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本报发表了关於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进—步证明胡风和他们的一伙是同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有密切联系的一群反革命分子。这一严重事件,应当引起全国人民的警惕,并从这个事件吸取教训。现在,胡风集团的假面已被完全揭穿了。胡风分子到底是一些甚麽人,现在也大体有了眉目。可以  相似文献   

2.
(七二)我很想停笔。总谈论别人的不确切、不足,或者错误之处,似乎很不礼貌和“有伤和气”。但是事实使我欲罢不能。当看到问题后不得不提出来,让大家考虑和注意,以使我们的学术刊物质量以及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科学通报1991年36(20)1598的一篇,在短文中出现了5次可议之处。(1)标题化合物“单辛基磷酸锆”的命名有问题,首先,作者研究的是正辛基。加入正字就更确切些。如果作者所用原料是异构体混合物,则当别论。(2)从化学式看,一分子该化  相似文献   

3.
一、钻研些甚么要明确钻研些甚么?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什么来钻研,毫无疑问的应该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同时也要依据有关的上级指示,如最近颁布的精简化学教材的指示。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一个范围和方向,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但无所根据不能完成任务,而且就会讲解过深或过浅,甚至发生错误。根据化学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归纳起来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当“人民日报”公布了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以后,每个热爱祖国,热爱党和热爱科学真理的正直的人都表示深恶痛绝。这种反革命的活动是人民所绝对不能允许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绝对不容许受到任何破坏,因此,我们坚决地要求将胡风分子依法严惩。从胡风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胜利的前进时,阶级斗争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在几乎一切有机化学史、教科书及有关著作的首页中经常指出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魏勒(1800—82)所完成的第一个有机合成,这是完全自然的。因为它提供了从无机物中用普通的化学方法人工制成所谓有机物的第一个范例,从而敲起了寄生在化学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活力论的丧钟,并在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人们的观点和见解不同,但谈论这个发现已有130多年了;文献中已不止千百次地提到它。然而直到现在,还仍有许多人对这个发现的某些重要方面加以忽略,并以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来叙述它的内容和年代。这反映在我国,同样也反映在外国出版的许多著作中,使得这个重要发现的历史至今含混不清。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提请注意。  相似文献   

6.
从97份有机化学试题答案中看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有煌 《大学化学》1986,1(3):49-53
1985年曾用试题选登(2)对几所大学化学系97名应届优秀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考试。为了了解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我们将这次考生的答卷进行了一些分析。限于水平,达些分析和结论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达份有机化学试题共七则,计37小题,内容涉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物理和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推断结构以及实验等方面。尽管命题中可能还有不足之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水平,考试结果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7.
以往也带领过学生参观工厂,但所收的效果是不大的。首先对参观没有拟出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参观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回校以后也没有总结收获、找出缺点,提供下次参观的改进,因此参观就形成一项盲目进行的形式主义工作,只是带领学生作了一次旅行,学生在科学知识上和思想上的收获不大,反而造成学生的过度疲乏。这次参观在党与学校的重视和组织下,以及学校中老师工友的积极工作下,我配合着同志们共同带领了高初中毕业班学生一百余人到国营乐山磷肥廠及合  相似文献   

8.
项云英 《化学教育》2003,24(1):46-48
错误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伴生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史固然是一部辨错、纠错的历史 ,但又何尝不是一部容错、用错的历史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不必赘述 ,但以介绍科学史中的错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恐怕还未必能为大家所接受。笔者认为 ,选择这样一个特殊的切入口 ,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要做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史上的错误 ,首先必须打破狭隘的学科畛域 ,进行跨学科的横向拓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我固然首先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的错误 ,诸如关于“基本粒子”的探索弯路 ,关于电离理论的曲折历程 ,…  相似文献   

9.
这些课时授课计划是从我的期中化学检查中摘录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使林业学校的老师们,给我提出意见,特别希望他们能够指出我的错误,以便通过这次检查,把我的教学质量提高一步。今天为了更广泛的征求同志们的意见,因此希望化学通报的读者同志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并指出错误,以便今后有所改正和提高。在没有正式谈这些课时授课计划以前,我有几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苏联专家费·阿·瓦里柯夫同志(在今年4月27日)听了沈阳市第二中学三堂化学裸,并举行了一次公开的课堂分析。这一课堂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为了认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我们的化学教学,我愿意把专家所讲的主要内容,结合个人的肤浅体会,写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因限于我的水平,恐未能把专家报告的精神完全表达出来,并且本稿也未请专家看过,如有错误和不正确的地方,由我个人负责。  相似文献   

