,为破坏面积的25.1%,复垦后部分地段出现退化,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需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