11.
“化学通报”1957年1月号刊载张海若同志写的“我怎样教学生应用克分子的概念来做化学计算题”一文中,我以为其中有一个概念值得商榷,有一处错误必须更正。张海若同志认为“克分子是……重量单位”,他说“n代表物质以克分子为单位的重量”,并在0.2克分子CO_2与8.8克CO_2中间画上等号。这是不恰当的。“克分子”不是重量单位,它的物理意义是:①物质一定数目的分子,即6.02×10~(23)个分子,②它们的总重量若以克为单位来表示,则其数值恰等于其分子量。其物理量表示方法应该是M克/克分子(M表示分子量数值)。例如某物质0.2克分子重3.6克,其一克分子重: 3.6克÷0.2克分子=18克/克分子。张海若同志所举的两个例子,可作如下计算: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走上教育岗位刚两年的化学教师。初三化学已教过两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初三的同学是第一次上化学课,这一课上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第一课是“绪言”,教时往往有困难。现在刚开学,又要教“绪言”了,我且把我的意见写出来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新同学们:当你们刚刚结束了中学阶段而跨入大学门槛并有志献身于祖国化学事业的时候,我除了对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外,我想借此机会和你们谈淡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学习掌握好化学这门科学技术问题。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为什么呢?首先是作为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必须对周围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类自远古以来就开始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如何组成的,中间经过不少的曲折和错误,才逐渐揭开了物质世界的奥秘,使我们抛  相似文献   

14.
当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正在热火朝天地大闹粪便点灯、抽水、发电的时候,做为一个从事化学的工作者,面临这种有关的新鲜事物,我想无不感到兴趣的。在这些方面,有不少的先进地区,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的地区也正在准备研究这一课题。在制备较大型的发酵池制沼气前,先做些小型的实验是必要的。最近我们利用“启普发生器”做发酵池。现在把制  相似文献   

15.
我們在教学实验中發現学生对一些概念往往並不是通过一次实驗或一次講解,而是經过多次的反复实踐才能形成和掌握的,因此常常發生这样情况:在教师結合演示(或学生实驗)傳授新概念时学生是能够清楚了解,但过些时候再提問这些知識或应用这些知識时,部分学生就只能教条机械的重复了一些結論,与实际  相似文献   

16.
顾公安 《化学教育》1991,12(2):42-42
氯气和氢气见光爆炸需要把两种气体混合。那么,用什么方法使两种气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混合呢?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27页上谈到的方法是:“把新收集的一瓶氯气和一瓶氢气口对口地对着,抽去瓶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氯气和氢气充分混合”。我认为“上下颠倒几次”的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气体混合不同于少量液体混合。容量瓶中的液体可以用“上下颠倒”的方法使液体混合均匀,这种混合原理是气泡搅拌;即容量瓶中的液体上面有一段气柱(液体未满),在上下颠倒时气泡在液体内来回运动,由于气泡“搅拌”使液体达到混合均匀。但混合两集气瓶气体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黄道行(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化学系)今天我很荣幸能在北京的中国化学会同各位谈谈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21世纪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这将是关于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迈入新的信息时代之际,我们的化学教育该作些什么变化去适应新时...  相似文献   

18.
要较为深刻地认识聚合物,学习并掌握"高分子物理"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打基础的本科阶段,"高分子物理"究竟要教些什么?对此,本文提出"高分子物理"课程本科教学内容有其核心部分,即结构单元形成的长链因各种相互作用所呈现的不同微观结构和形态、外场作用下聚合物微观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宏观响应行为及其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为,采用涵盖基本内容的统编经典教材,授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核和不断地自我学习的有效方法,可由此臻于对"高分子物理"较为深入的理解、恰当运用乃至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化学晚会     
良好地筹备和形象地进行化学晚会是学校中使化学小姐的活動活跃起来并提高同学对化学的兴趣的最重要办法之一。在领导化学小組进行工作的时候,我对於第一个化学晚会的准备和进行曾给予密切的注意。我尽量使这个晚会成为化学小组的工作成绩和小组裹每个成员的成就的检阅,同时我想消除小组裹某些组员以为只有城市裹面设备完善的举校才能进行有趣而富於内容的活动的错误想法。  相似文献   

20.
读了本年5月号的化学通报中小工同志所写“再谈关於强硷弱酸所成酸式盐的水解问题”一文以後,又看了赵继周同志(化学通报1953年8月号)所写的“强碱弱酸所成酸式盐的水解作用”一文,令我大吃一惊,真想不到这样错误的文章竟然会刊登出来。两文中最严重的错误是把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孤立开来,好像彼此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因此便把水解所生成的OH’和电离所产生的H分别计算,而完全没有考虑二者彼此的结合。根据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